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已进入攻坚期。
目前,相关部门和“11+5”个试点城市及地区正抓紧提炼试点阶段性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在今天(9月13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上,“无废城市”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司长邱启文介绍,自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当前,试点工作正处于攻坚期。
2019年1月,我国启动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8个单位共同推动。
深圳、包头、铜陵、威海、重庆、绍兴、三亚、许昌、徐州、盘锦、西宁等11个试点城市,以及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泽县(县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县级市代表),共16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到2020年,将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绍,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如此巨大的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和年产生量,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杜祥琬说,“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推进会上,邱启文表示,“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通过试点,各地都找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绍兴市市长盛阅春介绍,绍兴市实施印染、化工产业集聚提升,统筹治废、治水、治气、治土的“大无废”智慧数字化系统建设;威海市副市长周永迪介绍,威海市聚焦“4+2”试点模式,突出海洋绿色发展、绿色旅游发展特色,探索“无废细胞”“无废航区”创建;盘锦市副市长米金套介绍,盘锦市打造了辽河油田“无废矿区”建设模式、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及城乡固废一体化、全过程、精细化的大环卫模式。
西宁市副市长吴志城也介绍,西宁市构建电解铝、有色金属冶炼两条循环产业链和高原特色生态牧场建设模式,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9%,并实现了回收残膜的全量利用。
在雄安新区,目前正在落实遗存处理全量化、增量废物全面规划、新区发展无废化建设模式。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介绍,雄安新区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固体废物处置终端,目标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无废城市”建设仍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包括固废基数大、政府当期有效财政投入难以覆盖多年环保欠账;固体废物处置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固废处置存在断点、碎片化和无处置的问题;固废管理和治理受行政区域的限制,不联不通,无法规模化和集约化;农村的面源污染面大量广;产业链的前后分割,整体治理效果有限。
推进会上,“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试点城市把“无废城市”建设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也日益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
庄国泰表示,当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应加快推进试点方案的落实,“绝不能把写的,当成做的”,提升监管能力,防范风险,重点推动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有机废物的处置能力,加快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