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该不该以市值“论英雄”

2021-05-16 21:29:51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近日,《你们才30亿市值,我们接待不了》一文持续发酵。据了解,事情缘起是一家市值不到30亿元的上市公司希望与机构投资者交流,但在预约路演的时候被回绝。机构给出的理由是:30亿市值属于小市值公司,小市值股票流动性差,不利于资金进出,因此不愿意关注。笔者认为,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太理性。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更应该关注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重视上市公司基本面等,而不是以市值“论英雄”。

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目前还不够理性。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怎么投资、投什么,只要合法守规,怎么做都可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机构投资者,而且是整个行业形成一种风气、一种趋势、一种偏好的话,这就不正常了。因为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资金优势,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发展偏离其真正的价值,影响市场的稳健运行。目前,大市值、赛道好的公司受资金追捧,小市值、传统行业遭到“鄙视”,主要表现在:首先,大机构投资者普遍转向投资热门行业的大盘股。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现象,数家基金集体重仓某只或某几只股票,推动所持股票的股价上涨,从而使自身的基金表现优良,进而造成了“赚钱效应”,又吸引资金进一步追捧这些抱团板块和个股。其次,受大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小的机构投资者(迷你基金)也瞧不上小市值股票,虽然迷你基金的配置适合购买小市值股票,但他们也在追捧大盘股。由于各类机构投资者都在追捧大盘股,使得整个市场的资金对小盘股缺乏兴趣,大多数小盘股表现很差。这种大市值受宠,小市值公司被嫌弃的现象,可以说是不正常的。

机构投资者应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在A股投资者持股占比(自由流通市值)中,机构的持仓占比从2000年初期的5%左右提升到去年接近50%。机构投资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投资行为和投资理念直接影响甚至引导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因此,机构投资者理性,会对市场形成正回馈;机构投资者行为不当、非理性,会对资本市场形成负面的、不健康的影响。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股东地位,积极、正面地影响上市公司,例如:帮助上市公司分析所处行业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建议如何抓住行业发展机遇、避开行业风险等。最终,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业绩、提高治理水平。这既是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机构投资者取得良好业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和市场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的话,像“30亿市值而不被接待”的现象就会少发生甚至不发生,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更加公平。

股票投资不能绝对地以市值大小来定,应该看公司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大市值公司都是从小市值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有些小市值公司成长性很好,具有成为细分行业佼佼者的潜力,特别是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例如:坚朗五金,这只股票在2018年10月的时候就不到30亿市值,两年半的时间,市值已超过580亿元,前期高点时更是达到650亿元,最大涨幅近20倍。这家公司已成长为五金行业的龙头。还有美迪西、晶方科技、中宠股份、九典制药和兴齐眼药等公司,都是用了1-3年不等的时间,从二三十亿元市值升至百亿左右甚至以上。因此,成长性和发展前景才是决定一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先决条件,而不是什么大市值、小市值。

上市公司应该重视市值管理。目前上市公司市值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成为市场的偏好和投资取向指标之一,因此,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市值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要面对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可以说,产品市场是企业赚取利润、维系生存的根本,资本市场是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体现公司价值的重要平台。企业加强市值管理,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回馈公司所有股东。而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就会造福整个市场。

(本文已刊发于5月15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