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A股“灵魂拷问”:白马股还能不能涨?八大明星基金经理最新研判来了

2021-05-23 12:59:03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1年股市高开低走,股市大幅震荡,风格突变,公募基金积极调仓换股应对市场巨变。截至5月21日,沪指收盘点位接近去年底收盘点位,市场重回原点,指数也从2月18日的3731高点调整近三个月。站在当前时点,跌下来的“白马股”能不能买,市场风格该怎么变,下半年市场的投资机会何在,都是基金经理不得不面对的投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北、上、广、深四地知名绩优基金经理,比如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肖觅,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沙炜,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李耀柱,中欧基金经理周应波,银华消费主题基金经理、银华阿尔法拟任基金经理薄官辉,泓德优质治理混合基金经理苏昌景,中欧基金经理罗佳明,汇丰晋信基金研究总监、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陆彬等,共同把脉A股后市,挖掘震荡市的投资机会,畅谈后市的投资策略及整体布局。

以下是这些知名基金经理的投资金句:

博时基金沙炜:我们预期全年的政策以稳为主,灵活适度,经济能够保持较强的韧性,盈利超预期和有强产业逻辑的方向仍能够取得较好收益。对全年市场我们谨慎乐观。

嘉实基金肖觅:估值与回报存在相关关系,在认可公司质地的前提下,买入时的估值水平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回报率 ,只有合适的估值才能给出风险调整后最佳的回报。

广发基金李耀柱,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在配置上,应该配置业绩和估值更加匹配的公司。

中欧基金经理周应波:我们会继续在“好生意、好团队”的投资框架下耐心选股,寻找好的经济特征,寻找能够持续产生“差异化”的公司。

银华基金薄官辉:今年市场大概率是一个震荡市,正面的部分来自盈利,负面的部分来自前期的高估值。

泓德基金苏昌景:长期来看,估值变动改变的只是盈利在股价上反映的节奏,市场不可能长期漠视成功的企业,也不可能长期追捧失败的企业。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2021年投资机会大部分都来源于自下而上挖掘各行业和风格的潜在优质公司,所以组合的行业和风格配置自然也会偏均衡。

中欧基金罗佳明:港股市场中不乏中国经济中优秀的甚至卓越的公司,长期持有这类公司有机会给投资者带来卓越的回报。

A股有望保持震荡市行情

盈利超预期和强产业逻辑板块受益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市场进入小幅波动的震荡行情,您如何看待今年后续市场?影响行情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周应波:今年市场情况确实相对复杂一些,这种情况下轻易做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很大的,观察和跟踪更为合适。另外,A股市场尽管经过调整修正,整体估值依然呈现极度结构性分化,坚持合适的价格投资的原则依然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继续在“好生意、好团队”的投资框架下耐心选股,寻找好的经济特征,寻找能够持续产生“差异化”的公司。具体而言,组合配置上我们会将景气度有所提升的板块与长期看好的领域相结合,对于长期看好的领域更多着眼于企业的长期成长价值,降低对短期波动的关注。

沙炜:目前市场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行情。一方面,目前的经济和流动性预期都弱于春节前,指数短期难以新高。另一方面,经济本身具备较强的韧性,经济政策和流动性环境总体友好,经历回调后市场目前也没有系统性风险。因此市场进入了小幅波动的震荡行情。

未来影响行情的核心因素一是政策退出的节奏,包括海外美联储在实现全民免疫后退出QE的步伐,国内社融和流动性的边际变化等。二是经济基本面,包括出口和地产的韧性、消费的恢复情况等。

总体来看,我们预期全年的政策以稳为主,灵活适度,经济能够保持较强的韧性,盈利超预期和有强产业逻辑的方向仍能够取得较好收益。对全年市场我们谨慎乐观。

陆彬:2021年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一年。机会主要来自于基本面,风险主要来自于估值和流动性。随着春节后市场的震荡调整,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一些看好的行业基本面的强度和持续性正在超预期。所以,我们认为后续市场机会多于风险,我们会密切跟踪行业和个股的基本面强度和趋势以及宏观流动性环境。

李耀柱:今年后半年的策略主要围绕估值性价比,主要寻找估值和增速匹配的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很多细分行业都会体现出龙头集中效应。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可以容纳很多30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所以我们认为中盘公司的超额收益会比较明显。

