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节后A股怎么走?五大公司知名基金经理最新研判

2021-09-20 16:59:05来源:中国基金报

K图 000001_0

9月以来A股成交额连续43个交易日破万亿,市场活跃性不减。但市场震荡加剧,行业轮动明显,预测市场投资风格的难度持续升级。在把握“金九银十”行情的关键时间节点,市场却缺乏整体性机会。

一方面,传统消费旺季和施工旺季的到来似乎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消费板块复苏。另一方面,前期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在经历震荡调整后波动显著加大,走势多次变脸。展望年内剩余时间行情,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获得领域更有机会?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公募投资总监及知名基金经理,包括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银华心怡基金经理李晓星,永赢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惠添利基金基金经理李永兴,光大保德信基金海外投资部总监詹佳,诺德基金投资总监朱红来共同探讨接下来的市场及后市投资操作策略。

这些公募投资人士认为,市场整体资金面由增量入场转为存量博弈,或是A股跷跷板效应突出及呈现结构性行情的主要原因。市场可能有风格切换,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景气依然是风格切换的最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人士展望四季度表示,市场驱动力量跟上半年相比可能有所逆转,整体市场的走势或趋于平稳。业绩可以持续维持增长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结构性行情依然显著。投资方向上, 看好个股重于板块,低利率环境下或更有利于成长行业投资,市场风格将向周期进行平衡。

多位基金经理依然相对看好国家支持鼓励的硬科技方向,包括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军工等,建议投资者震荡市不要追涨杀跌,而是以较长的视角进行定投。

李晓星:四季度的市场驱动力量跟上半年相比,可能正好有所逆转。在四季度经济增速没有上半年快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和公司可能因为业绩的低预期而带来一些点的下跌,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对于估值是有支撑的,整体市场情绪是稳定的。所以整体市场的走势会是平稳,不会出现上半年的大起大落,业绩可以持续维持增长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结构性行情依然显著。

姚志鹏:新能源板块近期调整比较大,所以大家会关注会不会出现一些分化。但是在我们看来,当下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重大产业趋势,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趋势。新能源汽车国内渗透率已经达到15%的黄金成长点,相比去年的5%大幅度提升。10%左右的渗透率是成长性行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关键拐点,往后是一个五到七年渗透率提升到70%的过程。随着中国和欧洲市场相继越过这个关键拐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李永兴:市场可能有风格切换,消费股或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景气依然是风格切换的最重要依据,过去一段时间周期股十分强势,同时金融板块也有不错的收益,都源于基本面的逻辑,未来消费反转行情还需等待政策影响褪去以及基本面预期的转好。

詹佳: 当前消费股估值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已基本没有泡沫。部分消费细分赛道已出现明显动销改善,随着业绩的改善,估值也有望企稳。消费龙头股已普遍具备配置价值。

朱红: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具备韧性,同时国内“房住不炒”叠加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类资产荒状态延续,A股市场有望逐步承接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结构性行情特征也有望延续,结构方面,中长期看好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如医药、新能源、科技和消费等。

资金存量博弈下跷跷板效应明显

中国基金报记者:9月份以来A股市场板块轮动比较快,风格也在不断转换,赚钱效应一般,而且节奏难以把握,结构性行情十分明显,尤其前期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在经历震荡调整后波动显著加大。您认为,近期行情如此演绎逻辑是什么?

李晓星:从年初的核心资产到电动车、半导体,近期随着基本面变化,半导体、医药、高端白酒近期出现调整,而景气度高的行业如电动车依然还有着不错的涨幅。此外,由于钢铁、煤炭等现货价格涨幅很大,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突飞猛进,靓丽的中报业绩叠加非常宽裕的流动性,一些之前不为大家特别关注的周期性股票近期表现都特别好。

