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其中提到,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中国是个技工大国,技能人才已经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仅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技能人才开发,是我国提升现代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打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人力资源升级“堵点”的关键一招,激活蛰伏的国内巨大人力资源市场潜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支撑的有效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滚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开发多层次技能人才更显重要和紧迫。
新技术革命使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劳动领域发生趋势性的新变化。劳动力需求上,由数量转向质量,新增农民工一半以上来自贫困地区,劳务输出正由体力型快速向技能型转变。劳动力供给上,新成长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去年三月用工高峰以来,不少地方防疫与复工两手抓、两不误,凸显农民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今年外出农民工多数就地过年,复工早、上岗快,从总体看,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向招工难为主发展。劳动就业形态上,一大批新生代劳动者投身到快递、送外卖、网约车服务、寻呼服务、家庭服务和网络营销服务等现代服务新业态。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38个新职业,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正将改变生产线上的枯燥劳动,装配式施工员将吸引新生代劳动者投身建筑业,网约配送员是给“快递小哥”的新称谓,健康照护师激励着从事家庭服务人员技能提升,这些新职业正在增加新生代劳动者工作兴趣、甚至感到劳动的快乐。
工业化时代分工越细越能提升效率,网络化时代越能融合越产生新效益。加快技能人才发展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注重对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开发新职业、掌握新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增量,带动高技能人才占比的提升,使高技能人才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坚持“多劳多得”、鼓励“技高多得”,以体现技能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回报,提高技工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充分释放新职业的劳动魅力,进一步实现“体面劳动”。以工匠文化为底气,以构建工匠制度为基石,以让大批工匠出彩、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为目标,着力于弘扬工匠精神,让农民工等产业工人感到学技术好就业,学好技术多增加收入,掌握技术绝活可出彩人生,使掌握高技能的优秀“蓝领”人才、农民工企业家率先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壮大多层次技能人才队伍、促进稳就业保就业需要有突破性的举措:
一是推动就业优先政策与技能提升政策协同发展。研究“十四五”国家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鼓励技师、高级技师向省(市、区)级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的高技能人才提升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到1500个,省(市、区)、市级大师工作室发展到1万个,形成聚集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小集群”,构建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支点,带动大批技能人才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发挥大企业开发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和“头部”企业在产业技能提升的引领作用,鼓励超大型企业建设“技工航母”,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
三是建立以赛促学新机制。比照“全运会”,通过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省、市、县技能竞赛,层层发现和选拔实践中掌握高技能的杰出、优秀人才,给予相应的职业技术职称和职业技能等级,使不少“无学历”却在实践中勤学苦练“有技能”的人才脱颖而出,有效解决不少地方、不少行业实际存在的“有技无证”问题。
四是加快学历、技能“双证制度”在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职业院校落地。使一大批“科班出身”的知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新工匠逐步成为中国工匠大军的中坚力量。
五是打造技能“人才雁阵”,形成高技能人才引领的多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在学习新技能中,同时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技艺传承,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有影响的企业联合设立非遗专业和非遗学院,企业大师兼职学校教授、讲师,进校园登讲台,使中华民族优秀技能代际相传。
六是鼓励先进制造业大企业设立科研学徒制。重点对精密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等岗位,采用“先招岗、后培训、边学习、边工作”的工学交替方式,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
七是构建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加快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一样受到尊重,在全社会树立起高技能人才标杆。
八是加快新职业开发和新技能培训。近年来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顺应着激发新生代劳动者的择业兴趣的取向,需要加大新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和扶持力度,将去年防疫与复工稳岗中采取“以训代工”等行之有效办法上升为中长期的技能培训政策创新,加快吸引新生代劳动者进入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建筑业,逐步扭转部分制造业、建筑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状况。
十是设立国家技能日。研究中华技能文化,鼓励传承与创新结合、技术与艺术结合、经典与时尚结合,使中国工匠精神守正出新,营造全社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九是建立全国性、综合性、权威性的技能人才宣传和开发平台。构建中国工匠网,让数字化在振兴技能人才发展中产生超乎预期的效果,在国家层面举办高技能人才高峰论坛,带动影响全国活跃技能创新的研讨。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