下半年以及明年,我们关注的首要因素是通胀和货币政策,虽然当前我们看到货币超发很多,但是通胀也不是特别明显,这是因为海外经济没有完全重启;将来疫情影响消退后,如果经济复苏过快可能会带来阶段性的通胀影响,所以我们认为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在明年进行调整,届时估值性价比的配置优势就会更加明显,高估值公司压力会显现。

肖觅:公募基金连续两年获取非常丰厚的绝对回报后,随着估值被压制未来市场可能面临着相对比较大的波动,而基本面的分化并不总是对龙头有利,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水平也很可能相比前两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实际上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对确定性和龙头竞争力给出了过高的溢价,那么在确定性、竞争力、估值的锚三方面只要有一个点发生变化,资产的定价就会出现极大的波动。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风险和收益还是匹配的。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的:一是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部分行业边际上是不是还能继续体现出此前那么强的竞争力,二是在大部分行业都经历了比较强的景气后,是否会出现资本涌入竞争加剧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行业还是会出现巨大的分化,有的是行业本身的壁垒带来,有的是行业里优质公司的竞争力的体现,我们的最重要工作还是去寻找真正能长期胜出的企业,在一个合理的估值下去投资,获取合理的回报水平,这也是公募基金的权益投研所真正擅长的东西,即长期的超额收益能力。

薄官辉:去年只要是好赛道中的公司,无论优劣涨幅都差不多,今年会是一个分化的年份,需要在个股选择上精挑细选。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增长不行,那么估值体系会重新从DCF模型(现金流折现估值)转变为PEG模式,没有增长的企业就会失去估值溢价。

我对今年的市场不是特别乐观,也不是特别悲观,从交易数据来看,悲观的人已经离场,12月31日到2月28日这一段,抱团股的股东人数增长了20%多,这个幅度类似于2018年的那一次调整。

从交易结构来看,抱团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了。未来几年,投资将以选股为主。今年市场大概率是一个震荡市,正面的部分来自盈利,负面的部分来自前期的高估值。首先,今年一季度剔除金融和石化后,全市场的业绩增长还有10%以上,这是超出许多卖方分析师预期的。其次,近期的430政治局会议上,强调抓在机遇,更好发展经济,货币政策的基调估计不会偏紧。

中国基金报记者:2021年由估值驱动转为盈利驱动,上市公司业绩成为现在市场关注的重点,您如何看待后续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哪些领域景气度更高?

薄官辉:对于行业机会,我看好消费里的白酒、医美,还有医药里的CRO、CDMO这些板块,此外,他对新能源汽车里的优势产业链,比如电池产业链,也比较看好。同时还重点观察国内高端制造业企业的机会。

苏昌景:2021年很多企业盈利增长已经足以消化组合静态估值至其历史合理估值中枢,尽管外部因素带来的短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对于一个未来具备良好盈利确定性的组合而言中长期已经具备较好的安全边际,甚至对于一些企业明年还不错的盈利增速还可以逐步乐观起来。面对市场情绪波动、流动性变化以及外部因素影响,目前最大的底气还是持仓企业的基本面方面具备足够的盈利增速与可持续性,强时间价值。

陆彬:上市公司一季报已经初步验证了2021年盈利的强度,不少行业和公司一季报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行业二季度同比和环比都在加速向好,全年的盈利预期有望大幅上调。市场可能低估了某些行业景气度的强度和持续性,例如,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和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

沙炜:2021年国内上市公司盈利将总体乐观。除了2020年的低基数外,今年我国经济在出口和地产带动下,总需求恢复推动PPI上行,企业盈利总体改善。另一方面,去年我国制造业显著受益于全球疫情下的海外供需错配,一大批优秀企业获得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商业机会,这一趋势在今年延续,相关企业盈利将表现积极。分领域来看,具有强全球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业,受益于海外复苏的工业品等景气度更高;同时消费数据一直在潜在水平之下,未来景气上行空间相对较大。

