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全球蔓延。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统计,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预计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此减产超过200万辆。
“覆巢之下无完卵。”因芯片短缺危机,全球各大车企都在遭受影响。今年以来,先后有沃尔沃、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蔚来等车企调整了部分工厂的生产计划。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150.3万辆和145.5万辆,环比下降37.1%和41.9%。而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汽车产销环比下降,芯片短缺是其中原因之一”。
国内汽车产销比下降的同时,芯片下游供应厂商也因成本过高开启涨价模式。公开报道显示,国内已经先后有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动微电子”)、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亚昆山”)、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微电子”)等厂商宣布了价格调整通知。
4月7日至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上述公司。其中,南亚昆山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根据市场行情,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而截至发稿,灵动微电子和士兰微电子,并未给予明确回复。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记者表示,芯片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市场供需失衡。“芯片价格短期内不会大幅回落,需视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定。”
工信部“长风”计划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则告诉记者,“厂商上调价格主要是市场行为,公司订单多了,交付不了就会上调价格,这样就能通过价格,来减少订单量,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调节的手段。”
芯片涨价潮
“3月份半导体交货周期已增加至16周,芯片短缺问题正在加剧。”美国金融科技公司SIG在4月7日发布报告称:“目前平均16周的交货周期已经远远超过了2018年的峰值水平。”
摩根大通研究指出,全球半导体公司芯片供应的缺口,已达到10%~30%。其中,全球车用相关芯片市场面临40%以上的缺口。
在全球芯片产能紧张的背景下,国内芯片涨价潮不断袭来。而此番芯片供应荒主要问题在于晶圆制造环节。目前,台积电、力积电等作为重要的晶圆制造厂,纷纷出现了供能不足的问题。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产能已出现“秒光”情况,当前台积电订单已排到2022年年底。据公开报道显示,台积电将于2021年底开始,取消对客户的优惠,变相涨价。而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也表示,自2020年以来,晶圆代工价格已调涨30%~40%,且供需持续吃紧,涨价将会一直持续。2022年力积电的产能已被客户预订一空,现在已开始预订2023年的产能。
近日,一批芯片产业链企业以需求旺盛、原材料上涨为由发布涨价函,从4月1日起上调了产品价格,涨幅普遍在10%~20%之间。
南亚昆山便在3月23日宣布,由于CCL的三大原材料价格持续巨幅上涨,且供应紧张,为缓解成本压力,从4月1日开始,拟调涨售价,涨幅为交易总金额的15%~20%。4月8日,记者致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近期确实根据市场需求,在价格上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知名MCU厂商,灵动微电子也出现在此次涨价潮中。3月25日,该公司发布了《灵动关于价格策略的沟通函》,指出随着供应链日益紧张,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日益加大,因而上调了公司部分产品的价格。在上一轮涨价潮中,由于该公司完成了对第一季度的价格不作调整的承诺,而被业界称为“良心企业”。
而根据公开报道,在上一轮的涨价潮中出现的知名企业,还包括士兰微电子。其在2月末发函称,从3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范围包括所有MOS类、IGBT等。据悉,该公司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IDM企业,拥有完善的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产线。4月7日~8日,记者致电士兰微,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予具体回复。
对于芯片企业纷纷涨价的原因,张翔向记者指出,这只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调节手段。“因为订单太多,而芯片公司的产能不足,所以导致无法交付。上调价格,是通过价格手段来调节订单量。”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车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汽车芯片荒问题,是由芯片行业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以及汽车产业结构变动的双重因素导致的。但这也是汽车行业产业链升级的契机,将使得汽车芯片得到行业的重视。”资料显示,晶圆在圆形硅片上刻蚀出集成电路后,经过封装,可被切割成数百个芯片。目前车用芯片主要为MCU、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AP等,而根据公开报道,当前此类芯片普遍都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
上述汽车芯片主要在8英寸晶圆产线上生产。据悉,芯片产能投资在过去数年偏于保守,成熟工艺的8英寸晶圆产能并没有大幅扩产,因此在需求激增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上述车企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汽车MCU在晶圆厂订单量一直少于手机厂商,晶圆厂会优先保障手机大客户,因此车用MCU等产能安排会靠后。“过去芯片供应商并不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对于汽车芯片投入少,扩能动力不足。”
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汽车芯片单项产品仅占台积电3%的产能,因此无法给企业提供类似消费类电子芯片规模的产值。
张翔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汽车市场是增长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芯片需求比较大。超出了供应商的预期,因此导致汽车缺芯问题严重。”
车企“各显神通”
作为感知市场变化的前沿,车企对于芯片供应危机的感受最为最贴切。国内车企受芯片供应短缺影响最早的莫过于上汽大众。
早在去年年底,便传出消息称,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上汽大众暂停了部分低端车型的生产。4月7日,再有媒体报道称,上汽大众旗下多款主销车型暂停生产,此次停产因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所致。
4月7日,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既包括基础性的原材料产品,也包括产成品芯片,这已经成为全球行业性的问题,对全球汽车厂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芯片短缺而调整生产的国内车企,并非只有上汽大众一家。3月26日,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宣布,受芯片短缺影响,蔚来汽车 “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工厂暂停汽车生产5天。
具体因何而暂停生产?彼时,蔚来汽车方面对外表示,芯片短缺情况超出此前预估,目前仍在密切关注行业供给情况,积极协调供应链资源。目前预期停产5个工作日后可以恢复生产,但长期供应情况仍有待观察。
对于工厂停产5天所带来的影响,4月7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工厂刚刚复工,前段时间停了5个工作日,借着这个机会给我们生产线改造,没有耽误事情,也没有耽误下线的数量,整个行业都面临芯片短缺的挑战。”
“芯片的供应短期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情,是行业的事情,相对来讲我们影响较少,别人量大一些会影响较大。”李斌说道。
而对于芯片短缺持续的时间,李斌则表示,“行业里面的普遍共识是二季度比较难,三季度比较好缓解,不光是我们一家企业的问题目前基本上这么判断,我们在二季度的挑战最大,三季度应该好一些。”
记者也了解到,国内其他车企也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芯片短缺带来的危机。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吉利汽车涉及芯片类产品库存可控,各制造基地按照市场行情和销售需求排布生产计划,保障订单生产。“现阶段公司已经针对芯片短缺问题实行预警机制,专人专项跟催机制,并制定相关应急措施保障持续供应。”
在短期措施方面,吉利汽车已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2021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3~6个月长期订单,做到提前锁定,确保生产不受影响。而在长期措施方面,吉利汽车也规划芯片选型应用,建立与芯片供应商的直接沟通渠道。
“去年三四季度,上汽大众的部分车型已经因芯片短缺面临产能紧张;今年一季度,上汽大众的产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阶段性停产。现阶段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公司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德国大众、大众中国正与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开展协调工作,尽可能优化资源调配,希望在未来几个月中能弥补这一缺口。
行业研报:
国君策略:全维度剖析半导体缺芯影响
方正证券:缺芯背后的机会?供需剪刀差的扩张刚刚开始
分析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销刷新纪录!中汽协称“缺芯”影响还将持续
汽车、手机“缺芯”危机持续蔓延 哪些产业链环节涨价最凶?
“缺芯潮”持续蔓延影响几何?多家上市公司回应:问题不大
市场影响:
汽车“缺芯”或持续一年以上 国内细分龙头替代空间巨大(附股)
全球“缺芯” 机构调研不“缺芯” 19家百亿私募还盯上了这15家公司(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