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医保谈判开始倒计时了。一边管着每年数万亿的医保钱袋子,一边是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超级买方”,还对医保类医疗服务拥有监管权力的“超级医保局”,这回又将给药企带来怎样的“震惊”?
回顾此前的医保谈判,据国家医保局官网资料显示,2017年,有利拉鲁肽注射剂等36种药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幅达44%,降幅最高达到70%;2018年,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平均降幅达56.7%。
到了2019年,这一谈判药品种类增加到了数百个,最终谈判成功的97款药品,全部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药品范围。其中,有70个新增药品价格平均下降60.7%——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平均降幅在65%左右;27个谈判成功的续约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26.4%。
2020年医保谈判,将涉及癌症、乙肝、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业人士分析,新一版的医保目录基本由两部分构成,即存量与增量的搏弈。存量就是现有目录的调整,其支付标准(价格)基本上会通过地方带量采购、阳光挂网议价、价格左右联动等方式确定。
增量部分,其医保支付标准除了国采品种外,主要引入了独家的准入谈判(也就是以往的国谈)以及多家的竞价竞争。在这部分中,最受关注的是进入候选名单的新药选手。
据GBI SOURCE药品数据库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7日期间共有31个国产1类新药,21个通过审查进入今年的谈判候选名单。
备受行业瞩目的无疑是涵盖罗氏、阿斯利康、施贵宝、默沙东、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以及恒瑞医药的PD-1单抗产品的医保支付“价格战”。业内人士认为,在进口药价格普遍高于国产药的格局下,进口药物的降价预期可能满足不了医保局的要求,因为相对来说结果更看重最终价格,而不是降价比例,这也让国产新药间的竞争更具看点。
去年,仅有信达生物一家的PD-1抗体药物成功进入2019年医保目录,其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从7838元(10ml:100mg/瓶)降至2843元,降价幅度高达63.73%。随之而来的是其在终端渠道的上量猛增。据公司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达伯舒6个月销售额达9.209亿元,同比增长177.7%。
这一结果无疑将促使细分品种在本轮医保谈判的竞价更趋激烈。今年在国内上市的PD1/L1全部都在名单内,其中国产药物包括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拓益)、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它们将与进口药可瑞达、欧狄沃、泰圣奇和英飞凡一较高下。
通过审核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中,国产1类新药包括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豪森药业的氟马替尼和阿美替尼,以及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
在鼎医药的尼拉帕利(则乐)则是今年唯一新进入审查的PARP抑制剂。2019年12月16日,则乐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在糖尿病药领域,去年阿斯利康的安达唐直接降至全球最低价(4.36元/片),这让今年通过审查的一众药物面临空前的价格压力。
在今年通过审查的1类糖尿病药中,国产药物有两款,分别为拟科创板公司仁会生物的谊生泰和豪森药业的孚来美,分别为速效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另外,HIV领域,去年仅吉利德的捷扶康通过医保谈判,降价56.71%。今年,前沿生物的国产1类新药艾可宁,以及进口药物中葛兰素史克的绥美凯、强生的普泽力以及吉利德的必妥维通过审查。艾可宁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长效抗HIV注射药物,每周只需注射一次,较之每日口服一次或三次的药物更便捷,患者的依从性也更高。
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物可及性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全国多地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纳入药品阳光采购平台,部门协同发力,扩大使用效应,分类精准施策,促进创新药及早投入临床使用。而在创新药的医保准入方面,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从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程度效用等多维度评价,在定价评价到纳入医保药品种类的遴选等方面,产业链亟待更科学、更精细的分类。
某上市药企研发人员对记者表示,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尚未被充分挖掘,单靠社会医保支持创新药的自主研发的确面临压力。因此,某种程度上,PD-1谈判价格趋势所反映出的医保的政策导向和医保基金如何买单的态度,其实会直接影响已经开始研发和正在开展的大量临床试验,以及PD-1的下一步临床资源重新配置和投资决策等问题。希望医保目录评审合理设定产品支付标准,充分考虑对创新可持续性的保护,以及国内自主创新参与国外医药市场竞争中的价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