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众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的需求明显增强。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北京流感疫苗十分紧俏,部分厂家已加班加点扩产,尽全力生产供应流感疫苗。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较低,随着获批厂家的增加、产能提升以及经济实力强的地区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接种,行业增长空间较大,未来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
流感疫苗紧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到防控常态化阶段,早在8月底,王辰、高福、张文宏等多位医学专家就曾提示,尽快在流感进入高发期之前接种疫苗,避免新冠流感双重感染。9月2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要求各地推动秋冬季多病共防、鼓励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便利化。
在各方的推动下,民众的接种意识增强,需求也随之增加,今年流感疫苗接种也提前了。据悉,北京市自费流感疫苗接种已于9月25日启动。记者了解到,在9月中旬预约的北京部分市民已相继完成流感疫苗接种。
记者于9月中旬预约的流感疫苗接种已于上周末在北京某妇产医院完成,由于都是预约接种,现场并无太多人。不过,当时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近期预约接种的人很多。
然而时隔几日,当记者10月14日再次致电该妇产医院预约接种时,预约工作人员却表示,“流感疫苗现在已经没有货了,13日我们接到通知,暂停流感疫苗预约,什么时候到货现在还不清楚。”
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科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已有超1300人预约流感疫苗接种,但我们只有800支的存货,在等下一批的疫苗。目前只能登记预约,何时能打还不清楚。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日前表示,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需求明显上升,北京市也加大了疫苗的采购量。自费疫苗采购量是去年的两倍,但要分批次到货,免费的疫苗比去年增长了21%。
疫苗专家陶黎纳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常用的疫苗主要接种人群是儿童,其保护率通常超过90%。流感疫苗的接种人群包括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以及疫苗本身的特点,其保护效果只能达到60%左右,且需每年接种。我国的流感高峰通常从秋季开始,在流感流行季前接种,可以及时产生免疫力,通常应该在9-10月完成接种。
陶黎纳表示,流感疫苗年年“一针难求”,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018年透露我国每年还有20%的流感疫苗被报废,这表明并非全国各地的流感疫苗都供应紧张,有很多地方因无人问津而浪费。由于流感疫苗有效期只有1年,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以需定产。因为对生产企业而言,20%的报废很可能导致亏损,在需求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企业不敢盲目扩大生产。
陶黎纳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的热情很高,但这种需求不精确,企业无法确定到底需要生产多少疫苗(产能肯定是够的)。另外,有些省市开始给中小学生(湖北襄阳)、户籍老年人(浙江)免费接种,这需要大量的流感疫苗。
行业增长空间较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查询中检院流感疫苗批签发数据统计发现,1-9月,我国流感疫苗共批签发3396万支,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3078万支。其中,科兴生物批签发488万支,华兰生物批签发1043万支,长春百克批签发156万支,长春所批签发453万支,上海所批签发60万支,雅立峰批签发118万支,江苏金迪克批签发184万支,巴斯德批签发892万支。
面对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科兴生物获悉,公司国庆期间已在全力加班加点生产流感疫苗,为满足各地对流感疫苗的需求,科兴生物已将疫苗生产计划较往年延长三个月,尽全力生产供应流感疫苗。
长春高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按照相关批签发数据,目前公司子公司百克生物流感疫苗已获得批签发的数据为125万只左右,公司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市场情况等确定生产计划,调配生产资源。
华兰生物在2020年半年报中提及,公司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流感疫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下半年公司继续加强市场拓展力度,做好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华兰生物日前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2020年生产的四价流感疫苗较2019年大幅提高。
“目前的情况是,企业上报的流感疫苗产量比去年增产近1倍,但市场上还是很缺。”陶黎纳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绝对供应量低于需求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流感疫苗是逐批上市的,但一经宣传,需求却是集中释放,所以在供需节奏上也不能匹配。
华安证券认为,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较低,随着获批厂家的增加、产能提升以及经济实力强的地区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接种,行业增长空间较大,未来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天风证券认为,今年公众对流感疫苗的关注度和需求或将明显增加,看好今年流感疫苗超预期销售,相关企业将明显受益。川财证券认为,与美国超过45%的流感疫苗接种率相比,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不到3%,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流感疫苗现在已经没有货了,13日我们接到通知,暂停流感疫苗预约,什么时候到货现在还不清楚。”10月14日,北京某妇产医院预约工作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