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南第一个保税港区,也是海南自贸港的首批重点园区,洋浦港正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在离岛免税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洋浦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未来洋浦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趋势如何?洋浦港在“招商引智”方面有哪些成熟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首届消博会召开期间,专访了重点负责洋浦港招商工作的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武川。
入驻企业需符合产业发展规划
NBD:洋浦国际重点负责洋浦港的招商工作,企业入驻洋浦港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哪些产业是鼓励的方向?
武川:我们欢迎各类优秀企业来洋浦港发展,但也要符合相应的条件。首先是要符合洋浦港的产业发展规划,从自贸港的维度来看,主要是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洋浦港来看,有4个定位,一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集装箱枢纽,二是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基地,四是国际新型贸易创新示范区,我们目前是围绕4大产业定位来招商。
当然,对于洋浦港而言,我们也特别关注环境问题,洋浦在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区,符合环保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另外,符合海关监管的合规性,也是重点考察的指标。
NBD:洋浦被定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外商投资洋浦的积极性如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您认为需要在哪些地方发力?
武川:自去年5月8日成立以来,洋浦国际共接洽了1300多家企业,包括多家外资企业。在项目落地方面,洋浦国际累计引入外资项目17个,协议外资总额5.37亿美元,实际纳统2.16亿美元。待全球疫情稳定后,洋浦国际也会走出去,积极推动形成洋浦国际海外招商生态圈。
我们坚持做好企业的“店小二”,从招商角度来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搭建企业运营和服务生态体系;二是加强团队建设,优化招商队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三是强化宣传力度;四是设立基金助推产业发展。
利用好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人才
NBD:您如何看待洋浦未来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趋势?
武川:未来洋浦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做好“三篇文章”。首先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将洋浦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节点区,做好“通道”文章;第二是强调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发挥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和带动效应,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着力点,做好“基地”文章;三是依托自身区位、港口及产业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做好“平台”文章。
将洋浦打造成为海南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按照规划,洋浦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构建“3+3+N”的产业体系,即形成海洋油气、港航物流、国际贸易三个千亿级业态,健康食品加工、制浆造纸、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三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同时培育若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NBD:洋浦国际未来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新规划?
武川:在现有招商基础上,洋浦国际主导规划了中国食谷、新材料产业园和中德产业园三个产业集群园区。
中国食谷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的一张高端食品产业名片,未来招商主要面向特需、特医、特许、特产四类高端食品保健品,在引入制造加工业态后,同步在洋浦建立标准化的食品研发和检测服务,让“洋浦制造”成为引领国内高端健康食品的样板。
在新材料产业园方面,目前洋浦石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储结合的发展基本面,依托于健全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利用石化产业增量资源,洋浦将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
另外,洋浦将中德产业园定位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突破点,未来将会把中德产业园打造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即国外高新技术引进来与国内高新技术走出去的对外开放平台。
NBD:招商引资更要招商引智,作为海南自贸港的“样板间”,洋浦在招商引智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武川:自由贸易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根据海南省委的要求,全省都在执行“百万人才进海南”的规划,在吸引高端人才入驻方面,有许多阶梯式的规划和举措。
洋浦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一些制度安排和规划,比如外来人才进入洋浦后,在住房、用车、医疗、教育等方面配置了相应政策。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好税收减免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2025年前,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2035年前,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其取得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的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此外就是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比如建设文化广场,引入国际幼儿园,从小学到高中的国际学校,积极推广中外合作办学,成立中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等。通过不断完善生活、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让更多人才主动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