用一句话来概括,在流动性充裕、政策呵护的背景下,各板块都有自己表现的机会。其中,核心演绎逻辑还是流动性的宽松。

姚志鹏:近期新能源板块震荡明显,核心原因是市场自3月以来持续火爆,短期交易层面风险累积,市场有震荡调整的需求。同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意味着从中报开始,甚至包括三季报时期,多数行业的企业盈利边际放缓,由此对股票的估值产生一定的压力,整个市场开始主动进行调整。不过从基本面来看,新能源板块所处的环境正在快速改善,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处于需求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企业有望通过业绩的高增长消化静态高估值。

李永兴:行业景气的相对变化决定了市场风格轮动行情。其一,对于成长股而言,新能源车的中下游景气预期已经计入较为充分,同时赛道也较为拥挤,需要进行高低估值切换,行业景气以及市场行情均往上游进行扩散;半导体板块由于芯片价格下行预期导致整体板块估值承压。

其二,对于消费股而言,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中观消费数据疲弱,叠加政策担忧影响,均导致消费板块估值调整。其三,市场风格向周期进行平衡,对于周期股而言,在供给端受限的情况下,上游资源品价格攀升,同时部分板块的需求受益于新能源的景气周期,使得盈利弹性较大,带动相关板块显著上涨。

詹佳: 主要逻辑是宏观超额流动性不够充裕,因此增量资金仅支持市场存量博弈,市场跷跷板效应明显。

朱红: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互联网平台和教育加强监管的政策出台,海外资金流入出现阶段性放缓,同时国内公募基金发行大概率已过高峰,大型公司的IPO和再融资对市场的资金压力加大。股票市场增量资金有限,趋势性上涨或下跌的概率都不大,整体呈现存量博弈、结构性行情。

市场高成交额或源于三方面因素

中国基金报记者:9月16日,上证指数下跌1.34%报收3607.09点,但成交额没有萎缩,两市成交近1.5万亿,已连续42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无论市场怎样震荡,成交额依然维持在万亿元以上。为何保持如此高成交额?万亿活水从哪里来?体现哪些信号?

姚志鹏:从宏观流动性来看,全球对于流动性保持了相对宽松存在预期;国内方面经济发展也对流动性、信用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增量资金角度来看,机构的持续流入为市场注入了一些流动性,今年来北向资金对于A股市场持续保持净流入态势。

根据数据,社保基金、公募基金投资于A股市场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此外,量化基金的高频交易、公募基金的继续发行以及一些传统投资于房地产等板块的资金进入股市,或许也构成了成交量放大的原因。

成交额屡破万亿表明,A股市场可能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目前市场流动性仍较充裕。中国不仅在经济复苏上领先全球,中国的企业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创新、管理和创意输出、品牌力提升等方面推行积极的变化。未来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的高质量增长。社会调控也将更加注重价值创造的正外部效应,而不是存量利益的博弈。

李永兴:市场高成交额可能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公募、杠杆和北上资金等净流入,二是量化资金对 A 股成交额的贡献度有所上升,三是市场呈现存量博弈特征,在风格切换中贡献了部分交易量。

增量资金主要源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二季度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资金利率水平都持续下降,在利率较低、资金寻找高收益资产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成为资金首选的方向。

高成交额主要体现交易活跃度上升,资金在积极寻找新方向。

资金在各板块间发生了加速切换,成交量贡献度最大的仍为成长板块,从电子往军工、机械方向扩散,新能源内部往上游材料及下游电力运营等方向延伸。周期股的关注度以及成交额明显上升,同时消费板块的成交额有所下降。

詹佳:表观高成交额有部分资金来自量化策略,换手率较高,推升了成交量,但对市场输血功能有限。

朱红:成交额保持万亿以上,说明市场目前还是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近年IPO和再融资带动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股本扩张,A股自由流通市值逐年提升;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也在逐年增长。

