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证券日报:保险股低估值映射行业供给侧改革之急

2021-07-24 12:59:04来源:证券日报

截至7月23日收盘,根据申万行业分类,保险板块年内下跌31%,跌幅位列所有行业的第二名。五大上市险企年内市值共下跌9053亿元,较去年年末下跌26%。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市值分别跌去33.7%、18.7%、24.1%、11.6%、23.8%。

除了政策面、资金面等外因对股价的扰动,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坏”无疑是股价一蹶不振的内因。今年以来,保险股的一路走低,与保险业面临的种种困局同频共振,低迷的股价映射着保险业转型举步维艰。有专业人士认为,保险股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是“保险业的底层逻辑变了”。

保险业的赚钱逻辑无非是承保赚钱,投资赚钱。

进入2021年,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承保端都持续承压,加之对险资投资收益预期的不乐观,保险股基本面“变坏”的逻辑显而易见。

多年保持高增长的寿险业,2021年开门红之后,持续5个月增速递减,这令全行业始料未及。券商研报从专业的角度对寿险业的低迷给出了深层次分析,原因大致有:2021年开门红对旧版重疾险的“炒停”,严重透支了客户资源;新冠肺炎疫情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导致投保意愿下降;险企加速代理人清虚力度,销售队伍脱落率上升的同时质量也有所下降;以“惠民保”为代表的低价医疗保险产品对传统重疾险的挤出。可见,寿险业面对的困难背后原因很复杂。

财险业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剧情。非车险业务虽涨势喜人,无奈车险业务拉低了整体财险保费的增速。占据财险业务约六成的车险,自车险三次费改和综合改革以来,市场份额一直在向头部险企集中。最新数据表明,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赔付率大幅攀升,综合成本率达99.9%,全行业车险业务承保利润濒临亏损边缘,无论大小公司,都直面残酷的竞争。

可喜的是,车险综合改革的推进,使大多数消费者得了实惠,保费降低了,保障提高了,赔付率提高了。

监管部门推行车险综合改革的初衷,一方面是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也倒逼险企提高定价能力、风控能力、服务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目前看来,险企还身陷转型的阵痛期,仍需苦练内功,才不负初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论是寿险的“人海战术”还是车险的“跑马圈地”,都是时候换一种“算法”了,这也是保险业基本面“变坏”的深层次逻辑。

笔者认为,寿险业从中长期角度看,无论代理人发展或是产品供需的推动,都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目前看,各家上市险企今年都在加速代理人数量的出清,压实代理人队伍成为各家险企人力的重点发展方向,谁能尽早提升销售队伍整体质量,谁将占得先机。

从产品供给方面看,消费者对长短期储蓄或是保障型产品仍有极大的需求,与当前上市险企的产品供给存在偏差。我国正加速老龄化,险企如何展开多元化产品布局,凸显健康管理服务优势,增加慢病及非健康体产品供给,推动供需匹配,激发市场新活力,是不容置疑的良策。

险企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场景应用的初级阶段,数字成为保险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是业内共识。笔者相信,随着“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数字化相应应用场景的落地,险企的智慧经营、防范风控、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方面面的能力会有跨越式提升。

虽然,目前行业保费增速拐点还待时日,但笔者相信,伴随保险业转型成果的显现,上市险企的赚钱逻辑会越来越确定,或许眼下正是布局处于历史估值底部保险股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