周应波:2020年底展望2021年,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从2020年下半年就从复苏走向繁荣的一个状态,国内的出口、制造业投资和消费逐步恢复,2021年初我们也观察到随着疫苗快速推进,全球共同从疫情中恢复的曙光已经出现,整个欧美经济也在快速复苏。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增速虽然没有那么快提起来,但是整体预期已经形成,从而导致整个大宗商品的价格走高。同时也受到了供给侧因素的影响,过去几年这些领域的资本开支比较少,供给实际上受到了影响,一旦从疫情中恢复,需求侧的预期是先起来的,整体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形成。

在这个阶段,利率也有所上升,中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0年5月份之后就开始上行了,美国的十年期国债也从今年年初开始快速攀升,相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上调幅度不小。这种情况和2020年可以看作是一个镜面关系,2020年是估值大幅扩张,2021年相对来说就可能是一个估值震荡乃至收缩的过程。总的来说,国内经济继续走向繁荣,全球经济也进一步恢复繁荣,同时货币政策有所收紧,整个股票市场是面临一个非常大的估值收缩压力的。

李耀柱:我们认为经历超过一年的盈利恢复,上市公司的报表盈利将进入正常化,后续上市公司各板块的业绩会明显分化,增长曲线跟疫情的关系减弱,上市公司的增速回归长期发展的路径。

未来三大产业趋势仍然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就是信息视频化和场景虚拟化,这两个趋势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本质就是信息密度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需求。第二个趋势是我们看到智能化已经进入快车道。例如华为和百度的智能驾驶系统,更加智能的家庭机器人和更懂人性的应用程序,这些都是智能化的代表,未来智能化会释放很多人们的劳动时间,更多的消费需求可以产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长期趋势。第三个是中国产品的国际化。经历疫情,中国的产品迈向全球,因为我们的高品质、极速反应的供应链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我们的产品得到全球的认可。我们认为在很多领域中国制造业都是可以实现降维打击,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震荡市更关注投资性价比

看好大金融、医药、消费和优势制造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下半年您的投资策略上怎么做?看好哪些行业板块、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为什么?

沙炜:下半年我们对市场谨慎乐观,整体看好盈利较好且有较强产业逻辑的方向,第一大类是优势制造业,包括新能源、半导体、原材料、机械、医药等,能够受益于全球需求改善和中国企业份额提升。同时消费数据的改善空间较大,也会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苏昌景:如何在市场波动下做高胜率的投资应对,当然这些都需要估值-成长匹配度的测算才能有信心。我们觉得坚持自己认为有效的长期策略,不轻易做风格漂移 ,一是追求优秀企业长期盈利上的确定性,兼具“坚固的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层+持续成长”和“估值合理”。二是策略上利用均衡组合尽可能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在个股分化背景下这考验的是公司研究的深度和确定性。市场波动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还是调整组合的投资性价比——优质企业+绝对估值安全边际+组合性价比优化=高风险收益比。

李耀柱:我们会在选股上更加看重估值性价比,同时我们会在长期的大赛道上寻找机会。按照刚刚所说的,我们看好中国的三大趋势,第一是信息视频化和场景虚拟化,这里面主要是大型的视频直播平台的相关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第二是智能化,智能化主要涉及算法、数据、计算能力和感知系统,这些都形成智能化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有很大机会。最后一个是中国产品的国际化。我们可以把产品看作实体产品,例如小家电、扫地机等,这些产品因为应用场景丰富,所以这些产品都打磨得非常好,国际化的过程中就会很有机会,对很多外国公司都是降维打击。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看成服务。中国有工程师红利,而且中国人非常勤奋,所以我们在服务输出上也有很多机会,例如中国的新药研发服务,在疫情后体现更强大的研发效率,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

罗佳明: 就投资机会来说,我认为今年银行业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同时互联网,消费、服务和医药行业也值得重点关注。以服务行业中的房地产物业为例,经过去年下半年的一波“杀估值”,目前业务稳定估值合理的公司已经具备了中长期的配置价值。而对于医药行业,其中子行业众多,生意模式各不相同,我认为每年都有不同的机会,今年的机会可能主要来自于部分估值合适而业绩有超预期的公司。

陆彬:2021年,我们会结合基本面和估值的动态策略来把握市场的机会。我们主要看好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以化工为代表的顺周期行业,国防军工行业的1-2个细分行业,大金融和地产行业等。

