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经济学家范恒山:五方面着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12-13 18:29:09来源:新华财经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18次研讨会13日在济南召开,论坛主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在会上表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注意分类指导、生态优先、标本兼治、“两端”突破、战略引领等五个方面。

“由于黄河流域水情区情的复杂性及所涉及问题的广泛性,相对而言,实施黄河流域发展战略会比推进其它区域发展战略更有难度,效果也不易及时显现。”范恒山说,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个地带,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欠发达或发展不充分地区,地区间发展差距悬殊,源头的青海玉树州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差超过十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5个涉及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各个地区的发展需求很不一致。

“黄河生态环境脆弱,既存在水土流失、湿地萎缩、水功能涵养降低等自然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也存在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尾矿库多方面污染等人类行为的侵害问题,环境保护修复压力巨大;与此同时,‘地上悬河’形势严峻,游荡性河段河势控制力不足,一些滩区滞洪沉沙严重,洪水风险依然严峻,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范恒山表示,城市结构不够合理,大城市偏少,尤其上游缺乏大都市;中等城市分布较为稀松,城市整体实力偏弱,区域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他认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操作路径上应把握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以分工为基础推进地区间的协同联动。应以国家颁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和指导,协同制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一体保护等专项规划和地区综合性实施方案,协商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等行为举措。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为底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应以产业绿色转型为主线带动各领域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积极采用高新科技改造能耗大、污染重的产业,难以改造的一律关闭淘汰,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各种具有绿色特质的新型产业。应全面禁止损害流域生态的生产行为,使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匹配。应推动建立适应区域、流域特点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相应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惩治制度。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以水资源调控为主体优化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护。应深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运用工程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体制创新手段,推动各地区人、产、城等与水的协调发展,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应顺应自然规律要求,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推进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扼制住游荡性河段水势、有效管控“悬河”特别是下游“二级悬河”的风险。

四是坚持“两端”突破,以强化重点地区发展为抓手推动流域整体提升。实施黄河流域发展战略,必须充分激发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引擎”功能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应进一步革除体制障碍,强化城乡联动,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结构,增强沿黄城市群特别是上游城市群的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使之成为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另一方面,应加快推动城市间、城乡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非核心功能的适度转移和公共服务的积极传递,一体提升发展水平。

五是坚持战略引领,以创新平台为支撑提升内生动力与外联水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结合实施沿黄地区其他重要国家战略全面加以落实。沿黄各地区要更加重视发挥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强化已有创新平台的探索特性和先行先试功能,把其所体现的综合利好用到极致,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打造更多适宜的创新平台,支持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的联动合作,一体打造创新平台,借此承接优势资源要素的转移,对接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或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