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的扩大,量化从高频往中低频发展是必然趋势。
由于今年量化私募产品体现出较好的赚钱效应,不少代销渠道都在积极销售量化私募产品,FOF机构也将量化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在量化私募总规模达万亿、百亿机构突破20家的形势下,近期进化论、天演、启林等不少百亿机构宣布封盘旗下产品,以保护超额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规模的扩大,未来量化从高频往中低频发展是必然趋势。
代销渠道和FOF积极配置量化产品
“许多头部量化机构2019年以来业绩很好,客户持有体验也很好,量化私募整体规模扩大水到渠成。”第一创业经纪业务市场研究部金融工程总监杨向阳说,2019年公司推出“FIRST”量化服务体系,在代销或FOF投资时会考虑量化机构。
中信建投证券金融产品及创新业务部基金研究员表示,量化投资与主观投资在方法论上不同,具有一定的组合配置价值,目前公司代销产品基本实现百亿量化私募全覆盖。
诺亚正行副董事长章嘉玉表示,从去年开始代销指增、中性与CTA等不同策略的产品,作为客户建立配置组合的选项,目前量化产品只占总销量的10%左右。
格上旗下北京金樟投资投研总监付饶称,“我们积极调研中小量化管理人,且与市场上腰部和头部管理人有比较紧密的合作。”
从FOF机构角度看,明晟东诚投资副总监刘洋表示,“之前我们的FOF配置了一定比例的量化策略,为组合提供了不错的收益,通过多策略的配置将组合整体波动控制在较低水平。”
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表示,汇升资产配置母基金目前配置主要涉及量化选股、CTA、衍生品套利三大类策略,在组合中整体占比60%。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尹田园说,FOF投资目前会在一定程度上偏好量化策略,主要原因是风险收益特征或预期一定程度上可被刻画,同时超额收益的分布相对均匀,有助于提升FOF组合风险收益特征的确定性。
九坤投资表示,量化私募基金数量和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内因是头部量化私募经过多年的团队建设和业绩积累,证明了具备较为稳定的alpha能力,外因是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向二级市场转移,而量化这两年的业绩表现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量化私募转向中低频是必然趋势
在规模增大以后,目前有的量化私募宣布封盘,也有不少则开始转向中低频策略。
千象资产认为,“高频高换手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成本,所以规模增大后,管理人交易降频是必然的趋势。而国外容量比较大的策略,也基本上是‘低频+复合策略’的模式,甚至会结合一些主观的策略模型。高频和大市场容量,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宽投资产表示,量化产品投资靠的是策略模型的胜率稳定输出。“高频的逻辑在于捕获标的短期波动过程中的定价偏差,而中低频量化更注重一定时间段内标的本身是否能跑赢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策略容量与交易频率、市场成交活跃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从高频到中低频,策略容量可以实现几何倍数增长。”
喜岳投资副总经理马肸珣说,高频量化一般称交易型量化,利用的是交易速度不同所带来的“交易机会”。这两年股市交易量活跃,日内波动也较大,对高频交易的赚钱效应有较大的帮助,要说未来可持续,对此持谨慎态度。“中低频特别是低频量化称为基本面量化,追求的是企业增长和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带来的投资机会,喜岳从创立之初,就定位在基本面量化。从海外的经验来看,量化这个赛道80%以上的钱是基本面量化在管理,不到20%是高频和其他策略分享。”
深圳一家头部量化私募称,现在越来越多的量化团队通过分析研究报告、公司基本面数据来获取收益,而完全依赖日内价量的纯T+0团队逐步退出了头部量化团队的竞争。
张辉表示,策略规模和预期收益通常成反比,管理人出于保收益的考虑,需要控制规模。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机构采取饥饿营销策略,实际产品仍在代销。“量化和主观本质上都是一种选股逻辑,只要不过多依赖短期交易信号,容量不应有太大差别。但在高换手情况下容量必定会受限,因此降频是必然结果,但降频也会带来超额波动的加大,投资者需要形成合理的收益预期。”
尹田园认为,为了容纳更大的规模,转向低频是必经之路。低频不一定收益就低,跟高频比主要是超额的稳定性会下降。为了维持客户较高的收益预期,管理人通常采用多策略组合的方式来应对。
付饶认为,如果量化管理人规模过大,容易导致策略无法以较高的效率运行。低频的量化容量会比高频的更大一些,但也会具有容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