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新能源板块面临一波调整,中证新能指数在8月6日创出4769.97高点后,目前(截至8月20日)已回调至4394.63点,区间最大回撤达12.90%。虽然近期新能源板块出现调整,但是仍有不少机构投资者涌入。下半年以来,新成立的新能源相关基金超40只,募集规模合计超170亿,其中,仅仅8月以来就有26只相关产品陆续成立。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板块调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有分歧才更有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和空间的调整,已经从之前的无处下手到重新发现机会在一天天增多。
下半年以来
已有超40只新能源主题基金成立
8月以来,新能源板块面临一波调整,新能源产业链ETF同样经历“过山车”。本周前三个交易日,近20只相关稀土、电池、新能源车主题ETF区间跌幅均超6%,后两个交易日走出不同程度的反弹。而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近20只新能源主题基金近一周跌幅已超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新能源板块出现调整,但是不少机构投资者涌入布局。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含“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稀土、低碳”等字样新成立的新能源相关基金超40只,合计发行总规模超170亿。而8月以来,新成立的新能源相关基金就有26只,合计发行总规模近70亿,其中,有八成是ETF产品。从整体情况来看,一些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以最快的速度建仓、上市。
比如7月30日成立华夏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ETF,8月3日披露上市公告书,8月6日上市,从成立到上市也就一周左右时间。再比如8月9日成立的嘉实中证新能源ETF,8月12日披露上市公告书,8月17日上市。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一周。根据相关要求,ETF一般在上市时仓位要符合规定,预计该基金的建仓时间就在一周左右时间。
除了这些已经成立的基金,本月,还有近10只新能源相关的基金即将发行,比如汇添富碳中和主题A、建信智能汽车、创金合信芯片产业A、华安中证光伏产业A、创金合信碳中和A、华夏新能源车龙头A、国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等。
此外,本月初,华夏、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华泰柏瑞在同一日申报中证储能产业ETF,成分股涉及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池材料及设备、新能源发电领域等行业,另有中证电池主题ETF也已经申报。
“碳中和”背景下投资机会多元
关注细分领域
今年4月以来,“碳中和”重要赛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领涨市场,近期高位震荡,那么在当下时点这类机会还值得布局吗?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赵诣也认为,市场若短期受到收紧预期影响而出现超调,反而是较好的布局良机。结构层面,短期来看产业格局的优化、经济复苏与海内外供需阶段性错配加速了我国制造业盈利快速修复;中长期来看引领产业升级的高端成长制造业加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应精选高成长、高质量的制造业资产,利用市场弱势格局优化持仓结构。
赵诣表示,未来重点看好补短板的高端制造以及碳中和下的新能源方向。其一,补短板方向:科技产业政策层面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制造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加大,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北斗为主的补短板的高端制造业方向;其二,“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电力行业是突破口。发电及供热是我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约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能源电力行业控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光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重点关注5G 产业链、新能源、高端制造。
海富通碳中和主题混合拟任基金经理范庭芳认为,今年来锂电池、芯片和新能源板块的行情主要系业绩驱动,尽管部分个股阶段性会因为涨幅过高而调整,但在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整体深度回调的概率不大,可根据市场环境和不同产业环节的景气度变化而灵活配置。范庭芳坦言,科技板块的魅力就在于变化,产业更新迭代快,投资必须深入到产业各环节的景气趋势变化,以及公司竞争格局的细微变化。但在科技股里,也有很多能看到3年以上的确定性机会,比如新能源车、半导体、云计算、光伏等。此外,关注符合减碳方向的,能够提质增效、降低单位碳排放的领域,比如环保产业、智能制造等。
兴业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兴业能源革新股票基金经理邹慧表示,新能源产业链条非常长,短期看好风电。当前风电估值相对便宜,且风电装机的当期渗透率为12.8%,后期规模效益会显现,自己会从一些比较大的公司中进行挑选,已有的龙头企业地位比较难颠覆。长期更为看好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他认为,能源革命加速推进,光伏行业在退出补贴后,预计将展现出超预期的成长性,行业标的或将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同时随着上游硅料价格开始回落,有利于下游需求的激发。新能源车方面,长期电动化趋势越发明确,产销两旺叠加渗透率不断提升,共同支持板块健康上行。而且,国内产业链中游供应商,如动力电池等,已建立起较深的成本壁垒,并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全球视角下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此外,邹慧认为,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储能可能会迎头赶上,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以及国内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储能已逐渐发展为刚需。此外,新材料也是重点关注领域,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进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上游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光学材料、可降解塑料等有大量可挖掘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