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报告称学生评价“唯成绩”倾向突出 中小学教育生态如何营造?

2020-12-14 21:30:5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12月11-13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一份大规模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有待进一步健全,对学生评价的“唯成绩”倾向仍然突出。

据介绍,调研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组织开展,调研对象包括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00名教育局长、473名中小学校长、超过1万名班主任、超过14万名学生和13万名家长,旨在全面了解我国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管理、德育实施和德育实效等情况。

报告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介绍,报告显示,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情感认同度高,整体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积极向上的教育面貌。经常被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的学生达到了78.6%。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小学教育整体育人环境是健康向上的,是令人满意的。

但对“学校评选优秀学生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生态仍需要持续、有效的改善。

家校合作成效显现

报告显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高,体现了思政课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调研统计数据显示,87.04%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思政课;77.12%的高中学生“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思政课,且在东西部、城乡上具有一致性。

广大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受到中小学家长的高度肯定。对学校教师师德“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家长占到91.95%,且在学段、城乡上具有一致性。

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初步健全,家校合作成效显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家长对当前家校合作效果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80.95%,且在东中西、学段、城乡、学历维度上具有一致性。

家校协同如今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尤其是家长群的出现方便了家校的沟通,但同时一些老师却将学生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

在12月10日的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说,“对于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个问题,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

他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举措,指导地方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比如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第二,提升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的形式,强化实践性的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

“我们也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俞伟跃说。

第三,加强日常监管。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但是,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责任了,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跟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他说。

“三低”教育生态

报告还显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德育队伍稳定性和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提升。调研发现,兼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占到40%,其中小学兼职比例高达80.59%,初中兼职比例为10.34%,思政课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专业化亟待提升。

全员育人理念尚待提高,全员育人机制有待加强。大部分非思政课教师虽然认同学科育人理念,但很难做到的仍占有一定比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初步建立,57.15%的教师选择“已经在实施”,25.24%的教师选择“正在尝试”,但东中西推进不均衡,中部仍有21.63%的教师选择了“没有”。

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有待进一步健全,对学生评价的“唯成绩”倾向仍然突出。在对“学校评选优秀学生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的回答中,选择“体育运动”、“热心公益”、“热爱劳动”、“科研创新”的比例都不高,分别只有15%、21.06%、13.88%、2.46%。

“当前教育的主题之一就是要‘破五唯’,它指向了对教育生态的改善,因为‘五唯’的弊端由来已久,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措施可以解决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在年会上说。

他介绍,有研究显示,平均每名中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一共需要上13000节课,而有的国外发达国家,每个学生平均只上5800节课。“为什么我们增加一倍的时间还学不完了?增加的内容是必要的吗?”

“如果学习更简单一些,更容易一些,更有效率一些,和每个人的发展、成长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整个教育生态可能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

朱永新认为,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应该要进行学科整合。“不能学那么多课程,现在是什么流行,什么课程就进学校,比如人工智能进学校、编程进学校等。学生应该学什么,这是一个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以科学类课程为例,朱永新认为应该推出大科学课程。“中学的科学类课程根据不同学科分得很精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人才。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的是基本的整体知识,需要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而不是某一个学科的具体知识,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应该是个人的选修课。”

杨东平介绍,各地正在进行一些探索,改善对学生单一的分数评价,形成具有结构意义的全面评价。比如有地方提出结构性质量评价,将公办和民办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贫寒家庭子女和富裕家庭子女发展的均衡问题都纳入教育评价。

他认为,教育生态的改善,最终要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三低”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