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集采降的只是药价

2021-02-04 06:30:30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并非首次,但依然备受瞩目,相关企业及其股价仍随之波动。

集采实施前,国内医药市场发展程度尚低,仿制药和专利过期的原研药占据了国内化药市场88.2%的份额,市场靠各种销售手段去竞争,而非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由此直接导致终端的价格上涨。

医药行业基础薄弱,仿制药是必经之路,但由于各类仿制药产品药效有差异,终端医院渠道使用哪种药品主要取决于院方,巨大的灰色利益链条、药企“不看疗效看营销”的风格,导致国内药企销售费率远高于国际一线药企,轻研发重销售一度蔚然成风。

随着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以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应运而生的集采成为催化剂。集采削弱的是企业的销售能力,提高的是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的能力。集采落地后,一致性评价淘汰了一批质量不过硬的企业,招标报价再淘汰了一批竞争实力不强的企业,从而实现了医药企业的优胜劣汰。

在资本市场上,尽管每次集采都会带来调整,但无一例外,真正的好企业会迅速回归应有价值。优秀的企业之所以处于行业头部,依靠的不仅是现有的市场份额,更是未来拥有市场份额的能力。面对激烈竞争,在同类产品的迭代能力上领先于行业,不仅不会被集采所削弱,反而更能行稳致远。

集采带来的药价下降效果明显。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国家已集采112个药品,平均降价54%。第四批集采拟中选结果显示,此轮45个药品全部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达96%。

有医生表示,当初,病人对集采的低价药品确实存在疑惑,问得最多的就是“药是否可靠”。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观察到,患者使用仿制药并未出现病毒数量的反弹。对药品熟悉后,也开始倾向于向患者推荐价格更低廉、安全性可以保障的仿制药,逐渐培养起了患者的用药习惯。

2020年医保目录谈判中PD-1降价幅度小于市场预期的结果,表明节约医保资金并非第一目标,国家真正的目的是将较为有限的医保资金更高效地覆盖更多患者,实现让老百姓能用得起好药、新药。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一般新药获批到最高销售峰值往往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放量过程,通过医保谈判中标正是可以缩短放量时长、快速达到销售峰值的“捷径”。只要价格降幅在合理预期内,药企完全可以通过以价换量获利。

可喜的是,政策还在不断加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以完善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为目的,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并从覆盖范围、采购规则、保障措施、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组织保障六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市场已经证明,在新药不断涌现的当下,仿制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享受高额的时代红利,集采只是让部分产品回归应有的价值区间。行业需要创新来推动发展,产品的价值应该由稀缺性和需求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