肖觅:我们们更希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低波动的权益产品。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权益”,二是“低波动”。因为基金经理很难挡住投资者“追涨杀跌”,很多投资者都会在相对高位入场。这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遇到市场波动时,可能基金赚到了很多超额收益,但实际上投资者没有赚到钱。因此,如果我们降低波动率,投资者即便在顶部买入,他们面临的回撤风险也没有那么大。

当波动风险没那么大时,投资者相对来说往往更能实现长期持有,从而最终获取超额收益。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策略,帮助投资者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对波动率和回撤的控制比较关注,其中比较重要的可能是对估值的要求。审视我们的持仓,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标的的整体估值处于历史级的底部。尤其是去年整个估值出现大分化,我们得以有机会配置估值比较低的资产。

估值便宜也可能是价值陷阱。低估值、好的行业、好的公司,通常是投资的“不可能三角”。我们的选择是,一定程度松弛对行业空间要素的要求,更强调低估值。我们挑选的低估值公司,首选需要是好公司。我们会去判断他们的行业,是本身存在景气度问题,还是存在外部政策压力。再者,我们会思考这些公司面临的行业问题,会持续多久。如果我们确认他们的行业问题主要来源于外部,并且是暂时性的、将在未来某一时间点出现逆转,那么我们构建的组合,就会处在一个良性的“底部”状态。

关于细分板块和投资机会,自去年疫情至今,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结构性变化是线上经济活动对线下经济活动的替代,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不管是线上消费、线上会议、线上问诊还是线上娱乐,都还会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相对看好的行业包括出行链条的航空机场、线上经济活动所以来的互联网平台、利率上行所利好的大金融板块、部分资源属性的大宗商品等。看似杂乱,但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估值便宜(其中互联网表观上相对较贵,但实际估值在全市场的可投范围里也处在比较便宜的1/4位置),有竞争力和对手拉开巨大差异的优质公司,前者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幅回撤的风险,后者能保证长期回报能够兑现。

部分“核心资产”仍然高估

可持续关注长期配置价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核心资产”等白马股此前经历一轮闪崩,近期又开始有所表现,您如何看待这类资产目前的投资价值?估值水平还高估么?

苏昌景:从我们组合持仓的企业而言,我们觉得目前的估值水平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更重要的是优质企业的资本回报是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并能够很好的穿越市场波动周期。长期来看,估值变动改变的只是盈利在股价上反映的节奏,市场不可能长期漠视成功的企业,也不可能长期追捧失败的企业。

肖觅:即便是经过前期的震荡,我们仍然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长期看好中国优质企业的竞争力,这批企业一定能在非常长的时间维度上为股东创造丰厚的自由现金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在估值较低的时候选择去长期陪伴这些企业,分享这些优质企业的卓越回报。所以,还是需要强调一下估值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我管理的基础产业基金,起点估值是复合回报相当重要的决定因素。2020年我们看到了市场估值的巨大波动,在全球货币极度宽松的情况下,有一定确定性的资产要求回报率被不断压缩,估值持续扩张到远远超过历史极值的水平。

事实上,在认可公司质地的前提下,买入时的估值水平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回报率。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在认为估值扩张到不合理水平时做持仓的调整,会去选择质地同样优秀,但估值显著更低的标的。估值与回报一定存在相关关系,只有合适的估值才能给出风险调整后最佳的回报。

罗佳明:就A股市场而言,尽管部分高估值的行业或个股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调,但我们仍然认为估值泡沫化的情况仍然在部分个股上有所体现,所谓“核心资产”的震荡调整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沙炜:核心资产经过几年的持续上涨,估值总体较高,而经过年初的市场回调和盈利增长的消化,估值有所下降,部分行业的绝对估值及与国际同业比仍较合理。核心资产多是各成长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的确定性都较高,长期将随着盈利增长而进一步消化估值。投资者需要评估研究各行业公司长期的成长空间和确定性等,全面的看待估值。

李耀柱:我们认为核心资产中有部分公司的估值还是比较高的,无论相对估值还是绝对估值,所以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甄别其中业绩增速和估值相匹配的公司。我们认为看未来十年,核心资产还是很有配置价值的,但是短中期的回报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抹平。

