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英国、美国展开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之后,中国也正式布局大规模重点人群接种事宜,且从当前数据看,中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安全有效。
12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再次重申了中国研发新冠灭活疫苗安全有效。
相对于美国多州报告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出现不良反应,中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为当下部署的重点人群接种带来了保障。
中期数据已完成安全有效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最严峻的就是外防输入。在外防输入的过程当中,我国有一大批处于高风险的人群,包括冷链、边境口岸、一线医疗防疫人员。同时,还有一批由于工作原因要去到境外高风险区域的人员。他们成为当前中国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的对象,但是新冠疫苗的安全有效便是接种行动的科技支撑。
据郑忠伟介绍,我国从6月份依法依规批准了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7月份开始,我们开展了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接种工作。7月份以来,经过5个月的时间,按照小规模起步、稳妥审慎、自愿知情的原则,累计开展了超过100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其中有6万多人去到境外高风险地区和国家。通过开展这些超过100万剂次的紧急接种工作,我们观察到我国用于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去到境外的6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严重感染的报告。
“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在重点人群当中开展新冠疫苗的紧急接种工作。”郑忠伟表示。
全球新冠疫情并未有停歇之意,反而加速。12月以来,全球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60万例,日均新增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对于中国而言,本月10余个省份报告冷链食品或外包装等检测阳性,国内多地报告增加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一半以上省份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而选择在重点人群中接种,也正是因为他们每天所面临的风险高。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来说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在从业人员当中,特别是物流装卸工感染发现的就相对比较多一些。
部署全国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来自于对中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相关的灭活疫苗产品已经在人类身体上用了上亿剂次,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有效性比较好,而中国的灭活疫苗更有着坚实的基础,用于预防流感的甲型H1N1疫苗,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这一类。
“我国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应该说从毒种的选育、灭活工艺的确定,到大规模P3厂房的生物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以及疫苗的质量标准等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郑忠伟表示。
据郑忠伟透露,近期,走得比较快的研发企业刚刚获得可以用于III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数,目前他们正在向国家药监局滚动提交相关的资料,只有这些资料揭盲,并且达到监管机构要求的标准,监管机构才能给予其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的批准,一旦批准上市,我们就可以启动新冠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新冠灭活疫苗的附条件上市或批准上市,或将在2020年年末、2021年年中。
接种大会战
虽然全国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正式指令发自12月19日,但接种工作的部署却早已启动。
“我们在12月16日就接受了新冠疫苗的培训。”一位基层接种点的工作人员表示。
事实上,这场接种部署极为严谨。
12月19日,在国新办“就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举行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亚辉介绍了部署情况,“为了做好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对于医疗保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目前在全国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要求这次的接种点,同时要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种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具备医疗救治条件。并对这些接种单位以及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都进行技术培训,要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确保这些人一方面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另外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识别、快速处置。近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对接种人员以及医疗保障人员的培训工作。
其次,要求各地把接种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我们在一个地方一般技术力量最强的都是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把这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划分到若干个责任区,他们每个医院要负责责任区内若干个接种单位的医疗保障工作。这些医院要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也要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接种点提供驻点保障,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及时处置。当发生还要继续处置的严重异常反应时,一方面要有120救护车快速转运,另外对口的上级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多学科的诊疗,尽最大努力来确保这些接种群众的生命安全。
“这是首次出现如此严谨的接种行动,从重点人群紧急接种顺序、接种人数统计、信息登记报告、接种规范、疑似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还特地为接种点配备了二级以上的医生,以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当年麻疹接种都没有如此安排。”上述基层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集中式接种,此次新冠疫苗并非首次。2010年,原国家卫健委曾启动了全国1亿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时间限制为10天。
“10天接种1个亿,每天接种1000万剂,由此可见中国的接种能力不存在问题。这次承接新冠疫苗接种,第一针与第二针间隔时间14天,即便接种1亿,中国接种点的接种能力也没问题。”一位免疫规划专家说。
开展接种工作,最终的接种数量还得靠一针一针的打进去,怎么打好每一针,是预防接种工作的核心。《疫苗管理法》专门强调,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时,要检查受众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众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此外在接种前,请接种者或监护人验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有效期等。这个“三查七对一验证”就是接种疫苗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新冠疫苗研发时间短,上市前临床试验数据有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可能经验不足,中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导致接种后偶合意外情况的机会会有。在这次重点人群紧急接种工作中,各地要严格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文件要求,妥善做好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做好应对处置。
据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接种后需要留观30分钟,如果出现一些情况的话,好比出现高热或者出现局部反应,红、肿比较厉害,高热如果超过38.5度,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这都要向接种医生报告。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建议受种者尽快去医院,医院会对相关的疾病做出诊断。如果需要进行报告的话,临床医生或者接种医生会把这些信息报告给疾控系统,跟进相关进展情况。所以受种者要清楚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要注意的事项,顺利接种疫苗,把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接种的顺利实施。
免疫屏障需要70%人群具有免疫力
面对冬春新冠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放松自我防护。
据王华庆介绍,新冠疫情需要有70%的人群产生免疫力,才能形成免疫屏障,单纯靠保护一线高风险人群尚不能带来中国的新冠免疫屏障。随着实施重点人群免疫之后,后续还会扩展到其他人群。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的时候,这个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吴尊友建议,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仍然是目前个人防止感染最简单、最容易接受、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要产生保护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让足够比例的人接种上疫苗,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说今冬明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我们不能把宝全都押在疫苗上。所以,现阶段的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