这两点使得两市成交额能够增长到并维持到较高的量级水平。而市场主要宽基指数的表现却不温不火,说明市场分化比较厉害,结构性行情特征非常明显。

消费股或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新能源板块震荡调整的同时,消费股开始出现转机,这意味着市场风格要切换了吗?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姚志鹏:新能源板块近期调整比较大,所以大家会关注会不会出现一些分化。但是在我们看来,当下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重大产业趋势,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趋势。新能源汽车国内渗透率已经达到15%的黄金成长点,相比去年的5%大幅度提升,而且渗透率提升的速度甚至明显快于国家的规划。10%左右的渗透率是成长性行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关键拐点,往后是一个五到七年渗透率提升到70%的过程。随着中国和欧洲市场相继越过这个关键拐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

同时,我们正处于全球智能汽车新的产业周期的启动时刻,未来的新的需求的爆发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新供给的创造者,不仅仅引领了技术的变迁,也成为了需求的创造者。短期在芯片短缺的扰动仍未完全消除,但需求端的因素我们认为才是真正的长期的主导力量。作为新科技终端的智能汽车将是中长期最重要的产业方向之一。

李永兴:市场可能有风格切换,消费股或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景气依然是风格切换的最重要依据,过去一段时间周期股十分强势,同时金融板块也有不错的收益,都源于基本面的逻辑,未来消费反转行情还需等待政策影响褪去以及基本面预期的转好。

詹佳:市场风格趋于平衡。消费股基本面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去年上半年业绩高基数,以及估值泡沫化风险已获得较充分的释放,消费股配置价值已逐步体现。

朱红:今年到目前来看,股票市场增量资金有限,趋势性上涨或下跌的概率都不大,整体呈现存量博弈、结构性行情,这一点基本可以确认。

因此当前期热门板块涨幅过快时,估值和基本面匹配度出现了偏离,资金自然会流向已经完成了调整,同时基本面不错的板块,比如消费、医药这些板块。短期内面临相互博弈的情况,但中长期持有景气度向上的行业或者公司,大概率能够赚到业绩成长的钱。

未来消费投资更关注边际变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9月份是把握“金九银十”行情的关键时间节点,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这个时间段消费相关板块也确实上涨概率较大。如何看待当前消费板块的估值及配置价值?

姚志鹏:我认为新消费这些领域目前仍然面临着拥挤的赛道和过去几年过度扩张的估值压力。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Z世代的崛起,新的消费趋势的确值得关注,19年我们提出Z世代消费是未来重要的消费趋势后,我们已经见证了电子烟、医美、国潮化妆品、运动休闲等产业的爆发。

展望未来,Z世代的消费具备实用主义、迭代快、民族自信等特征,其中部分特征非常类似于日本的90年代以后的消费特征。因此未来消费的投资可能会告别过去数年的所谓消费升级的逻辑,而是更关注边际变化,更加快速应对Z世代的消费机遇。

李永兴:经过前期调整后,消费板块估值仍难言便宜,需要等待政策影响褪去及基本面预期好转。过去半年,我们看到一些外资持仓较重的行业和公司跌幅较大,这主要源于外资对产业政策不确定的担忧。

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体现在外资对于估值模型中风险溢价这一参数的上调,在盈利稳定的情况下估值会出现系统性下调,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如果估值能够回到合理区间,那么仍具备长期投资机会。中秋国庆期间的消费数据是观察行业景气的重要时间窗口,需要观察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对终端消费的影响。

詹佳:当前消费股估值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已基本没有泡沫。部分消费细分赛道已出现明显动销改善,随着业绩的改善,估值也有望企稳。消费龙头股已普遍具备配置价值。

朱红:消费板块今年从创新高到目前回撤较大,一方面因为之前估值水平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有基本面更加出色的新能源、科技板块的抽水作用。回调到现在,我们认为消费板块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比较合理的位置。

从基本面来看,中国市场人口众多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同时我国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消费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消费行业变革慢,格局稳定,龙头公司具备品牌、规模等优势,普遍具备盈利的持续性和确定性,因此我们认为消费的龙头白马值得关注。

目前保持中高仓位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目前管理的投资组合仓位如何?是否进行了调仓换股操作,接下来有什么仓位变动的打算吗?

