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00点就要来了”的乐观气氛中,本周A股各大指数连涨4天,周五终于“示弱”。沪指勉强收在3600点,创指也由大涨近2%转为微涨0.19%。连刷历史新高的“北向资金”,午后也快速离场,全天小幅净卖出5.26亿元,终结连续四天的净买入。
可是有一个指数却在悄然走强 , 它便是上证红利指数(000015)。
统计显示,上证红利指数从今年春节后开市首日(2月18日)的2608点,至本周五(5月28日)2852点,涨幅达9.36%;而同期沪指、深指、创指分别下跌3.5%、8.8%和7%。红利ETF易方达基金(515180) 更是从 1.125 元升至1.258元,涨11.82%。
上证红利指数由上证A股中股息率高、分红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50只股票组成,平均股息率为5.6%。如本周大涨的样本股物产中大、大东方、华发股份等,周初股价均在5-6元一线,分红10派2元到10派4.5元不等,股息率4%-6%;中国银行股价3.33元,10派1.97元,股息率5.9%;交通银行股价 4.93 元,10 派 3.17 元,股息率6.43%;建发股份股价8.15元,10派5元,股息率6.13%;浙能电力股价3.66元,10派2.25元,股息率6.15%;广汇物流股价4.6元,10派3元,股息率6.52%等等,远高于当前的理财产品收益。
毫无疑问,挑战4000点主要得靠“茅指数”和科技成长股拉动。可本周40只“茅指数”股票约有三分之一表现弱势,如长春高新、牧原股份、智飞生物、双汇、万科、海螺等。至于科技成长股,虽然本周创业板指和科创50涨幅均超过3%,但因估值仍然偏高,持续性恐不强。在境外市场,恒生科技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走得也不强,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一路下行,这些都会对A股的科技公司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A股市场总是喜欢送转股,而对分红派息不甚看好。而这半年来,上证红利指数却在悄然走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A股市场仍是一个偏防守型的市场。本来从2600点至今年春节3700点的牛市,就是由基民买基金、再由基金买部分白马股而推动的。基民将存银行和理产产品的资金拿出来投资基金,这部分资金本来也是偏稳健、偏保守型,或风险厌恶型的。这从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就可以看出。数据显示,4月份公募基金合计资产净值已达到22.51万亿元,相比 3 月份单月增加9475.15亿元,规模环比增幅超过4%。但增长的主要是货币基金和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在4月份整体份额小幅缩水,减少了122.88亿份。这说明在在股市持续震荡下,“固收+”及货币基金这两类回撤相对较小的产品,正在成为震荡市中基民的“避风港”。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证监会确立的56个行业板块中,化工、新能源、医疗、医药、酿酒、银行等行业指数走得相对较强。其实,这也是“北向资金”和内资机构买得较多的行业,如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468亿,买入最多的就是金融、大消费和医疗医药,分别净买入 124.88 亿元、82.81 亿元和38.37亿元。
分析上述这些行业,多数属于不受或少受大宗商品涨价影响,盈利确定性较强的行业。特别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龙头股纷纷创出新高或接近新高。如化工行业的合盛硅业、天赐材料;医疗行业的迈瑞医疗、欧普康视;医药行业的药明康德、华东医药、凯莱英;酿酒行业的山西汾酒、青岛啤酒;新能源和锂电池板块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银行业的招商银行(其H股股价已高于A股);证券业的东方财富等等。这些龙头企业要么独树一帜,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很宽的护城河(如宁德时代);要么成长性好,估值偏低,如600亿市值的多晶硅生产商合盛硅业,目前动态市盈率仅16.6倍,而该公司去年全年盈利14亿,今年一季度盈利就达9亿多。
综上所述,当前的市场一方面买入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尽管上半年快过去了,红利指数涨幅也就10%上下,但在震荡市下,在今年预期收益不能太高的背景下,半年有10%左右的收益应该很满足了。另一方面则在努力寻找和发掘估值回归、业绩坚挺的品种。
笔者在上周已经提到,当前好股一大把,股价却不涨。待到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经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好股”的一番洗礼和磨合之后,这时4000点兴许就水到渠成了。
但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