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市场已经进入资金驱动的阶段,流动性“新旧置换”推动了市场极致分化。节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集中调仓导致了前期机构重仓股大幅调整,个股快速的下跌导致产品赎回压力加大,资金正反馈效应逆转,加大了短期调整幅度。我们预计在顺周期情绪出现调整时,此轮极致分化后的再平衡过程才会结束。首先,春节休市期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市场通胀预期,节后投资者集中向顺周期板块和中小市值个股调仓导致机构重仓股大幅调整。其次,我们估计节后至季末新发基金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时才能保持此前的资金正反馈效应,近期机构重仓个股快速下跌打破了这一循环。最后,市场前期极致的分化源于散户“卖股买基”和基民“赎旧买新”共同作用,顺周期板块的脉冲行情打破了此前的极致分化趋势,基金赚钱效应有所减弱,不过一旦顺周期板块出现调整,我们预计市场会重回轮动慢涨的均衡状态。
节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集中调仓导致了前期机构重仓股大幅调整。
1)春节休市期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市场通胀预期。春节期间布伦特原油、WTI原油价格累计上涨7%和6%,二者均为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首次突破60美元/桶;工业金属价格再创新高,其中CRB指数上涨3.2%、铜价上涨4.5%、白银上涨1.2%。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进一步推升了通胀预期,导致春节期间海外国家长端债券收益率多数上行,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3%,年初至春节末累计上行30bp,基本回到2020年2月疫情全面爆发前的水平。
2)节后投资者集中向顺周期板块和中小市值个股调仓导致机构重仓股大幅调整。春节期间商品的大幅涨价以及投资者通胀预期的快速上升,推动其在春节之后迅速调仓:在行业维度,增配顺周期板块(尤其是有色板块),同时减仓前期涨幅较大、估值偏高且机构持仓集中的医药、消费等板块;在风格维度,增配中小市值个股,中证1000在节后3个交易日涨幅达到3.7%,显著跑赢沪深300的-3.6%。
机构重仓个股的快速下跌导致存量产品赎回压力加大,资金正反馈效应逆转。
1)节后至季末新发基金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时才能保持此前的资金正反馈效应。2020年至今尽管新基金发行火爆,散户的申赎行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去年7月单月发行高峰时新发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的净赎回率达到18.7%,与历史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保持新旧资金置换效应,就必须维持更高的新发基金规模,以对冲存量更大规模的赎回。我们测算2021Q1若要维持这个净流入规模,新发基金规模应该至少为6922亿元,扣除年初至今已发行的新基金,在一季度剩余时间内,新发基金至少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才能保持此前的资金正反馈效应,以维系新旧资金置换的趋势。
2)机构重仓个股快速下跌打破原先的正反馈。此前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较大,同时呈现明显的向头部基金经理集中的特征,投资者预期新发基金加速会进一步推升机构重仓股的行情,形成正反馈。但随着机构重仓股的调整,头部基金产品出现了短期大幅的净值回撤,诱发市场担忧这部分基金的持有人会选择赎回基金以兑现浮盈,导致基金重仓股的下跌,使得此前重仓股的正反馈行情迅速变成负反馈行情。这种担忧进一步诱发投资者提前抛售基金重仓股并调仓至机构相对低配的板块及个股。
预计在顺周期板块出现调整时,此轮极致分化后的再平衡过程才会结束。
1)散户“卖股买基”和基民“赎旧买新”下,市场流动性“新旧置换”特征导致了前期的极致分化。首先,基金新发依然活跃,今年春节前公募主动权益产品累计新发4871亿元,节后计划募集规模依然不小。其次,年初至节前个股收益率中位数-10.2%,而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中位数为10.5%,散户“卖股买基”的行为使得结构进一步分化。再次,去年排名靠前的基金管理人募资时更受青睐,这强化了其重仓股的表现和基金内部的结构分化:去年排名前10%的主动产品中仓位最重的食品饮料、医药和新能源今年来表现强势。
2)顺周期板块的脉冲行情打破了此前的极致分化趋势,基金赚钱效应有所减弱。由于此前机构对顺周期板块相对低配,同时持仓较为集中,在节后市场再平衡的过程中,基金的赚钱效应出现了明显下滑。2月至春节前,2020Q4净申购的前10大产品仍可提供正收益(平均0.8%),但节后的3个交易日,这10大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有-0.4%。
3)一旦顺周期板块出现调整,预计市场会重回轮动慢涨的均衡状态。节后市场迅速的再平衡是春节休市期间积累的看多顺周期情绪集中释放与资金调仓行为共振所致的结果,仍然是资金驱动的风格变动。我们预计随着顺周期板块看多情绪的释放以及新发基金在节后重新放量并打消投资者对资金净流出的担忧,市场会逐步回到轮动慢涨的均衡状态,此轮再平衡过程基本结束。
风险因素:
对于新发基金的监管力度趋严;市场表现持续不佳;国内流动性加速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