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基金净值大幅下跌,让很多的基金朋友们对基金投资丧失了信心。其实,市场的波动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们把投资的眼光拉的更长一些,也许会发现这种波动只是市场上涨过程中的一个小波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每次面对市场上涨或下跌过程中的兴奋与焦虑,而是选择一个基金,这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判断和比较的过程。但当我们选中之后,尽量给基金经理足够的时间,避免在短期的市场波动中追涨杀跌。今天,让我们共同聊聊下跌市场中基金投资者心中的困惑。
面对浮盈,基金要不要落袋为安?
我相信这是很多基金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基金投资过程当中焦虑的来源。从理论上来讲,基金赚钱后选择赎回,除非这笔资金有其它的用途,否则我们还需要考虑资金再投资的问题。如果未来市场继续上涨,投资者很大概率上会以更高的成本再把基金买回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追涨。因此,基金有浮盈是否落袋为安,不妨回到我们的投资目标。如果这笔资金用来长期投资,且我们同时对这个基金产品有很强的信心,那就尽量避免额外的操作,增加进出的成本。基金的长期收益来源于企业盈利的增长。这也意味着,只要我们深信国内经济长期增长,优秀的基金经理是可以通过主动管理能力来获取可持续的超额收益。那我们就可以享受“时间”这个杠杆,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的时间越长,我们的收获就越大。当然,不同的投资者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投资安排。如果这只基金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收益率预期,且投资者短期有资金的需求,那可以选择落袋为安。但这样的投资者也需要真正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避免在赎回之后因市场继续上涨而失去了“获得感”,导致陷入频繁择时的错误操作行为中。
面对亏损,我们该卖出基金吗?
基金净值下跌并不是我们卖出基金的理由,而是要回归基金的基本面以及重新审视自身的投资目标再做决定。首先,我们要分析基金下跌的原因是由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欠缺,还是因为市场的原因,且需要放在一个相对长期的角度去观察,我们觉得至少给与一年的观察期。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欠佳,使得观察期内的业绩不如同类平均或是市场基准,我们对这位基金经理没有信心,那不妨选择赎回。如果仅仅是因为市场下跌的原因,系统性风险的释放往往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投资机会,不要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卖掉基金。但是,如果基金净值下跌已经让我们寝食难安,那我们应该是买到了高于我们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降低仓位或是调整基金。一方面,我们将股票型基金调整为混合型基金,或者将混合型基金调整为债券型基金,都可以降低净值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也许我们买到了持仓相对比较集中的产品,这种产品过去两年涨的特别好,但集中持股在遭遇市场回调时下跌也非常剧烈,我们不妨调整持仓到一些更加均衡风格的产品上。
净值下跌,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加仓?
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基金经理群体都承认择时成功非常难做,普通投资者更难做到。我们对投资上的至理名言都耳熟能详,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我们总是过度地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逆向投资,反而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追涨杀跌的,导致投资者真实的收益率水平并没有基金声称的净值增长率高,甚至还是亏的。因此,我们不妨采用纪律的投资方式,每个月定期定额投资,分散投资时点的好处是让我们的投资成本处于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而避免买在市场的最高点。在这段时间内,市场如果下跌,定投会帮助我们加仓,并且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我们不需要在市场的判断上花费更多精力,而是选择一只基本面优秀的基金帮助我们穿越牛熊周期,获取良好稳定的中长期回报。
选择新基金、还是老基金?
投资者需要正确认识购买新基金的利与弊、结合多重因素慎重选择。不少投资者购买新基金是出于买入成本的考量,但是面值为一元的新基金并不意味着比净值已经涨超一元的老基金要“便宜”。基金的净值并不是越低越“便宜”,这一点与股票的价格有着本质的区别。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人们愿意支付的价钱,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等信息决定股票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而基金的价格基于投资持仓的价值除以份额,与投资者实际愿意为基金支付多少价钱没有关系,和基金未来的上涨空间也没有关系。
如果对某位绩优基金经理投管能力比较认可,且新基金与老基金策略相同的情况下,购买该基金经理管理的老基金也不妨是一种不错的投资选择。新基金成立之后往往有6个月左右的建仓期,虽然具体的建仓时机和市场由基金管理人综合考虑后定夺,但是如果建仓时正好遇上市场上行的阶段,或者是股市短期的高点,新基金未必比已经老基金更具优势。当然,如果新基金建仓期遇到市场持续下跌,理论上基金经理采取缓慢减仓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建仓成本更低,短期内比老基金在净值表现上更具备优势。但无论如何,基金从长期投资角度讲,“新”与“老”并不是购买基金的考虑要素,而是我们是否相信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如何选择基金?
普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不妨问自己五个经典的问题,审视自己在购买基金前是否建立了完善清晰的投资认知。基金过往的表现如何?基金过往的风险有多高?基金投资于什么?基金由谁管理?基金所收的费用如何?
