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已经成为基金行业现象级话题。以主动权益型基金为例,超过半数的基金规模不足3亿元,规模不足2亿元的迷你基金高达四成,成为掣肘行业健康发展的难题。
导致迷你基金泛滥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同质化产品太多、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投资者素养缺失、销售渠道错误诱导赎旧买新等。以主动权益型基金为例,在三四千只同类基金产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很多基金公司仅仅从产品布局出发,并没有打造出自家基金产品的特色,在投资者素养缺乏的情况下,销售渠道的话语权就会增大,如果销售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诱导销售,“赎旧买新”这种现象就出现了。
从基金的规模变动情况看,不少新发基金在打开封闭期之后,就遭到投资者大量赎回,尤其是已经取得10%以上浮盈的基金,被赎回的情况更为严重。不过,更多基金则是在持续不断的业绩疲软中遭到投资者赎回,最终沦落为迷你基金。这就涉及迷你基金产生的最核心原因:业绩。业绩才是基金规模发展壮大的基础,净值线才是基金发展的生命线。
基金行业的老将范勇宏在其著作《基金长青》里特别谈到基金业绩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信息透明,业绩好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关键,因为基金的诞生即源于人们对更高收益的追求,在投资者愿意承担较高风险的情况下,业绩就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无论投资者是否成熟,业绩始终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关键。良好的业绩表现也是基金公司快速发展并且保持行业领先的根本原因。
业绩抢眼并不容易。这需要基金公司以业绩为目标,重视投研体系建设,能够吸引到足够优秀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在良好业绩的基础上再进行市场营销推广工作,才能让基金规模得以快速发展。
从现实发展情况看,受制于行业竞争激烈、在渠道面前缺乏议价权等原因,老基金产品持续营销的性价比远不如发行新基金产品,这也是基金公司热衷发行新基金的重要原因。这种本末倒置的权宜之计,成为很多基金公司扩大规模的捷径,部分公司因此陷入到“新发基金规模缩水再发基金”的怪圈中。众所周知,在新发基金中,销售渠道可以获取更多的营销费用,基金公司的利润大多被渠道拿走,最终形成了不利于基金行业发展的局面。
通过加大投研投入进而取得良好的业绩表现,才是基金规模做大的圭臬。从目前很多规模数百亿元的明星基金产品看,不管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还是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等,均是从数千万元的迷你规模起步,依靠良好的业绩表现,持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最终成长为巨无霸基金。说到底,净值线才是规模的生命线。
事实上,通过对既有基金的持续营销,不滥发新基金产品,也能够创造出卓越的市场口碑。以兴证全球基金为例,该公司成立超过17年,发行的权益基金产品仅有10余只,但几乎所有产品都给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回报,也为市场提供了成功运作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