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预计,估值修复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到来。
进入10月底,在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的同时,公募基金三季报也进入了密集披露期。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不少基金在三季度对银行股持仓进行了优化调整,而且分化较为明显。
近期37家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三季报,多家银行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实现增长,但并未给低迷的市场表现带来明显改观。自“十一”假期后走出一波“普涨行情”之后,银行股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8.44亿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记者分析,“银行是顺周期行业,为应对疫情冲击,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随着经济复苏,三季度来看,银行基本面有望好转,但贷款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有负面预期,对银行股估值不利。”
因疫情导致的不良贷款风险尚未完全释放,可能是市场产生顾虑的重要原因。银行一般给企业贷款的宽限期为3至9个月,如果到期仍未还款则变成坏账。因此多位业内人士估计,与疫情相关的银行不良贷款爆发期可能是在2021年一季度。
三季度公募持仓银行股呈现分化态势
半年报时银行股曾被公募基金“抛弃”,持仓降至历史次低水平。从此次三季报的情况来看,银行股整体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分化进一步加剧,部分银行成为机构调研和增持的热点。
数据显示,基金在第三季度增持股份最多的前五名公司,依次为京东方A、分众传媒、紫金矿业、伊利股份和平安银行,分别增持了14.59亿、6.70亿、5.47亿、2.55亿和2.40亿股。
除了平安银行以外,在银行板块中,还有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增持股份数量进入前二十,季度内获得基金增持股份1.63亿股、1.58亿股,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获增持1.28亿股、7269万股。
半年报中,基金减持的前十大公司中就有5家是银行。第三季度来看,基金对银行股的减持力度也有所减弱,仅有交通银行减持股份数量达到2.38亿股,位居第4位。接下来遭减持较多的银行还有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分别被减持6966.87万股、2802.03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还持有西安银行、紫金银行、郑州银行、渝农银行4只银行股,分别是2961.43万股、4569.30万股、4699.47万股和3424.25万股。不过,到三季度末,并未看到任何一家公募基金的前十大股东出现这4只银行股的持仓。换言之,这4只银行股可能已经被公募基金大幅减持。
从市场表现也能一窥银行股的“分化趋势”。
截至10月30日,年初至今涨势最好的杭州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上涨46.29%、22.63%、19.37%、9.75%、9.22%;而跌幅最大的西安银行、渝农银行、紫金银行分别下跌31.44%、30.07%以及28.17%。
“三季度银行板块整体持仓比例整体回升,但仍处历史底部。”国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指出,三季度末基金持仓银行股的比重为2.92%,环比6月末提升0.48个百分点,但与2015年以来的平均持仓水平5.2%相比,仍处于“超低配”位置。
年底银行股千亿市值解禁
在银行股进一步分化的同时,今年最后一轮解禁潮也悄然到来。数据显示,10月27日起的两个月内,有7家上市银行的部分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或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进行解禁,合计解禁规模达1000.64亿元。
从过往经验看,股票解禁意味着增加了市场股票供给,对市场短期或有一定波动影响。
这轮解禁潮中,邮储银行是解禁规模最大的银行。据公开信息显示,邮储银行近73.95亿股的限售股份将于12月11日上市流通,包括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战略配售股份。据10月29日最新收盘价预计,此次解禁市值将达334.26亿元。
此外,解禁市值超百亿元的还有4家银行。渝农商行于10月30日解禁45.17亿股,市值214.58亿元;浙商银行于11月26日解禁44.61亿股,市值181.1亿元;北京银行于12月28日解禁28.95亿股,市值136.06亿元;宁波银行于11月16日解禁3.04亿股,市值107.27亿元。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指出,银行股解禁对个别个股股价会有影响,但对整个板块影响相对较小。就个股而言,如果解禁股的持有者是民营企业居多,或是定增的参与方,那么可能会面临减持的压力;如果解禁股的股东是以国企为主,那么压力相对较小。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向记者分析,“银行股价持续低迷,主要是市场担心金融业让利1.5万亿带来的压力和坏账率上升的风险,这个时间点上解禁如果出现减持对股价压力更大。未来的估值支撑因素还需要看政策和疫情发展两个方面。”
专家称估值修复尚未到来
银行板块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率、低仓位的特点。对于银行股后期走势,市场一直存在分歧。
丁孟表示,“一般来说,股票定价反应的是根据最新的信息计算而成的对于未来的经营情况的估计,因此,市场对银行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决定了接下来的价格走势。”
目前已有平安银行、上海银行等8家银行发布了三季报,其中大多数银行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出现改善。以平安银行为例,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依旧下滑,但降幅较上半年已明显收窄,这显示出第三季度业绩出现改善。同时,银行资产质量也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9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2%,较6月末下降0.33个百分点。
不过也要注意,平安银行三季度末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743.13亿,与中报时披露的887.94亿相比,三个月内减少了144.81亿。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拨备余额减少意味着平安银行开始加大不良计提,部分银行加大不良资产确认力度会吞噬利润。此外,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相较大行而言客群更为下沉,自身抵御风险、补充资本的实力上也有所欠缺,应当对其不良予以重点关注。”
“三季报披露将不断催化银行上涨,预计明年一季度将看到银行净息差和资产质量的拐点。”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凤华指出,今年压制银行估值的核心因素有: 金融系统让利 1.5 万亿,LPR 利率的不断下行,监管窗口指导银行利润增速。她指出目前来看让利的细节已经确定,LPR利率平稳,银行利润增速或维持平稳。
“估值修复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到来。”苏筱芮则认为,支撑因素区分为内外部,内部方面或将放宽此前曾经收紧的政策,叠加年底多个节假日等因素,预计个贷、信用卡相关业务将迎来利好;外部方面,经济整体回暖将带动银行景气度提升,银行在让利实体方面的压力亦将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