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残酷,今天也很残酷,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却死在了今天晚上。"
用这句话形容等待IPO开闸的投行应该不为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最近一次新闻通气会上重申:"正在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进行完善,并没有新的口径变化,将适时发布实施。"
IPO开闸依旧遥遥无期,那么投行的业绩和吸引力又如何呢?
投行觅新路
曾经在一家财富管理机构任总经理的孙永华,不久前刚刚跳槽到一家投行工作,这样的职业路径引起周围人的好奇与不解。
"我倒是挺看好投行的发展。"他说得云淡风轻。
事实上,投行业务也正处于转型之中。对于银行的投行部门来讲,各类银行间市场工具比如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虽然不会风光无限,但绝不会有太大风险;信托的投行部门可以继续发行信托计划;对于券商的投行部门来讲,虽然IPO暂停,但资产证券化业务、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信托财务顾问业务、私募非标业务、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正在崭露头角。
更有逆市而动者,提出要把投行业务定位为战略性业务条线---平安银行即是一家。
"平安银行要力争成为平安集团的排头兵,投行业务则要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动力引擎。"平安银行分管投行业务的行长助理张金顺曾对媒体如此表示。目前,平安银行已将投行业务线提升至与零售、对公、同业三大业务条线并驾齐驱的"第四极"的地位。
"现在好多壁垒被打破了,投行的定义越来越宽泛了。投行本身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整体向好时,IPO的企业比较多,现在则是并购的好时机。并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周期,而且未来的渠道会越来越多元化。"孙永华说。
部门收入攀升
IPO的寒冬启发了券商们的思路:何必死守一条路?
"要保持清醒。清醒地认识到投行业务当前面临的恶劣市场环境,加快创新转型。多动脑筋、想办法,拉长业务链条,真正把一家企业从鱼头吃到鱼尾。"齐鲁证券总裁邓晖曾经在一次贯彻公司上半年经营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题会议上这样讲。
目前,不少券商的投行部把目光转向了新三板业务。于是在多家券商的半年报中,投行部门的收入不降反增。
比如,国金证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投行IPO、增发等股权融资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但也为投行发展模式的转型带来了机遇。公司投行加大债券、并购重组、新三板等业务的开拓力度,积极研究并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2013年上半年,公司共取得承销收入9669.95万元,保荐业务收入275万元;财务顾问收入696万元。
虽然净利润只有9500万元,在券商的业绩排名中倒数,山西证券半年报仍显示出投行承销业务的迅猛发展:2013年上半年投行承销业务收入1.11亿元,同比上升282.76%。完成增发主承销4家,较2012年上半年增加3家;承销金额为38.68亿元;完成债券承销项目3个,承销金额43.80亿元。相比同期,投行参与增发项目显著增加,从而推动投行业务大幅增长。
近期关注度颇高的光大证券的投行业务实现了1.6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06.16%。上半年累计完成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370亿元,同比增长六成,股票融资完成4个再融资项目,承销家数排名行业第八。债券融资完成5个公司债、1个企业债、5个中小企业私募债项目。
今年上半年,一直在创新业务上有所斩获的海通证券投行业务实现利润总额1.32亿元。截至8月16日,公司累计承销58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IPO待审项目27家,过会待发5家,预计IPO开闸后将贡献收入2亿元以上。直投业务步入收获期,正在积极探索多渠道退出方式。如果年内IPO重启,预计将会提升投行收入的贡献度。
不过,看看上周末公布的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投行们的春天恐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至8月22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与前一周相比依旧没有发生新的变化,仍为747家,拟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173家,拟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574家,其中包括拟在创业板上市企业263家。上周终止审查的企业也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依旧为27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