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技师学院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 职业教育别走偏了

2021-05-09 06:29:10来源:中国经营报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大国工匠,也是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路径之一。但仍有个别院校,把学生实习变成学校向工厂输送廉价劳动力的借口。近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的学生向媒体反映,学校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否则就不给发毕业证。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所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存在多项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甚至涉嫌赚取实习学生的“人头费”。

“职业学校把学生送进厂打工”的现象,早非第一次出现。针对此事,涉事学校方面虽然还未给出明确回应,但从学生反馈和媒体调查来看,学校的违规操作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比如,有学生称,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实习过一次,那次叫“工学交替”;而到了三年级,学校又让去工厂实习,仍说是“工学交替”,且每次至少三个月时间;更荒唐的是,不少学生的实习岗位经常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而学校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抽取“人头费”的劳动中介。多位学生对记者表示,作为学生工,他们被强制加班和上夜班,且周末不能双休。工厂曾对外宣称,他们每个月可以拿到四千多元的工资收入,但实际到手只有两三千多元。在学生们看来,他们是在给学校打工,给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

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学生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而且安排学生在工厂实习也有明确的工作时长限制。但在盐城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中,这些规定似乎都成了“一纸空文”,甚至还以不给学生发放毕业证相要挟。

当然,此事中的做法或许稍显“赤裸裸”了一点。而更多的职校,则是在“包就业”的幌子下,提前将学生送入工厂。但不管是哪一种,违背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相关实习规定,急于把学生送进工厂,即便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学校的做法都不可取,更不光彩。它不但有违职业教育该有的“职业”伦理,更没有展现出“教育”应有的内核。

有人说,这种方式或许只是学校显得功利化,但其负面影响远不止如此。要知道,职业教育首先毕竟是一个教育门类。在没有授予足够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就匆匆把学生推向流水线,即便说一些基本的技能学生可以在工厂习得,但却忽视了“教育”的最基本功能。这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硬伤所在,即不少职校,都不自觉地将自己矮化成了技能培训基地,而非首先是一所学校。换言之,职校学生在校园所应该接受的文化、修为等“树人”教育往往被忽视。

由此,一方面限制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影响到相当一部分职业人才的长远发展。据央视财经报道,中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2200万。而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偏见和低认同度。有数据显示,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与此对应的,却是高职院校招生不易的现实。从2009年开始,全国高职院校生源持续6年下降。类似的“幺蛾子”越多,就越可能把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恶性循环——职校自我矮化—学生学不到东西—愿意读职业教育的人越来越少——职业教育更加萎靡、失范……

客观说,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相关管理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像这次事发学校强制学生到工厂打工,几乎不存在规定上的模糊地带。也就是说,其并非没有规定来管,问题更多是出现在规定的执行上。这背后反映的,其实仍是职业教育在地方政府层面依然被差别化对待的现实。

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定有了,但却往往执行不力,这背后源自地方政府和学校之间的互相妥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发展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就业率,而学校乐于把学生提前送入工厂,自己赚了“人头费”,地方政府的教育考核目标也达成了,可以说是双赢。于是,学生的利益自然就很容易成了被牺牲的对象。二是,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所获得的财政投入力度要低得多,这从近几年不断有人大代表呼吁强化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就可见一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学生身上“开源”的动力自然低不了,而地方政府也很容易对此睁只眼闭只眼。

明确了上述隐蔽的背景,可以说,职校习惯性把学生当廉价工具的做法,直接责任者当然是学校,但未必仅仅是学校“利欲熏心”,它背后更有着社会结构性的原因。如果在监管层面、考核层面、投入层面,职业教育不能拥有更科学的制度安排,获得它该有的地位,还是被当成“低人一等”或是另眼相待,那么,类似的现象,就很难真正令行禁止。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确立一个最通俗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当职校学生被随便送入工厂做廉价劳动力的做法彻底消失了,中国的职业教育或许才算得上真正步入了正轨,获得了它应有的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在“五四”青年节的大背景下被曝光,也更增加了一份讽刺。那些相信职业教育并走进职校的学生,最终却被学校提前送入工厂出卖劳动力,这对于尚未真正走向社会的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一“课”。诉诸媒体讨要一个公道,固然展现了他们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当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要在根本上改变它,就不仅仅只是被舆论监督推着走。站在善待青年的角度,这样的现象,也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能寒了任何一名职校生的心,更不能辜负每一位青年对于公平正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