陆彬:核心资产大部分都是中国长期向好的行业和最优秀的公司,从未来1-2年及以上的维度来看,我们认为大部分核心资产可以通过业绩增长消化估值,未来股价仍有望创出新高。但是从年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某些核心资产即便调整幅度较大,估值风险得到了释放,但仍不具备较大的投资吸引力。

薄官辉:如果板块出现了系统性高估,那怎么办?我认为要看行业的景气度还在不在。例如食品行业,虽然公司质地依旧,但是体现景气度的利润增幅和估值已经明显不匹配了。

当前来看,消费行业确实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偏高了。尤其在食品板块,部分公司不仅贵,而且今年的利润增幅,整体上没有达到大家预期。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是放宽视野,把投资范围从食品饮料扩大到其他消费行业。

白酒的商业模式很好,估值高了的结果是降低预期回报率。比如说当某高端白酒的估值很高的时候,我做投资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相对较低的预期回报率能否接受,甚至相比其他类型的资产,这个公司的预期回报率在什么水平。

流动性收紧预期下

更注重组合均衡、业绩与估值的匹配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当前市场的风险点在何方?

沙炜:目前市场的风险点主要来自政策的收紧。2021年本是政策退出的一年,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中美及全球的流动性仍保持宽松。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推进,下半年美联储可能逐步缩减QE规模,国内稳杠杆诉求下政策也有逐步收紧的可能,这是当前市场的主要风险点。

罗佳明:在流动性收紧预期的影响下,明年股市可能面临估值压缩,很多估值太贵的好公司可能有下降风险。而今年受到风格切换、行业轮动而估值压缩的公司,明年则有机会通过业绩的披露重新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我们今年对估值的要求会更苛刻一点,在市场波动中找寻用合理估值买入卓越公司的机会。

李耀柱:我认为后续市场最大的风险点就是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转向。过去两年市场受益于流动性,风险资产的估值都有较大的提升,所以一旦由于通胀预期带来的货币政策转向会是比较大的估值压制风险。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在配置上,应该配置业绩和估值更加匹配的公司。

陆彬:由于过去几个月的震荡调整,大部分风险点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比如说,通胀担忧全球流动性收缩,国内经济持续性,全球政治环境等等。除了以上被市场充分预期的风险点,我可能会担忧数字货币资产大幅波动给各类别金融资产带来的冲击。

苏昌景:从我们的组合来说,估值波动已经不是业绩最大的风险来源,重要的还是关注组合中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盈利增长平稳性和可持续性。在我的企业选择思路上,核心投资逻辑和企业所处的板块或赛道并没有强关联,同时也和企业的市值或收入体量大小也无关,关键还是着眼于企业本身是否具备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资本回报率、盈利质量与自由现金流,同时不同商业模式下的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治理与竞争优势必须优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您投资上是否会更注意配置均衡?在行业、板块和个股配置上是否比去年更注重控风险?

李耀柱:今年投资上我更加关注业绩增速和估值的匹配程度,板块上我们采取相对均衡稳健的配置方式。风险控制一直是我们投资的第一要务,投资相对安全的资产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

苏昌景:2021年市场的四个特征——盈利驱动、板块均衡、个股分化、波动加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构造一个估值和盈利匹配度良好的投资组合是组合管理的最优目标,而板块均衡和精选个股是实现重要手段,波动则是今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沙炜:考虑到估值水平和全球利率的上行,市场需要降低收益预期,但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居民财富转移等资本市场发展的大逻辑仍在,市场还会有很多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会继续聚焦在前述核心看好的方向上,适度控制回撤。

周应波:市场短期的调整会带来更合理的估值位置、更合适的投资时点,经过年初市场的大幅度调整,我们认为部分个股已经展现出了比较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尽管不能去判断短期市场、部分个股的涨跌,通过组合合理结构配置及个股深度挖掘,依然有获得结构性投资收益的基础。

但是需要注意到,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疫情后复苏进入后半程,需要观察部分领域回落的风险,全球其他地区的情况也错综复杂,经济“阶梯形复苏”和货币政策“波浪形退出”交织在一起,使得处于较高估值位置的风险资产波动变化的概率快速提升。对于我们来说,A股市场尽管经过调整修正,整体估值依然呈现极度结构性分化,我们会耐心观察、聚焦好生意好团队,同时坚持合适价格投资的原则。