姚志鹏:新基金如果没有大盘剧烈波动,一般情况下我会迅速先打20%左右的仓位到40%之间,等到净值稍微往上飙一飙以后慢慢往上打,开放式基金和持有型基金有些区别,如果是开放式基金我可能建仓建到70%多到80%我就停下来,因为新基金打开后通常会有赎回,而赎回也就自动满仓了。但对于封闭式基金,就没有这些问题。

我们基于ROE-DCF的投资框架,结合ROE周期位置、产业长期发展空间,结合DCF框架,主要选取了五个未来核心配置的方向,主要是新能源车、新消费、汽车电子、军工、信息化。这也是我们的投资方法论决定的,就是在投资中,首先要挖掘景气度进入上升周期的行业。在确定周期上升行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程度、量价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行业历史运行规律等,推断行业的上升空间和持续时间,重点投资拐点行业中景气敏感度高的公司。

詹佳:仓位在市场震荡中小幅变化,规避反弹较快产生的过热情况。

朱红:目前仓位相对处于中高仓位,仓位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原因是我们对未来A股市场还是中长期看好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导致的这一波国内疫情高峰已过,呈现总体可控的态势,目前属于疫情、疫苗接种和常态化防控三者共存的后疫情时代。

今年流动性相对去年边际收紧,但由于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总量流动性相对偏宽松。半年报已披露完毕,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以及三季报景气度延续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国内“房住不炒”叠加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类资产荒状态延续,A股市场有望逐步承接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

A股整体走势或将趋于平稳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2021年接下来的行情,A股市场的总体行情走势将如何?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弹机会吗?

李晓星:在去年底我们提出,今年的年度策略是“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我国的比较优势是消费和科技,最大的消费市场会诞生最大的消费公司,最多的工程师红利会诞生最好的科技公司;而犀牛风险指的是房地产相关业务。从前三个季度的市场表现来说,消费里的医药、科技里的新能源涨幅居前,房地产相关链条的公司表现较差。

对于四季度的看法,我们对于指数的看法是总体平稳,结构性行情会显著。上半年是经济向好带来的上市公司eps的升力和流动性边际收紧带来的估值坠力之间的比赛。由于估值的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一般是迅速的,所以整体市场体现了大起大落。随着情绪的平稳和对流动性的预期平稳,指数逐渐收复失地,整体市场走势符合我们去年底提出的前低后高的走势判断。市场只是把我们对今年一年的预期变化,在半年内走完。

展望四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会面临一些挑战。从三大经济增长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来看:消费跟居民收入相关,并不会有剧烈的变动,体现平稳;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会面临一些压力,投资整体负面;随着海外产能竞争国的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欧美的通航逐渐恢复,我们目前没有明确的打开国门的时间,出口会面临不确定性。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挑战的时候,货币政策跟上半年最紧张的时候相比,可能会有边际的好转。

我们认为四季度的市场驱动力量跟上半年相比,可能正好有所逆转。在四季度经济增速没有上半年快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和公司可能因为业绩的低预期而带来一些点的下跌,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对于估值是有支撑的,整体市场情绪是稳定的。所以整体市场的走势会是平稳,不会出现上半年的大起大落,业绩可以持续维持增长的行业和公司有望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结构性行情依然显著。

姚志鹏:整个市场来看,包括市场上一些重要的投资线索,如白酒、新能源、军工等波动率在加大。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累计了比较大的涨幅,波动率天生在加大,带动整个市场相关板块的波动。市场暂缺系统性机会,但也没有系统性风险,更多是结构性的机遇,后续的波动率可能依然会较大。

在震荡市的背景下,把握结构就变得尤其重要。中期维度来看,我们仍然看好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会,因为这背后隐含的是能源领域变革和新的硬件终端的机会。投资要在代表未来方向的战略级行业和消费趋势中寻找投资机会,接下来也将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新科技等产业。

李永兴:我们对于A股市场整体仍相对乐观。低利率背景下资金有望继续流入股票市场,这有利于估值的提升,同时企业盈利增速暂时也不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这使得A股市场仍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詹佳:总体走势预计震荡向上。预计反弹不会非常迅速,因为人民币和美元流动性正在重要十字路口,大石头未落地,流动性趋势年底前有望明朗。

朱红: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具备韧性,同时国内“房住不炒”叠加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类资产荒状态延续,A股市场有望逐步承接居民资产配置的需求,震荡上行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结构性行情特征也有望延续,结构方面,中长期看好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如医药、新能源、科技和消费等。

看好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后续你最看好A股的哪几个板块?理由是什么?

