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探索,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冲刺阶段,将采用创新型的“双城”模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
据不完全统计,12家A股上市公司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地方碳交易所股份,加上为碳交易所提供技术支持的恒生电子,A股共有13家企业同碳交易所相关联。
交易市场渐行渐近
今年以来,官方多次表态将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2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指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工期,全面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行,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表示,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目前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据介绍,碳交易试点至今,湖北碳市场纳入373家控排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
在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落地上海之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将承担起重要分工。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等率联合调研组到上海环交所进行调研时,上海环交所表示要集中做好三件事:一是尽快完成全国交易机构组建,实现全国碳排放交易如期启动上线;二是按照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要求,探索推进碳金融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落户上海。
3月17日,为碳交易所提供技术支持的恒生电子发布官方微信称,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等均由恒生协助建设,两套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已做好准备。
A股共13家关联企业
据悉,当前我国已有9家试点省市碳交易所获得了正式备案,包括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地方碳交易所中,12家A股上市公司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上述碳交易所股份。金融街、海油发展持有北京绿色交易所股权;华能水电间接持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权;深圳能源、华银电力和华能国际持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股权;长源电力和国检集团持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股权;中国电建间接持有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股权;兴业证券和闽东电力持有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的股权;重庆燃气和重庆百货持有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股权。
这12家公司之外,恒生电子也是碳交易所的相关企业,为碳交易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陆续承建了湖北、上海、福建、山西等地的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有消息指出,中广核技间接持有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股权,但该消息遭到了中广核技的否认,其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称,公司未持有深圳碳排放交易所股权。
碳交易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碳交易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呢?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分析,如果按照八大行业来测算,未来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每年30亿到40亿吨的规模。如果是仅仅以现货交易,不推行期货交易,其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到80亿元。如果加上期货,那么交易金额就会大幅度提升,有可能达到600亿到5000亿元。
对于中国的双碳目标,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
碳中和大背景下,节能减排降耗等将是未来环保投资的重要方向。信达证券研报指出,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一是节能减排方面,考虑到现阶段节能减排将是最现实有效降低CO2排放强度与总量措施,或未得到应有重视,重点关注该领域余热余压利用、装配式建筑、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等细分赛道相关投资机会。二是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将是大趋势,重点在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和储能领域,同时还需关注电能替代,以及氢能源、天然气(化石能源里最低碳)、水电、核电、地热等零碳低碳能源领域。
三是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方面,能源结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碳中和”也并非完全零排放(净零概念),且许多传统能源企业也在纷纷“拥抱”双碳目标,以“剩者为王”和“转型为王”的思路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替代、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相关公司。四是关注相对远期的碳技术与碳市场下相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