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情 >

中央力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物流快递巨头还需快马加鞭

2020-09-11 15:30:20来源:上海证券报

“联通”千行百业的物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据新华社报道,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物流快递龙头们如何看待新的机遇与挑战?“此次会议明确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如此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与此同时,一些优势快递巨头已经加速智能信息化转型,这正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必经之路。

新定位:高效链接国内外生产要素

菜鸟网络总裁助理熊伟倍感振奋:“快递物流在国内已成为类似于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高效率、低成本的属性,令其不仅支撑起国内、国际的电商消费,还凭借优质服务多方位拉动消费。”在他看来,国家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物流领域,从而加速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共同打造数字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此次会议明确了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面对物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王振辉表示,物流快递企业既能加速供应链变革,又能推动物流普惠的实现。

王振辉解释说,物流供应链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物流快递企业可链接产销两端,能有效助力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与此同时,新发展格局之下,不仅要求物流要素高效集聚,通过优化配置提升流通效率,还需减少流通障碍,实现物流数据标准化,发挥全行业的规模化效应,而物流快递企业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发展地区、国内外要素高效连通。

中通快递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面对新形势,物流快递企业在帮助整个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工厂到用户、田头到餐桌”全链路管理的同时,还能通过加速全球网络布局,链接全球更多生产者、消费者,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

显成效:“新物种”拓宽行业发展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疫”中独树一帜的顺丰控股即为典型代表。除了凭借“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智能物流体系全力配送抗疫物资外,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率先引入无人机在武汉市、十堰市等多个地区提供小批量、多批次、点到点的医疗、民生物资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输,累计飞行730 余小时,飞行里程超2.2 万公里,运输物资超20 吨。

定位于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的上市公司传化智联,已初步形成一张“全国骨干流通网”。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朱江英介绍,公司已开展业务公路港64个,覆盖27个省区市;今年上半年入驻物流企业11177家,累计车流量1527万车次。

基于数字化能力创新模式,菜鸟物流则开创性地实现了C2M供应链和产业带的联通。“我们通过大数据结合平台流量权益、市场淡旺季等因素,为工厂提供生产、销售及入仓备货的预测,从而降低供应链履约成本、提升库存周转、改善有货率。”菜鸟物流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未来3年,菜鸟物流要服务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000个产值过亿元的工厂。

总部位于新疆的广汇物流则尝到了提前布局冷链物流的“甜头”。广汇物流称,其已建成的北站冷链物流基地(一期)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在今年年初,该项目运营公司——汇领鲜被指定为乌鲁木齐市防疫物资保障重点单位,而在7月,汇领鲜公司对接蔬菜、水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力保障乌鲁木齐市居民居家生活需求。

物流上市公司百世集团则把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物流场景中。

疏“梗阻”:加速智能信息化转型

不过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发力智能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也被“写入”多家物流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顺丰控股透露,今年下半年的发展计划为,一手抓网络拓展,一手抓科技提升。

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上市公司天顺股份则透露:公司将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积极融入新疆“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布局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航空、国际公铁联运业务,并不断筑牢业务根基,加强各业务领域融合衔接。

就行业如何有效畅通产业链问题,朱江英认为,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自主可控补短板”,发挥物流企业的平台化、网络化优势,有力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流通业的融合联动,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围绕供应端的“数字经济锻长板”,物流企业应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要素流动“可视、可追、可控”,加速供应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

据王振辉观察,国内物流业一方面需要提升物流技术的标准化,否则行业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仍然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这方面还需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