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正步入成长股的调整期,基金经理们的“锁仓”操作也比以往来得更早了一些。
数据显示,9月以来,创业板指下跌幅度已经达到9.96%,中小板指下跌达8.80%,中证500指数下跌也达到了6.81%,市场的回撤正在让更多机构思考如何防御。
经济观察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由于今年来多数权益类基金所实现了不错的净值增长,而三季度也接近尾声,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考虑到年底的业绩排名问题,在考虑试图通过仓位调整和风格切换,来进一步巩固今年的“胜利果实”。
这一市场预期下,部分买方资金正在将布局低估值标的作为防御手段,但也有部分投资经理仍然选择在消费、医药等行业中寻找相对稳健的标的来构建防御组合。
有分析人士对此指出,逐年的业绩排名和考核,客观上助涨了权益类基金频发切换风格的操作,进而也加剧了基金净值和股价的潜在波动。
“保业绩”暗战
2020年是爆款基金频出的一年,同样也是绝大部分权益类基金获得净值快速增长的一年。
以普通股票型基金为例,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年内可统计的404只股票型基金均为正收益,其中年内回报率超过20%的产品多达339只,占比接近84%,其中更有多达137只产品回报率超过40%,而业绩最优的10只股基回报率达到或逼近70%。
偏股混合型基金也呈现出了普遍丰收的景象。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10日,985只可统计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均保持正收益,其中年内回报率超过20%的此类产品多达850只,占比达86.29%,而收益超过40%的产品达341只,占比亦达34.62%。
业绩的普遍报喜,显然也和今年成长股的结构性牛市有关。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板累计上涨达38.70%,而一些以半导体为代表等细分科技行业指数涨幅更是超过100%。
在指数和权益类基金净值的双双冲高下,一些公募人士正在开始变得更加保守。“一些中小创的估值比较高了,虽然有疫情消退经济复苏、防水牛等乐观信号推动,但基本面见底的迹象还并不能确认。”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如果判断这一轮结构性牛市只是流动性或乐观预期等因素所驱动,那么显然当下这个点位要更谨慎了。”
事实上,部分板块的指数估值的确已经处于历史较高状态。例如创业板虽然经过9月初的一轮调整,但其当下的滚动市盈率仍然达62.07倍,超过61.24倍的危险值,更远远超过51.99倍的历史平均值。
转向保守主义一方面是因为理念,另一方面也源于保住年内业绩的利益考虑。“因为公司考核看的是全年的业绩,行业内和销售渠道也会拿这个来进行一些排名,如今三季度快过去了,今年的业绩已经不错了,有的能稳住当下这个回报率,保住自身排名就很不错了。”上海一位公募运营人士分析称,“所以这个时候降低风险偏好,加仓一些更具防守特征的标的,是更有利的选择。”“其实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如果预期市场中可能会出现风格调整,那么晚动不如早动,因为早动的优势在于提前锁定年内收益,如果后续其他产品都采用同样操作,显然会被砸盘。”上述基金经理坦言,“如今创业板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想选择保业绩。”
短期主义顽疾仍存
对于防御方式,一些买方人士认为,可以适当地押注低估值标的,来对成长股可能出现的回撤风险进行对冲。
“市场的流动性还没有出现减弱的痕迹,而且整个市场的杠杆并不高,所以可以通过适当的配置一些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来进行防御。”北京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而且当下新股发行数量非常多,以低估值作为底仓来捕获打新收益的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实际上,如果公募锁定收益的预期越来越明显,而且采取防御动作的公募越来越多,那么这时候低估值的标的本身也会出现更大的收益机会。”上述负责人指出,“所以这个时候押注一些低估值风格,更像是借势。”
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公募通过切换风格来巩固全年业绩的现象对于行业来说并不健康。“对于公募来说,正确的事肯定是长期投资,但是通过防守策略和风格切换来稳住当年利益,实际上从动机上说基金经理更多是为自己考虑,这种现象并不健康,但要根治这种问题,也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制度建设。”
有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由于年度业绩考核等问题,才诱发了基金行业产生了提前锁定年度业绩的冲动。“通过每年的收益来考核业绩其实导致了许多基金经理的短期主义,比如今年收益做的不错了,那就提前锁仓做一些防御切换,但这种出发点很容易给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带来损害,而且也容易加剧净值甚至是市场的波动。”北京一家基金评价机构人士称。
事实上,基金短期业绩的排名与考核早已不被监管部门鼓励。
早在2019年12月,10家基金评价机构就曾表示要杜绝短期业绩排名,并取消一年期评奖,同时禁止以“周冠军”、“月冠军”等名义开展的短期宣传活动。
但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内的短期业绩比较和考核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转变。“每年评同类产品业绩,每年选年度冠军其实在公募行业运行了许多年了,就算基金评价机构不这样统计,但通过金融数据终端还是会形成公开的数据,而且媒体、销售渠道也会自己做这块的比较。”上海一家中型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坦言。“虽然近年来也有基金公司考核上表示不看重一年的短期业绩,而着重考核3年期、5年期的相对收益,但是每一年的业绩情况仍然是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当年市场较好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更有意愿保住收益,进而提前锁仓。”华南一家公募相关人士表示。
上述基金经理同时认为,“多数公募机构的逐年考核也很难完成从短期主义向长期主义的转型,因为公募人才流动比较快,考核的年限甚至有可能超过基金经理的从业时间。所以年度考核还是大范围存在于一些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