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关乎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摸清人口规模和结构特征是政府经济决策的基础。我国截止目前已经经历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2021年5月11日公布了结果,反映出我国人口各项特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人口普查,能描绘出一张全中国人口的动态群像图,引导养老、医疗、卫生健康产业精细化发展,是改善今后10年更多人生活的起点。
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势态,总人口仍然全球第一
我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进行,到2020年经历了七次。每一次的人口普查都为国家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更加真实贴切的表现出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制定人口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民族政策等需要详实可靠的人口数据。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通过人口普查进一步摸清进城务工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规模、构成和流向等情况。
真实的人口统计数据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就业,还是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需要对详实人口数据进行分析。
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我国人口普查几乎每一次都有技术和项目的革新,例如在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将 “文化程度”等项目纳入统计;随着科技的发达,我国在第三次时首次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到2020年第七次普查已经采取电子化的方式进行登记。这些革新使得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涵盖面广泛的同时,数据也越来越精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是最基本的国情。参考历次根据历次普查得到的人口年龄金字塔,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推行。可以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加速膨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型。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拉低了出生率,人口数量增速放缓。进入21世纪后,中国正式迈入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受人口信息影响,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
总的来说,人口信息大到关系国家战略发展,小到关联百姓日常生活,例如:人口普查能发现社会现状问题:入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这些数据能帮助政府决定如何分配资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促进的政策。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医疗养老和教育行业政策的走向
从年龄段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国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的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对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值得警惕。
从七普的数据得出老年人口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出医疗养老产业是未来十年风口。政策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高质量为老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由于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养老地产的发展,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市场,加快养老机构开发速度,为加速的老龄化趋势做好提供养老服务的准备。
值得欣慰的是,2020年儿童数量较2010年上涨,再加上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社会环境压力导致儿童教育重视程度增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行业将进一步拓宽发展的广度。
人口区域性结构的特点促使地方鼓励性政策的颁布
人口流动的区域不均衡态势同样值得关注。从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中西部人口变化相对平稳,东部和东北形成鲜明对比,人口进一步向东部发达城市群聚集,快速从收缩性城市流出。
当前人口分布呈现出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的现象。导致较不发达的城市缺乏人才和劳动力来支撑地区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区域不均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的整体的经济发展。
因此各地区要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吸引人口向该地区流动。随着人口赛道竞争趋于白热化,抓住“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机遇期,做好人口迁入和人才引进工作,将持续成为各地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主要工作。
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把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年龄、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