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2021-05-22 18:29:06来源:中国财富网

5月22日,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以“新格局新发展新金融”为主题,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下金融如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代表主办方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主持。

邱勇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定。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呼唤金融支撑,也需要金融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表示,清华大学一直高度重视金融学科建设,始终支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开展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希望论坛充分发挥沟通金融行业学界业界的窗口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作用。

张晓慧在致辞时表示,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国内经济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各部门迈入正常化的步伐也不尽一致,特别是作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消费仍处于修复阶段。外部经济数据也证实,疫情反复和疫苗普及错位导致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拐点远没有到来。要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短期冲击,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的变化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和金融不稳定,做好不同通胀情境下的应对准备,尤其要妥善管理预期,警惕结构性通胀上升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

随后进行的全体大会一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展开探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李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肖远企,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数字人民币不想取代美元地位,也不想取代第三方支付

周小川在其演讲中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目前的一些观点进行了纠偏。

有观点认为,数字人民币要替代美元的主导地位。周小川对此表示,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主要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着重服务零售支付系统,其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没有想要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另外有说法将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挂钩。周小川指出,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人民币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但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在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上,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推动数字人民币不是想取代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彼此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

谈及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特征,他指出,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李波就“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一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还不够健全和成熟。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的货币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的诞生时间较短,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二是从“双支柱”调控框架来看,金融监管架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好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既需要宏观、逆周期和跨市场的视角,也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具上去。

关于下一步的政策建议,李波表示,一是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建议在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进一步统筹好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同时要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落实功能监管和目标监管的要求,构建符合我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绿色信贷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

肖远企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将大幅拓展金融生产最大可能性边界,绿色信贷将迎来巨大发展机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每年需投资1.6万亿至3.8万亿美元。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未来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都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催生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点。

肖远企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为金融行业创造难以想象的比较空间,或将大幅外移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把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要向外移,扩大金融长期增长的最大可能性边界。

银行应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持

“‘十四五’时期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加大,但也蕴含诸多新动能。”刘连舸在演讲中指出,经济发展新动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消费增长潜力大、空间足,新消费持续涌现;第二,传统基建仍有空间,新基建需求巨大;第三,产业向高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第四,区域多边贸易蕴含新机遇;第五,“绿色引擎”激发经济转型新动能。

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刘连舸认为,一方面在于银行如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他提出五点建议,即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产业的分类支持、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大供应链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产能优化重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如何支持国际合作,他建议银行更加注重“以内促外”、更加注重打造国际合作新空间、更加重视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针对性推动内需增长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

迈克尔·斯宾塞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进行了线上对话。

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对于中国来说,疫情后经济增长恢复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总体投资,消费的贡献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才是比较合理的。当然,总需求这个方面有很多空白,需要我们填补需求的空白。”他认为,提高消费贡献率需要建立很好的环境,来推动消费的增长,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推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