李晓星:对于当前市场的投资策略,应该寻找高景气度行业进行趋势投资,也就是投资景气度向上的朝阳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其中包括三个关键词:“景气度向上”、“朝阳行业”以及“优质公司”,景气度向上指的是未来收入和利润都会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会快速提升;“朝阳行业”指的是没有明显天花板的行业;而“优质公司”所在可以是大行业也可以是小行业,但一定是要有产业定价权、也就是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一定规模的基金,从博弈上是很难赚钱的,更多还是要通过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实现净值的增长。

有几类行业符合景气度长期向上的标准:一是电动车、风电光伏运营和制造等行业,符合碳中和的趋势;二是半导体行业等国产替代产业,尽管有产能周期变化,但是从长维度来看,进口替代的逻辑非常通顺;三是CXO板块、疫苗、国产器械等行业,受政策刺激处于景气度向上区间;四是消费升级行业,随着社会结构慢慢会从K型结构转变成橄榄型结构,大众消费品的消费升级趋势依旧明显。

姚志鹏:今年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转折之年,成为布局未来3-5年赢家资产的关键时刻。顺应时代趋势、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宁组合”的关注度目前正在持续酝酿和提升,目前可能是布局这类企业的黄金时刻,正如2016年对于茅指数布局的意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很多新产业趋势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快速崛起,也看到了很多中国人从未涉足的空白逐步被填满。这样一个大江大河的大时代,必将诞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锋企业。如同我们在2012年把握光伏的历史拐点,2014年看到电动车的蓬勃兴起,2016年看到汽车电子的逆势,我们作为投资者会庆幸在这样的时代做投资。

从中长期5-10年的维度来看,中国企业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为稀缺的稳定成长性,特别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的配置提升也是长期趋势,我们非常看好中长期的市场表现。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能源革命、人工智能仍然是新康波周期重要的中期驱动力,同时新消费和生物医药也不乏亮点。

李永兴:投资方向上,低利率环境下或更有利于成长行业投资,市场风格将向周期进行平衡。其一,周期行业中,化工股在油价上升周期里盈利表现较好,同时龙头公司进军新能源材料提升估值中枢;银行股盈利持续改善,经营质量提升,在利率稳定的情况下,业绩释放或将带来投资机会。

其二,成长风格中,关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质变带来高景气,行业放量的情况下,中上游环节出现供不应求,景气向上游扩散。

其三,消费板块中,医药和白酒基本面较为稳健,主要是市场过度担心政策风险,如果外资减持导致估值回落至合理水平,或将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詹佳:看好个股重于板块。板块可能会比较均衡。

朱红:我们依旧看好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如医药、新能源、科技和消费等。

医药方面,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是内需中的刚需,医药行业具备确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等比较优势。人口老龄化会促使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推动老龄化相关消费品和医疗服务的发展。

我们认为,一方面药品和器械的集采政策具有连贯性,短期加码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民办医疗机构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补充,政策上大概率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继续看好扮演药企研发的卖水人角色,受益于药企研发投入加大、医药外包渗透率提升、外包产业向国内转移趋势的CXO公司;以及基本不受医保控费限制,并且龙头公司具备强品牌、较高盈利能力和复制能力的民营连锁医疗服务。

新能源方面,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美国政府提出2030年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振向上,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

目前行业仍处于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产能紧张格局,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看好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细分龙头,以及产业链中供需紧俏带来业绩弹性较大的环节。在碳中和逐渐形成全球各国共识的背景下,未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逐年提升,光伏行业也有望延续高景气。

