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抢眼业绩助“吸金” 基金市场“饭圈化”态势升级

2021-02-08 08:59:36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年开年,基金作为关键词数度登上热搜。在其背后,伴随“千禧一代”争相入市,公募基金行业的营销模式出现新变化,基金市场“饭圈化”(粉丝圈化)态势升级,需警惕投资者非理性追捧催生市场风险。

“造星运动”催生偶像基金经理群

新生代基民“跑步”入市

近两年间,基金公司纷纷进驻抖音、快手、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启一场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

微信视频号上线之初,就引来众多基金公司进驻。明星基金经理或坐镇直播间,或现身炫酷大片,俨然一副“偶像”派头。大成基金打出“首个投资真人秀”旗号,邀请三位银行理财经理跟随金牛基金经理李博体验一日工作,从晨会、策略会到公司调研,“24小时解码如何做研究”,顺便推广即将发行的新产品。

“造星运动”效果显而易见。近日陆金所、陆基金联合“脉脉”发起的《2020职场人年终奖真相调研》中,40.58%的“打工人”表示,拿到年终奖后最想做的是“投资理财钱生钱”;面对“更倾向于用哪种理财方式让年终奖增值”的选项,39.09%受访者选择了基金,比例远超复合型理财、存银行、买股票。

除了拥有投资经验和资金实力的“熟龄”人群,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投资者正“跑步”进入基金市场。陆基金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注册用户中12%为“95后”,这一群体在2020年的交易中,62%为公募基金投资。

进入2021年后,基金市场“饭圈化”态势升级。理财平台数据显示,近一个月间,“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搜索量增长300%,“中欧基金经理葛兰”搜索量增长了七倍。“坤坤”“兰兰”等颇具二次元色彩的称呼也成为搜索热词。

1月25日,沪深股指双双攀上阶段新高的同时,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因重仓白酒股,单日净值暴涨5%。粉丝们当天就建起了后援团,“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的表白,让张坤瞬间登上热搜。

对于新生代基民来说,基金不再是单纯的投资产品,而是衍生成了一种社交方式。年轻人感叹“不买基金,都不敢和人聊天”,加入“明星基金经理后援会”更成了一种时髦。除了聊天,基民们甚至在评论区相亲、征婚、交友。

电梯间、地铁站、商场……过去占据大幅版面的消费广告,被基金理财广告替代。“每天投进50个球,每月基金定投500块,陶相宇准备一口气投到退休。”“读了六本理财书,笔记记满三本后,宋祥祥终于悟了,理财还是要找专业的。”形形色色的广告语,诱惑着渴望实现财富增值的年轻人。

随着新基民蜂拥入市,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接连创出了多个“历史新高”。

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呈现“井喷”势头。按照成立日计算,公募基金市场全年迎来1431只新基加盟,发行总份额近3.16万亿份,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首度逼近20万亿元。若加上ETF联接基金市值,总规模则突破20万亿元大关。基金年报显示,2019年,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2.42万亿元,占同期A股总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5%。2020年,这两项指标分别升至近4.84万亿元和7.5%,后者为近十年高位。

进入2021年,公募基金市场延续火热势头。按照成立日计算,公募基金市场1月又增加了122只新“成员”,发行份额高达4901亿份。这意味着继创下年度发行规模新高后,公募基金又刷新了单月发行规模的历史纪录。

抢眼业绩助基金“吸金”

非理性追捧滋生诸多乱象

基金“热度”来自何方?“资金优势+专家理财”模式下良好业绩表现,是基金超强“吸金”能力的重要来源。

基金2020年“成绩单”显示,在当年四季度盈利超8000亿元的基础上,全年基金累计盈利首度超2万亿元,至20217亿元。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公募基金有7年实现正回报。其中2019年盈利1.17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仅仅一年后,这个纪录就被刷新,且增幅高达逾70%。

业界专家分析认为,资管新规下,净值化管理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部分产品收益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亏损。无法获得“稳稳幸福”的银行理财资金开始大规模进入权益类市场。特别是2020年初银保监会发文“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令居民储蓄“搬家”呈现加速态势。

“引导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能让老百姓分享A股优质公司的成长收益,同时也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大量居民储蓄通过公募基金入市,公募基金也有相应的担当和责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肉眼可见的诱人收益引导下,投资者的“热情”追捧催生了各种乱象,滋生风险。

——从过去的“负债消费”到如今的“借钱买基”,贷款理财悄然流行。

“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一条《教你利用花呗还款的空闲期利用资金来购买基金投资》的短视频被多次播放。UP主“手把手”教人怎么在“没钱”的情况下投资基金。类似“小白借钱买基金一个月收益1W”“没钱也玩基金”的短视频也有不少。

