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又称气候债券,主要用于减缓和适应由温室气体造成的气温上升等气候变化问题。通过绿色债券,发行人获得资金资助绿色项目,而投资者以利息的形式获得固定收益。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但整体规模增长迅速。
1、绿色债券定义概述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主要在四个方面具有特殊性: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以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等。
绿色债券已经应用到了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债券等多个债种中,并且根据自身债种监管规则受到监管。
绿色债券的目的在于为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或气候变化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大部分已发行的绿色债券或资金具有绿色用途,或与绿色资产相关联。
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虽然被指定用于绿色项目,但绿色债券本身是由发行人的所有资产作为支撑的。除此之外,绿色债券还包括资金具有指定用途的绿色收益债券,绿色项目债券和绿色证券化债券。
2、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2020年,境内绿色债券共计发行217只,发行规模2242.74亿元,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2.99% ;境内绿色债券累积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达11095.54亿元,绿色债券对于拓宽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支持实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发行规模看,2016-2020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但是新发型只数呈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较2019年发行规模2855.94亿元下降21.47%;从发行只数来看,2020年发行只数相较于2019年的197只,增长10.15%。
2020年绿色债券月度统计来看,4月份发行规模最大,3月份次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整体放缓,然而在“宽信用”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纾困金融政策引导下,一季度国内债券市场的净融资额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疫情带来的信用风险在下半年逐步释放,导致新债发行趋缓,绿色债券的发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绿色债券流通规模
中国国家领导人近期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表现出减少碳排放的决心和担当,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响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深远意义。
可见,中国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绿色债券可以凭借低碳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推动碳中和提供助力。2018-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交易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交易量达到7250.9亿元,同比增长19.86%。
从2018-2020年绿色债券交易金额构成来看,绿色金融债券的交易占比在逐渐减少,但仍占据主要部分,2020年绿色金融债仍占据总交易量金额的60%左右。
绿色短期融资券的交易量占比和绿色企业债交易量占比逐年增加。尽管2020年绿色公司债、绿色资产证券化品种参与交投只数翻番,但总交投规模金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
在2020年绿色债券银行间市场交投中,国开行、农发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存量绿色金融债仍为市场中较活跃个券。
将绿色债券2020年交投规模量排名可见,年度交投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共14只,可交换债“G三峡EB1”表现依然活跃,此外由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年发行的“20南京地铁GN001”、“20南京地铁绿色债01”受到投资者认可较高。
4、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处于明显的上升期,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加速市场发展,拓宽发行人和投资者来源,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未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有:
趋势一:市场规则越来完善和明确
不同监管机构监管规则的不同影响绿色债券市场效率,给发行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也降低市场透明度。通过统一发行要求、明确发行条件将会解决上述问题。
趋势二:激励措施频出继续扩大市场
合理的财政激励措施将持续支持市场的发展,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已经对债券发行产生积极成效,并且也将确保这些措施在财政层面得以持续落实。
趋势三:发行人和投资者来源更丰富
现有制度向主体评级高的大发行人倾斜,发行人主体评级的要求将会适当放宽,将允许其他一些资信水平足够的机构进入市场。非金融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发行份额占比仍较低,但其实能发挥巨大作用。
趋势四:监测、报告和评估认证等运作更优化
一个完善的监测、报告和评估认证系统将有助于提升绿色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监管机构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披露绿色债券基本信息和环境效益的平台。分析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收集信息披露数据较为困难。未来将可能环境效益报告的标准化模式,为发行人跟踪和披露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提供统一的方法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