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可以改变投资者结构,改善市场流动性,能够在经济向好的前提下推动股市形成长期牛市。”
监管层频为
中长期资金入市吹暖风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在最近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证监会已至少两次就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声。例如,1月28日召开的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到,“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资本市场引入中长期资金,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韧性,促进投融资平衡,对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意义重大”。“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继续推动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资金入市,促进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
对于目前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方面,监管层明确表态鼓励和支持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近几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持续推进,规模逐步攀升。据人社部数据,2020年我国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合同规模1.24万亿元,到账金额1.05万亿元。险资权益类投资近年来也呈现逐步松绑趋势,银保监会于2020年11月份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国际方面,近年来A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陆股通北上资金持续流入。据数据,截至2月19日,今年以来北上资金累计流入886.82亿元,而自陆股通开通以来的累计流入金额已攀升至1.29万亿元。
谈及今年有哪些中长期资金可期?德邦基金专户业务部执行总经理孙博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体量上来讲,今年首推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是公募基金,无论从换手率,还是从投资体系的完善度来看,公募基金都是最成熟的市场参与者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上的优质标的不断增多,将吸引保险和社保等机构逐渐加大股票配置。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强劲,我国资产的优越性愈加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综上,预计公募基金、险资和社保以及外资,都将是今年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
两方面入手
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将“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列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董忠云表示,国内外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有助于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和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性,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优化配置等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市场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谈及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田利辉认为,“我国不断优化基础性制度,提升交易便利,增进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逐步形成中长期资金‘来得顺、有得投、待得住’的市场环境。这意味着,我国要继续推进政策障碍的纾解和消融,继续根据国情变化来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
田利辉进一步解释,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是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提升,优质企业的不断涌现和市场估值的稳定有序。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关注基本面,进行价值投资,持股期也相对较长。因此,我国应继续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与此同时,也要必须防止个别机构投资者的坐庄、跟风和内幕交易等短期行为,只有市场风清气正和坚守价值投资,才能够让资金的投资行为实现中长期化。
在董忠云看来,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首先,从市场自身来看,制度完善、长期健康向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是吸引外资入市的根本。制度层面,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对机构投资者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经济基本面层面,持续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政策调控上需要努力营造稳定向上的宏观环境,并加大力度扶持创新产业,为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增长点。
“其次,需要不断疏通和拓展国内与境外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渠道”,董忠云认为,国内方面,随着A股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可进一步适当放开社保、养老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限制,通过投资权益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在支持境外资金流入方面,我国需要继续坚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外资投资A股市场的便利性,推动境外长期资金增加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配置,更好地促进资本要素全球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