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前两个交易日,市场风格持续快速转换。上证指数全周上涨1.12%,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87% 3.76%。私募人士认为,当前仍是跨年行情窗口期,市场呈现波段反复的结构性“抱团”赚钱效应。建议投资者关注板块轮动机会,合理控制仓位。
玉名(私募基金经理):消化获利盘热点强弱交替
经历了春节后高开低走之后,周五市场延续了沪强深弱的走势。早盘市场来看,周四被资金炒作的C字头次新股是集体跳水的,这种游资博傻模式,有过几波类似的情况,头几天爆炒,然后就快速兑现,就利用无涨跌幅限制的区间进行明显的短炒。热点方面,煤炭、水泥、农林牧渔等之前调整较多的板块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而我们看到之前活跃的锂钴、新能车、医药等则是明显的走弱。包括我们看到金融板块的中国平安节前持续走弱,节后持续走强,板块内这种强弱交替是很典型的。
实际上,春节后市场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经历一波近期热门股的依次调整,这个是跨板块的一种明显的获利兑现的行为,实际上,节前的连续反弹,是有些透支空间的,所以节后高开后就很快引发了这种兑现。相反,一些超跌品种有了补涨。所以整体市场是进入到一种高位震荡,个股补涨补跌的动作中,这一点投资者要注意。不是说市场没有机会,而是说市场没有普涨大锅饭行情,而是明显的结构性分化走势,热点的交替走势。
很多股民的问题是在最初思维阶段,就注定了最后的失败。因为他始终用的就是输家思维。什么是输家思维?就是惰性与贪婪的不匹配,能力与操作的不匹配。更多靠想当然,而不去真正地进行实际功课。是时常抱怨,而不去想解决方案的。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征,有长趋势的,也有局部的。如证券、军工、环保、种业、有色等就是没有行业慢牛,长牛股,只有波段,这也是时限因素,你不按照这样的因素先做功课,然后死拿着个股不动,最后抱怨市场和行业如何,自然不解决任何问题,市场规律在那里,要改变是股民自己。做行业分析,从来不看任何机构或券商的分析,不是说盲目自大,而是说我们必须要先有一套自己的分析模式,按照历史数据,市场走势,做出来一份研究,哪些是规律,哪些股性特征,合理的策略。然后才有资格去看别人分析,哪些是我们自己漏掉的,哪些我们没有想到,做一些补充,应该是这样的行为。
黄智华(资深投资人):周期股崛起结构性机会仍存
本周为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大盘冲高后振荡,周四为雨水节气,大盘冲高后波动,抱团股调整,体现一定时窗效应,周五沪指补周四缺口后回稳。
本周两个交易日白酒等抱团品种一度出现略大调整,而银行、煤炭、有色、水泥等周期品种以及超跌股有所走强。
进入202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和海外央行宽松政策的支撑下,金属、化工、农产品等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并接连创下近年来的新高,推动了股市部分周期品种的走强。
按之前分析,沪指目前已到达2015年11月至12月3500-3700点整理区,以及2015年7月至8月中旬3600-4100点整理区,在成交量未能持续放大下,未来推进难免会有反复,本周两个交易日的波动体现推进过程的反复性。
沪指2008年1月14日5522点与2015年4月28日4572点两高点连线,与2007年5月29日4335点与2015年8月18日4006点两高点连线,相交汇于3850点上下,构成上方重要压力带。
在牛年,上述3850点上下的压力带要有效突破或才能挑战2007年10月6124点与2015年6月5178点两重要顶部连线压力带。
以往曾指出,创业板指2015年6月26日下跌缺口今年1月中旬已回补,而2015年6月19日下跌缺口或成为逐步回补的目标,这两个历史顶部下跌启动缺口回补后,涨势或暂时告一段落而休整。本周四创业板指已涨至2015年6月19日下跌缺口下沿,结果冲高回落,周四、周五呈现略大跌幅,估计上方历史高位套牢区仍有待反复消化。
目前中国经济正朝着复苏增长的方向稳步前进,银行等周期股可望形成大周期企稳转折点。节后第一个交易周银行股继续走强。银行股估值处历史低位,其中大多预告年报业绩增长,重要拐点或已现。
水泥股近期有所回升,不少水泥股近半年来持续下跌,不少市盈率仅10倍甚至更低,而部分业绩成长性突出,派息收益水平较高。
高股息概念尤其是其中成长性较好的品种在年报行情往往被反复挖掘,估计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参与挖掘的对象。
牛年结构性机会仍不断,选好股仍是关键。市场仍体现为呈现波段反复的结构性“抱团”赚钱效应,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新增资金通过基金渠道入场,大消费、经济复苏、科技创新等成长板块或仍是市场反复挖掘“抱团”的对象。而超跌股也或带来波段收复机会,但由于市场总体推动力不足,市场或呈现“抱团”和超跌收复的结构性轮动推动特点。“高成长”是个股长期走牛的动力,未来紧扣业绩确定性高的成长题材将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