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银行人士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家行内新装扮——挂福、吉祥物、红桌布,鸣鼓开锣,并配文“红红火火”、“开门正红”。2020年进入完结月,金融市场显得有些“红”。每至年初岁尾,一些银行机构为年末指标,或者赢得新一年好彩头,都要组织开展年末冲刺、年初“开门红”活动。
往往“开门红”就意味着拉存款、办理各项业务。银行开始蓄力做促销、优惠,银行员工则立军令状,承受业绩指标压力。相关报道称,银行上调利率,揽储大战提前上演。
经济观察报记者实地走访和多方采访了解到,与以往相比,弥漫硝烟的银行揽储战,今年似乎有点冷清。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仍下行,为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引导负债端成本下行,银行“高息揽储”动力减弱是大趋势。记者也发现,银行上调存款利率的情况虽然存在,但并不典型;以上海为主的大部分银行的个人定期存款利率并未出现明显调整策略,存在微微浮动以及额度限制抢购,往年4.2%的3年期定存已难觅踪影。
上述供职于华东某城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传统开门红动员会,存贷款、理财、信用卡业务都有要做的事,这很平常,并没有年末冲时点。”
银行结构性存款大跌、流动性跨时点增加投放的同时,市场也看到,“高息揽储”动能在减弱,利率呈现非典型变化。
而静悄悄的揽储大战背后,酝酿之中的相关高息产品监管条例可能也在路上……
“高息揽储”动能减弱利率非典型变化
“3年满5万,定存利率3.85%,之前是满10万才有这个利率,要存尽快来。”沪上农业银行某浦东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这个调整就是从12月1号开始的,没有更高利率,往年4.2%以上的今年不会再出现,不用等了。”
附近的建设银行某网点客户经理表示,目前政策是1万起存3年期3.85%,大半年没有变化。“过来存钱的客户多,很多是从其他银行取钱来的。”上海当地的农商行客户经理则表示12月份没有接到新增高息储蓄指令,“今年应该不会变动。”此外,记者电话联系上海银行、农商行等,均表示今年的开门红还没有开始,相关活动和优惠还需要等通知。
而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为例的股份行网点,并没有调整定存利率;反而热衷于介绍银保代销产品以及信用卡业务。譬如其推荐的两款银保产品(万能险),一款是趸交一次性存入5年,产品利率为4.5%,另一款交3保6的零存整取产品为4.7%,均是主打热销产品。
与线下网点不同,互联网营销渠道的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在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天府银行、盛京银行等银行目前5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了4.8%、4.71%。不过对于五年期灵活存取的产品,中小银行长年保持热销推荐模式。
如何判断发生存款大战?西北地区某中小银行高管向记者表示,主要鉴别应是集体性行为还是个体性行为,是一致性调整还是结构性调整。“高息揽储情况以前在银行业存在,但现在银行业的内部考核更注重实质效益和风险管控,也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内生要求。”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主编殷燕敏告诉记者:“尽管央行货币政策保持持续宽松,但随着大众理财意识的提升,对于利率偏低的普通存款来说,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低,银行的存贷款考核压力犹存,因此揽储压力依然只增不减,尤其是中小银行,网点较少,随着互联网存款、理财产品的发展,其留住用户的难度就越来越高,揽储压力较大行更大。对于高息揽储一直都是监管的管控重点,利率上限红线是不能突破的,因此,‘存款大战’的表现这个很难具体描述。”
10月份商业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3年及以内期限平均利率均环比上涨,其中3年期涨幅最大。趋势之一是今年以来,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会有总行制定统一的挂牌指导价,各地分支行会结合当地情况,在总行挂牌价的基础上制定执行价。
2018年6月8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加强存款偏离度管理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存款偏离度管理。虽然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由3%调整至4%,减轻了中小银行的揽储考核压力,但监管整体举措旨在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虚假增存、月末年末存款“冲时点”等行为。
此外,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需引导负债端成本下行,银行“高息揽储”动力自然减弱。
结构性存款大跌跨时点增加流动性投放
三季度商业银行存款占负债比例均出现了环比下降。其中股份行降幅最大,算数平均降幅达1.41个百分点,存款占负债比例的下降的背后原因与结构性存款压降息息相关。
一位商业银行研究人员告诉记者,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目的主要为了吸收存款,也是为了变相提高利率、高息揽存。“常见的是银行用这些存款做质押再开出一些银票,做一些表外业务。”
记者从央行公布的数据对比发现,2019年12月份,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9.6万亿元,到今年10月份跌破了8万亿,降至7.94万亿元,减少近1.66万亿元。2020年10月,结构性存款的规模环比9月份减少1.03万亿元。
如此降幅是因为延期的资管新规落地期限在2021年底,监管提出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各商业银行必须将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至年初水平,在12月31日之前将规模压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的窗口指导要求。
在此要求下,银行不得不加快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但是又要保证年度存款指标来弥补结构性存款压降的缺口,同业存单规模开始上涨。11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扬,尤其跨年3个月同业存单幅度明显,体现出银行对跨年资金面偏谨慎的预期。
殷燕敏告诉记者:“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对于股份行压力较大,因此可以看到近期同业存款规模持续增长,利率水平维持高位,也是由于同业存单规模在逐步替代压降的结构性存款。”
而中小银行的方式则是与京东金融、百度度小满、平安陆金所等第三方平台机构合作,此类平台代销存款产品利率高,吸引更多理财意识强的投资者。“这也是中小银行在揽储压力下寻求更多资金渠道的新形势,但从近期的监管表态来看,这类高息产品可能很快将有相对应的监管条例出台。”殷燕敏补充道。
资金面上,11月3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当天开展2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维持不变。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此次新作MLF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并且12月7日将有3000亿元MLF到期,同时12月7日也是银行缴准日,因此此次新作MLF或也有提前缓解12月7日资金面趋紧的考虑,减少MLF到期与银行缴准日叠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央行月末投放MLF一方面意在维稳跨月资金面。超储率过低意味着流动性压力持续加大,年底财政支出力度可能不足,进而央行增加主动调控;另一方面,11月信用违约事件突发,对资金面构成扰动,也为11月末央行流动性调控增加新的考量,使得央行在跨时点增加流动性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