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资本市场整体趋势仍将持续向好,但资金在部分权益资产上的投资较为拥挤,流动性的结构压力也在集聚,建议投资者在组合配置过程中要适当下调收益预期,注重资产的平衡,尤其关注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积极参与市场投资的同时,更要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关注大类资产间性价比均衡的同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基金产品因为拥有风险保证金,在极端行情下往往更具流动性。因此,可尽量借助基金产品来实现多元化的配置。在具体资产配置上,切忌频繁转换“赛道”,而要更关注如何精选“赛道”内具有潜力的优质资产。在配置基金资产时,要锁定基金产品的“能力圈”,通过基金精选增厚收益。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从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上看,慢牛行情依然可期。但2019年以来权益资产估值拔高较快,而其中大部分行业的上涨来自于流动性贡献。虽然短期内货币政策快速转向的可能性不大,权益资产仍具有较大上涨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复苏,流动性将边际收紧。估值过高的行业板块需要由自身业绩的提升来进一步消化。因此,要下调权益类资产的系统性收益预期,适当回避估值过高的股票。
未来,权益市场中的结构性差异会从板块分化演化为个股分化,“赛道”增长差存在的同时,“赛道”内的业绩差距也将持续扩大。优势企业会掌握更多的核心资源,而劣势企业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因此,Alpha效应会更为明显。
资产配置是理性长期投资者的必备武器,多元化配置在任何时候也不过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平衡的多元配置结构应对多变的未来不失为上策,但合格投资者或更应该在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参与市场投资,当然,投资节奏是关键,任何孤注一掷的行为都值得警惕。短期内,固收品种可降低组合波动,黄金作为抗通胀、避险概念的工具可作为分散风险的配置。长期来看,权益品种整体仍优于固收品种,国内权益优于大部分海外权益。
权益基金:
深挖基金经理“能力圈”
经济持续上涨的动能来自于科学技术在生产端的不断应用。因此,应继续寻找具有极大普惠性及产业纵深的行业及板块,深挖行业内的增长痛点及成长潜力。同时,资产估值受流动性影响较大,因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盲目追高,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选择权益类基金时,关注产品长期收益的同时,注重净值回撤的控制能力。主题选择时,要深挖基金经理的“能力圈”。
在具体基金选择上,首先,关注回撤控制力强、性价比高的稳健型产品,基金仓位上偏向顺周期、蓝筹板块,如金融地产、商业贸易、必选消费或大盘龙头等板块;其次,关注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增长潜力高的行业板块,如可选消费、新能源、国防军工、高端制造等;最后,关注适当借助量化对冲产品捕获中性收益。
固定收益基金:
偏好高等级信用债及“固收+”基金
当前无风险利率中枢逐步上行概率较大,但在降企业融资成本政策下,顶部高度有限。期限结构上,长短端利率有望继续回升,期限利差波动有望加大。信用利差有望进一步走阔,通过风险兑换,短久期加信用下沉策略将增强组合收益。可转债价格与溢价双双走高,系统性收益率逐步降低,需要在主体业绩上找收益。总体来看,股债收益比处于历史低位,反映出债券性价比较高。短期投资方向上,偏好高等级信用债及“固收+”基金。
配置型投资者建议遵循从基金公司到基金经理,再到具体产品的选择思路,重点关注具有优秀债券团队配置以及较强投研实力的基金公司,这类公司往往信用团队规模较大,拥有内部评级体系,具有较强的券种甄别能力,具体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管理规模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QDII基金:
重视港股QDII配置价值
海外虽然经济增长预期较好,但权益资产估值与基本面错配严重,风险过高,而性价比较低,宜适当下调海外QDII产品的风险敞口。当前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且AH溢价指数仍保持高位运行。港股全流通改革叠加内地资金逐步加仓港股,将有效改善港股估值水平,要重视港股QDII产品的配置价值。从避险、分散、抗通胀的角度来看,黄金等贵金属产品目前仍有配置价值,但须警惕估值风险。美元贬值预期叠加原油需求逐步回升,原油价格将回归长期均值,但短期价格仍有压力。在原油QDII配置时机上,要均衡对上涨动能及移仓成本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