基金的过往表现如何
看基金评级,锁定三年星级在三星及以上的投资品种。星级在同类基金中比较才有意义,星级是对过往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的评估,是挑选基金的第一步。投资者有时候也会看回报率。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追求每年回报排名前三的基金呢?答案是否定的。去年排名前三的基金往往都是将风险集中在某一个板块或是某些重仓股上面,当市场风格反转,基金调仓不及时很容易造成较大的业绩回撤,这种投资策略不适合大众投资者。相比于短跑冠军,我们更喜欢长胜将军,如每年都能够排在同类前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水平,业绩持续性良好的基金其实所剩不多,而这些才是我们要真正去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基金过往的风险有多高
投资有风险,有些基金的风险又比较高。两只回报率相同的基金未必是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因为其波幅可能高低不等。我们通常用标准差来衡量基金的波幅,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来说,尽量选择波动幅度为低或偏低的产品,代表基金的净值表现较为平稳。
基金投资于什么范围
对基金的回报要有合理的预期,必须了解其投资组合,即基金投资于什么证券。他们可以纯粹购买股票或者债券,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可以投资于知名大公司的股票,也可以投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基金经理可以青睐价值股,也可以投资于成长股。因此,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在晨星的基金评级体系中,通过持仓状况、行业分类、晨星投资风格箱等项目对投资组合进行重点分析。选择自己可以理解并符合自身偏好的投资策略。
基金由谁管理
基金经理手握投资大权,对基金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挑选基金时必须知道究竟是哪个基金经理在发号施令,其任职期间会有多长。我们要选择经历了市场牛熊周期历练后获得良好稳定收益的基金经理。这样的基金经理其投资理念更加成熟、更注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购买基金的成本是多少
基金不一定赚钱,但一定要缴付费用。投资人得到专业理财服务,相应必须缴付一次性费用如申购费和赎回费,以及年度运作费用管理费、托管费等。如果费用过高,肯定不划算。因此,我们在购买基金前可以通过理财顾问或是基金公司得到解答。
如何提升基金的投资收益?
不少投资者在翻看自己的投资成绩单时却发现,虽然自己买的基金产品展示的回报率很高,可自身却没有赚取到同等的收益。为什么“基金赚钱,而基民少赚钱或不赚钱”?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两种不同的回报率概念——基金总回报和投资者回报。
基金总回报也就是我们通常看到基金所展示的回报率,它是按照基金单位净值计算基金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回报率,更多反映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而不考虑期间投资者申赎造成的直接影响;投资者回报则是考虑了期间投资者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后计算出的接近投资者真实体验的回报率。除非采用买入持有策略(即在统计期内没有任何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否则投资者回报几乎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基金总回报。当基金总回报为正值,而投资者回报低于总回报,甚至为负值时,就会出现“基金赚钱,而基民少赚钱或者是不赚钱”的现象。究其原因,第一,基金种类繁杂,难以优选。国内股票市场的个股数量是4000多只,而基金数量都已经超过8000只。所以,投资者在数量庞大的基金市场中挑选基金无异于大海捞针。第二,“短跑冠军”不等于“常胜将军”。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在近几年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权益基金普遍获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但是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不同产品的收益率差距较大,尤其是当市场环境不再那么优渥时,运气的成分就会与能力做出显著区分,所谓的短跑冠军不等于常胜将军的现象会有更加明显的表现。这就需要投资人在挑选基金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方法。我们不能根据短期的业绩排名选择靠前的产品,而要选择基金经理稳定且经历了不同市场历练后仍然能够取得良好稳定业绩的产品。第三,追涨杀跌导致基金的“获得感”丧失。投资者回报与基金回报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源自投资者本身的投资行为,个人投资者显然在时点把握上处于劣势。
如何提升自己的投资回报?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从四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投资者回报:制定理财计划、在大类资产配置的指导下长期投资、重视基金经理的选择、长期持有低费的优质产品以控制投资成本。而这四个方面可以互相促进,例如制定一个理财目标和计划可以为长期持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而分散化投资则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避免遭遇太大的波动。在一个理财目标和计划下建立一个适合于自身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方案,并从组合构建的角度来选择适合长期持有、穿越牛熊周期的基金产品,建立定期定额投资的习惯,好好赚笔“踏实钱”。
构建基金组合是一门长期必修课
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单只基金的业绩波动过大,而且无法很好的实现资产配置的需求,搭建适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组合成为长期投资的“必修课”。在具体构建组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核心+卫星的组合配置方式。制定核心组合时,应遵从简单的原则,注重业绩的稳定性而不是波动性,即核心组合中的基金应该有很好的分散化投资并且业绩稳定。投资者可首选费率低廉、基金经理在位期间较长、投资策略易于理解的基金。在核心组合之外,不妨买进一些行业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以及大量投资于某类股票或行业的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在组合中持有多少基金为最佳?这并没有定律。需要强调的是,整个组合的分散化程度,远比基金数目重要。如果你持有的基金都是成长型的或是集中投资在某一行业,即使基金数目再多,也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当我们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时,例如投资这件事情,我们依靠的不能是“好的运气”,而是正确的投资理念、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方法以及时间这个投资中最重要的“函数”。因此,也许绝大多数人没有专业的投资技能,但基金本身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相信专业、价值投资、定期定额投资与长期投资,这不仅仅是针对2021年的基金投资建议,也是针对我们一生的投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