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背景之下的2020年,信用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和PPN,下同)发行规模创出新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高达11.2万亿,净融资规模为3.5万亿,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信用债净融资规模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记者了解到,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创出新高得益于货币条件的宽松、监管政策的支持。在流动性好转后,今年中低评级主体发债规模占比略有提升,同时一些中低评级的发债主体首次登陆债券市场融资。但明年宽松的货币条件可能不再持续,这将使部分中低评级企业的再融资压力凸显。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市场分析认为,明年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可能退出。
“2021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超常规政策将陆续退出,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信用风险或将进一步抬升,特别是上半年随着债券到期高峰的到来,违约风险存在短期集中暴露的可能。”中诚信国际执行副总裁秦媛12月17日在“2021年信用风险展望年会”上表示。
发行和取消发行规模将创新高
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其中提出,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统计显示,2019年公司类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意味着净融资规模要达到3.2万亿才能完成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高达11.2万亿,净融资规模为3.5万亿,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信用债净融资规模已完成国常会的要求)。在此之前,信用债发行规模的峰值为2019年的8.8万亿,净融资峰值为2016年的2.8万亿。
“上半年,尤其是3-5月,我国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明显加强,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走高。此外,资金利率走低带动债券发行利率明显下降,也提振了企业债券融资需求。”某评级公司评级总监表示。
从月度发行规模来看,3、4月发行规模均达到1.5万亿左右,两月净融资规模均超8000亿,创出历史峰值。此后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净融资额有所回落。11月受到永煤违约影响,当月净融资额为-445亿,年内首度出现月度净融资额为负值的情况。
前述评级公司评级总监表示,永煤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很大。“虽然‘城投信仰’还没有完全打破,但是已经不再坚不可摧。北方一些地区如东北、西北、河南等地城投会择优选择;财务状况较糟糕且行业为周期性传统行业的,以观望为主。短时间内,一些债券发行可能还会有一定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创出新高的同时,取消发行规模也可能创出新高。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信用债取消发行的规模为5648亿,离2017年的峰值仅差206亿。考虑到全年还有10个工作日,今年债券取消发行规模或同样创出新高。
分析来看,2017年债券取消发行主要以AA主体为主,鲜有AAA主体。当时取消发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利率整体上行,且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今年则有两次取消发行高峰,一次是3、4月份,另外一次是永煤违约后。根据数据统计,永煤违约次日至12月16日,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达1293亿,其中不乏AAA高评级主体。
江苏地区某AAA城投公司融资部负责人称,因为近期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较为谨慎。公司作为AAA级主体,并不希望打开债券利率上限设定。另外,公司自身的资金安排相对充裕,因此选择了取消发债。
信用风险或将进一步抬升
从评级来看,今年主体评级为AA+、AA的企业发债规模为4.1万亿,占比达到36.7%,相比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换言之,今年宽信用环境下机构采取资质下沉的策略,中低评级发债主体再融资压力有所缓解。
实际上,一些中低评级的企业也在货币宽松时首度登陆债市融资借新还旧。比如AA评级的嘉兴科技城投资发展集团公司3月发行了一单5年期(3+2)中期票据,募资6亿,票面利率为3.7%:其中0.5亿元用于公司对创新型企业的股权投资,5.5亿元用于偿还公司本级及其下属子公司的有息债务。
从期限来看,期限在2年以下的信用债发行规模为5.3万亿,占比达到47%。这部分短期限债券将主要在明年到期,但明年面临的货币金融条件可能和今年不一样。
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多次降准降息,隔夜利率在3-5月间连续多个交易日低于1%。当前货币政策已恢复中性,明年甚至有收紧的可能。而一旦货币条件收紧,部分中低评级的发行人再融资难度将加大。此外,明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非标占比高的发行人同样可能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
“今年为应对疫情,宽信用支持下实体经济宏观杠杆率抬升幅度较大,未来政策层面将转向稳杠杆,甚至去杠杆。政策转变之后,债务违约和破刚兑风险应引起关注。”前述评级总监称。
秦媛认为,明年上半年违约风险存在短期集中暴露的可能。在目前存续的信用债中,有约8.3万亿元的债券将于明年到期或回售,整体债务到期压力较大。此外,我国仍面临全球经济低迷、疫情或反弹、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多重压力,经济依然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阶段。部分行业经营风险或有所抬高,需警惕周期性行业风险和个体债务压力较大的企业风险。
中信建投首席固收分析师黄文涛表示,今年新增违约主体有所下降,一方面源于融资环境较为友好;另一方面也源于前两年的风险出清,但下半年国企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金额大幅上升,未来去杠杆压力增大,信用风险或已经孕育。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债券违约数量为154只,略低于去年,但违规金额为1367亿,高于2019年。
“在风险暴露的同时,今年风险处置手段也更加多元化,通过展期、永续债不赎回、发行置换债等方式缓解短期债务压力的现象增多。上述手段究竟是通过时间换空间实现投资人与发行人的双赢,或只是风险暴露的延迟,仍取决于发行人偿债能力的实质恢复。”秦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