科技方面,硬科技成长板块仍受益于政策和制度红利,北交所的设立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半导体产业受益于下游行业复苏,景气程度较高,从主要企业的季报里也持续得到验证;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中国厂商进口替代开始逐步实现。

受新冠疫情的蔓延,半导体制造再次受到影响,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芯片供货紧张状态,一方面引发芯片涨价潮,另一方面也有望加速封测订单向中国大陆转移。在涨价带来业绩高增长的情况下,科技行业有望迎来补涨的机会。华为已发布鸿蒙操作系统,以鸿蒙操作系统为底层架构,国产软件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摆脱对国外基础软件的依赖。

消费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容易产生大公司。同时我国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消费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消费行业变革慢,不容易受到太多技术冲击,格局相对稳定;同时由于马太效应,龙头公司具备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先发优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优质的消费品公司,普遍具备盈利性、持续性、确定性等属性,因此普遍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估值溢价。从中长期看,白酒行业需求旺盛,用户粘性强,商业模式方面资产较轻且现金流好,同时具备社交属性和投资属性。从竞争格局看,没有海外竞争对手,也很难有新品牌入局,同时行业的价格分层,竞争格局稳定。

建议投资者适当进行均衡配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当前时点,您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配置有什么建议?

姚志鹏:这里我想要给投资者四个投资建议。一是要长期分散投资,无论多看好一个行业,也不能把所有资产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要坚持长期在市场活下去,就要适当分散风险。

二是投资分配方面,要在理论上能赚大钱的地方做核心配置,就是要寻找有长期产业发展的投资机会,绝对不要拒绝时代最重要的产业趋势。

三是在找准拥有大级别发展前景的行业后,还要注意选择未来的龙头企业,尤其把握企业在盈利向上改善的阶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估值。在权衡组合配置时,一定要对它们的估值做动态平衡,争取买到一个有性价比的资产,在长期的配置中慢慢积累超额收益。

李永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风格频繁切换下操作难度加大,短期难以把握市场节奏,可以适当进行均衡配置,中长期景气赛道可能是坚持的方向,需要重视业绩弹性较大的周期品种。

詹佳:投资熟悉的领域,长期投资,热点追逐需注意风险。

朱红:从基本面出发,同时结合估值水平,选择行业和个股。同时,建议以中长期的视角去看待市场和行业以及公司。

警惕流动性与基本面下行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当前市场的风险点在何方?

姚志鹏:未来还有两大风险需要注意。一是交易层面的风险,新能源汽车自五六月份开始反弹以后,短期涨幅非常大,且由于“市值下沉”等因素,大量二三线标的出现了更加猛烈的上涨,这类标的长期基本面兑现度较差,产生的交易风险将影响整个板块。

二是要注意宏观经济对需求终端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动企业盈利边际放缓,一些高估值的个股就会有较大压力。

今年的高波动率,疫情和流动性的反复,对短期操作会带来明显的难度和挑战,同时对于未来具备较大产业意义的企业的挖掘也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不论是行业的分析,还是管理层的评估本身都牵扯大量的精力,也会有一定失败的概率。

李永兴:在流动性宽松的条件下,市场整体风险较小,但需要关注可能来自基本面下行的压力。上半年GDP增长并未失速,很重要的支撑力量源于资本形成或库存增长,由于基建、地产投资以及消费均较疲弱,在较低的利率环境下,宽松的流动性并没有找到传统载体,叠加PPI和利率的价差发生了严重背离,导致大量资金流向原材料以及中小市值股票。未来需要跟踪和警惕PPI增速向下的拐点,一旦大幅转向可能将引发企业加速去库存行为,这将放大经济向下波动的风险。

詹佳: 流动性释放低于预期。通胀过快制约流动性释放,挤压中下游企业盈利。

朱红:一方面,当前部分行业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有回撤的风险;另一方面,经济或将下行,国际关系的走向,也是潜在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