陆彬:我们认为今年均衡配置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投资的出发点。市场经过过去两年的结构性行情,好行业和好公司已经出现较高的估值溢价,低估值行业需要自下而上去跟踪基本面的变化来把握机会。因此我们认为,2021年投资机会大部分都来源于自下而上挖掘各行业和风格的潜在优质公司,所以组合的行业和风格配置自然也会偏均衡。

基于2021年的投资大环境,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宏观策略择时能力,对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研究的深度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做投资上会更加注重回撤控制。

薄官辉:我的投资哲学叫“形神兼备、以神为主”。这个“神”,指的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即对商品或服务真实的需求逻辑存在着多大的成长空间。而“形”,指的是公司的商业逻辑是否立足于社会发展、满足大众真实需求,以及公司当前的报表质量和管理水平。如果公司能立足于真实需求,又同时在未来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就是一个好行业、好公司。

对于自己选定的标的,我不会做非常频繁的操作。我的投资框架主要看三个要素,一是行业景气度,二是利润增长,三是估值水平。一般来说,只有这三个指标都发生负面的变化,我才可能大规模减持。在消费品投资中,我一般只关注我所投标的的变化。但也有例外,因为A股是情绪化特别严重的市场,有时候也需要适当关注一下市场对所投公司的定价是否有偏差,要关注整体的市场逻辑。

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创新类、互联网等公司受青睐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的这个时点,您认为港股投资价值是否大于A股?港股中哪一类更受到您的关注?

沙炜:我们看好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机会。港股我们主要关注两类投资机会,一类是新经济方向的创新类头部企业,包括互联网、医药等,另一类是传统行业中的低估值且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李耀柱:我觉得港股中有一些板块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大的,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港股整体投资价值大于A股,因为A股也有很不错的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香港市场里面有一些长期增长的板块是对A股重要的补充,例如香港的中国创新药板块,我们国家这几年的研发能力的确快速提升。中国科技行业具有强大国际化能力之一的板块就是中国的创新药,我们认为这个板块的潜力较大,这些优秀的上市公司是对A股医药行业投资重要的补充。另外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把握视频化趋势的上市公司,我们觉得这也是投资机会。最后就是涉及智能化的公司,在香港也有很好的标的。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好香港上市的运动服饰、博彩、餐饮茶饮等消费行业的公司。

罗佳明: 目前来看,我认为A股和港股的投资关注点有以下不同:

第一,估值。虽然A股市场经过一季度的调整,整体估值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估值分化的现象依然还是比较显著。港股很有意思,每一年都说港股估值很低,但这么低的估值,过去的12年中,有8次是全球IPO之王,全球估值最低 vs 全球募资第一,这两件矛盾的事情在一起发生很奇妙而且它长期存在。总体来看,我认为港股是个“钱少股票多”的市场,在市场整体不贵的情况下,因此也存在更多以“好价格”买入“好资产”的机会。

第二,跟A股增发减持的机制完全不同,港股是完全的注册制,其流程非常快,甚至某公司大股东千亿港币体量的减持在一天内就可以完成。在这个自由市场中,只要你愿意以很高的估值买入,多数情况下就有人愿意卖,或者对冲基金融券做空卖出。每一轮波动之后,只有长期好的公司,才能再创新高,穿越牛熊。

第三,港股这个地方经常有流动性危机,但每次流动性的危机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有的时候是市场性的,也有个股性的,比如2020年美国政府制裁某些中国公司,导致美国资金被迫卖出这些公司旗下所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就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了很好的机会。港股是个非常开放的市场,资金自由来去,目前市场成交构成约50%是外资,30%是内资,其余较少的为本地资金。因此,外资、内资的短期的不同想法也会导致市场剧烈的波动。

总体来说,我认为港股市场虽然整体估值在所有市场中属于最低的,但每年IPO上市的公司和股票增发供应也很多,部分板块和个股存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我们也同时看到港股市场中不乏中国经济中优秀的甚至卓越的公司,长期持有这类公司也有机会给投资者带来卓越的回报。

相关报道:

部分白马龙头最大回撤超50%仍未明显企稳 “性价比提高”不等于“高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