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高校如何应对?27日,于山西太原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10余位中外大学校长共议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
27日,来自中国、德国、韩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就“面向未来的大学治理与使命担当”这一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热议,分享高校未来发展思路。
当前,受疫情影响,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减少,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脚步并未停止,其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亦变革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面向未来,大学的治理体系变革、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等,是全球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高等教育已站在改革的前沿。”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表示,疫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未来高等教育中,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将是高校最核心的竞争力。”
论坛上,多位校长表示,要打破专业藩篱,探索跨界融合。韩国岭南大学校长崔外出表示,当今大学面临着模式的整体转变,需要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相匹配的教育模式,基于超连通性、超智能性和可预测性,通过融合与连接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认为,要主动求变。“目前,理、工结合相对较好,下一步,要将科学技术与人文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变成特色学科。”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孙国辉认为,要实现专业之间交叉融合,把知识传授转变为智慧启迪、能力提升、价值塑造。
“上下班打卡、按课时数发放绩效,科研按刊物档次记分,当下大学的治理体系及考核和评价,越来越像企业制度,绩效发放搞很复杂的计算公式。”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提出,“未来的大学治理体系,是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大学不应背离大学精神。”
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说,过去的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着短板,包括高分低能、创新不足等,下一步,需要统筹资源,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当中发挥大学的作用。
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校长Burghard Hermeier说,面向未来的职场发展,着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方面。捷克奥帕瓦西里西亚大学卡维纳工商管理学院院长Daniel Stavárek表示,变革正在到来,高校应实施创新的应对措施,以解决学生和教职工面临的动态挑战。
刘维奇建议,应当从教育评价改革、学科生态建设及校、院管理体系改革等方面着力,同时展开更广泛的交流合作。韩国岭南大学校长崔外出希望,校长论坛能够为国际间大学交流合作探索有效方案,奠定合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