——不少新基民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偏好短线买卖。

“刚买基金两个星期,最近股市行情那么好,为什么我的产品还是亏的?”“刚刚抄底买的白酒基金,只要一拉升就有人问要不要走,一回调就问怎么办,是不是不行了?”在各大新基金评论区,类似评论随处可见。

像“追星”一样重仓明星基金经理产品,平台推荐什么就买什么,追涨杀跌、像玩股票一样频繁操作基金……跟风盲投几乎成了新生代基民群体的共同特征。

——“饭圈化”表达困扰市场。在一些社交平台,“一言不合就开怼”的情形比比皆是。某基金经理因为重仓半导体导致基金净值波动较大,一度被骂上热搜。甚至有精明商家嗅出其中商机,推出了影射这位基金经理的手办模型“菜狗”。这种“饭圈化”的表达,难免让基金经理和市场备受困扰。

警惕“抱团瓦解”风险

提防掉入割“韭菜”陷阱

业绩抢眼和疯狂追捧的背后,是基金持仓呈现出显著的“抱团”特征。截至2020年末,基金重仓的个股中,位居前列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吸引了1665只和1322只基金持有,持股总市值分别达到1.66万亿元和1.22万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立讯精密、恒瑞医药、隆基股份出现在前10大基金重仓股名单中。基金持有A股市值中,超14%集中于前十大重仓股。排名前50位的个股合计持有市值达到1.71万亿元,占基金持有A股市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在基金持股较为集中的几大行业板块中,白酒板块显然最“受宠”。在业界看来,一方面,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持续增长的终端消费市场造就了良好的基本面。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白酒板块平均销售毛利率达到约70%,其中2019年高达77.28%;2015年以来,白酒板块净利润维持高位,其中2017年增幅超44%;资产获利率自2017年以来维持在20%以上,其中2019年达26.84%。另一方面,资金趋利避险的天然属性,加上庞大基民群体赋予的业绩压力,基金必然选择白酒等营收和利润增长相对稳定的板块,特别是贵州茅台等业绩表现突出的龙头股。

内外环境的变化也被认为是导致基金向少数板块和个股集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战略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周荣华分析认为,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利好以内贸为主的白酒板块。疫情局部仍有反复,给航空、旅游等诸多板块业绩复苏带来不确定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金的资产配置方向。

财经评论员蒋颖博表示,机构抱团的过程形成了“正向激励”,即“抱团优质龙头公司——龙头公司股价上涨——基金净值上涨——场外资金买基金——基金规模扩大——继续抱团买基金”。

事实上,基金不断加仓核心资产,导致部分绩优个股出现阶段性高估,引发了市场对于“抱团瓦解”的担忧。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在多维度因素共振的背景下,A股可能正迎来史上第一次“蓝筹股泡沫”。

2月一开启,上海机场股价连续两日跌停,让不少基金踩了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合计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9只基金产品持有上海机场。其中,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上海机场最多,数量达2180.01万股;其次是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两家旗下产品合计持有上海机场股份数量超过1000万股。

在此之前,1月中下旬抱团股出现连续下跌,已经让众多投资者意识到高估值的风险,为了规避回撤,一些投资者开始在社交平台频频发布“赎回”“减仓”“不跟了”等离场口号。基金单边上涨的市场预期逐渐改变,风险隐患不得不警惕。

光大证券金融产品总部首席投资顾问滕印表示,“优质公司”和“优质股票”之间有联系,但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属于实体经济范畴,后者则是虚拟经济。如果公司股价在一定阶段已经过度反映甚至“透支”了企业增长,那么从性价比的角度观察,这类股票短期必定面临调整压力。当下还需要防范新一轮核心资产阶段性调整的风险。

基金规模太大也会增加投资难度,这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1月8日和28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两度调整每日单个基金账户的申购限额,从此前的不超过100万元骤降至不超过5000元。兴证全球基金旗下名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基金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限购”措施。此外,支付宝理财平台提示投资者有必要降低对2021年权益基金市场的收益预期,均衡资产配置,多名基金经理也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

有专家表示,投资理财不同于娱乐圈,不适合借用饭圈文化去迎合年轻人。当饭圈文化“入侵”基金圈,新基民缺乏风险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极易受到圈内同伴或者网络大V的引导,作出非理性判断。

记者发现,不少热搜话题下鱼龙混杂,很多野生“理财大师”通过B站、知乎、微博引流到自己的公众号,诱导基民开户炒股、售卖保险;一些账号蹭热点流量,冒充知名基金经理,传播不实信息,投资者跟风操作损失惨重;部分狂热冲动的粉丝对短期业绩的关注度过高,因短期业绩涨跌汹涌而至的“夸”和“骂”在网络平台被放大,也可能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判断。

有基金人士分析,由基金公司主导运营的社交账号可以进行基金投资知识普及,有助于合理引导理性投资。至于某些非基金公司运营的所谓后援会、粉丝群,则需要警惕掉入借明星基金经理人气拉人割“韭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