据Wind统计,2024年3月以来,A股已有132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其中,10家公司受到罚金处罚,累计罚金为1542.60万元。违规公司中ST股有22家,占比当月违规公司数量的16.67%。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信披虚假问题的揭示,侵蚀市场信任基础,这些行为最终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虚假信披侵蚀市场信任基础
《大众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这部分公司被监管部门下发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的事由,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或其他问题。具体处分类型有责令改正、公开处罚、公开批评、监管关注、立案调查、出具警示函或其他。
在这些违规公司中,上实发展于3月18日收到上海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未及时披露预计经营业绩发生亏损、未及时披露订立重要合同、2016年至2021年年报涉嫌存在虚假记载,上海证监局拟决定对上实发展给予警告,并处以850万元罚款;对上实发展时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曾明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27日,华泰证券一资深分析人士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财务造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动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提升公司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还能为管理层带来丰厚的股权激励收益。此外,一些公司为了达到业绩目标、完成融资需求或是避免退市风险,也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然而,这些短视行为最终会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侵蚀市场信任基础。”
ST公司违规占比为17%
统计还显示,在上述132家公司中,ST类公司有22家,占比当月违规公司数量的16.67%。其中,*ST新纺于3月22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023年5月,*ST新纺曾收到河南证监局的警示函,*ST新纺2016年至2021年年报信披不准确,公司业绩预告及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另外,公司内部控制还存在重大缺陷。对此,*ST新纺表示:“公司存在存货账实不符、存货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其2016年至2020年财报的存货、递延所得税、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营业成本、所得税费用等科目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虚假信披不仅直接关系到股民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市场信心的丧失。一旦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失去信任,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都将受到影响。因此,打击财务造假,维护市场秩序,已成为监管部门和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
关于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在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