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专访秦淮数据创始人居静:围绕数据中心打造超级能源综合体

2021-06-10 18:29:59来源:中新经纬

【亚布力对话】秦淮数据创始人居静:围绕数据中心打造超级能源综合体

6月10日电 (高佳付玉梅)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各行各业蓄势待发。“数据中心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一个方向是实现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碳中和,另一个方向是打造超级能源综合体。”10日上午,在2021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上,北京秦淮数据有限公司(下称秦淮数据)创始人兼CEO居静在接受专访时表示。

据天眼查APP,秦淮数据专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产业生态规划、投资、建设、测试和运营。2020年,秦淮数据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秦淮数据也成为继万国数据、世纪互联之后,第三家赴美上市的国内IDC。

“中国2060碳中和的政策红利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于数据中心行业而言,率先实现‘双碳’是很困难但又很正确的事情。”居静对称,总体看,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约2%的数据中心,支撑了占全国GDP约36.2%的数字经济规模,对提升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巨大。

那么,在实现“双碳”目标之路上,数据中心企业应如何行动,战略布局应如何调适抉择?

居静对此表示,“秦淮数据实现碳中和的第一个大方向是实现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碳中和,让数据中心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他指出,近几年,秦淮数据着重在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等能源富集的区域布局,利用当地充沛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环首都区域形成了280兆瓦的超大规模大数据基础设施集群,绿能使用比例超过了50%。“目前秦淮数据披露的风光开发协议已达到1300兆瓦,且直接投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场也正在建设中。”

“实现碳中和的另一大方向是打造超级能源综合体,提升每度电的单位GDP贡献。”据居静介绍,数据中心有另外一个称呼,是“数字地产”,与房地产迭代一样,当下也正在经历行业形态的变化。

居静提到,最初的数据中心只是一线城市里的机房,随着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也逐渐离开一线城市中心,向环都市区域和周边省份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企业家要考虑的问题更多的是提升单位能耗产出,让每一度绿电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他表示,下一个迭代方向就是围绕数据中心打造超级能源综合体。

居静以常见的场景为例来解释数据中心如何能为冰雪运动或是市政供暖赋能,“数据中心本身是能量冷热交换的过程,既需要大规模蓄冷,也同时产生大规模热能。”从蓄冷的角度讲,如果在数据中心旁边有一座冰球馆或滑冰馆,数据中心的蓄冷资源能够直接供给场馆。同样的道理,当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部署在交通便捷的核心都市周边,这些蓄冷资源也能够为大规模的冷链物流提供持续冷源。

与此同时,从供热的角度看,数据中心热交换后的高温热水,可以通过与市政管道联通,形成冬季供暖的稳定热源,当选址位于相对偏远地区时,数据中心将会给当地的科技农业提供免费大规模温室的临近部署场景。

居静进一步解释说,这也意味着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进程中,要形成数据中心与市政供暖、新能源汽车充电、冷链物流、生态农业和城市冰雪体育等多行业、多场景的能源交互与联动发展,将高载能变成高供能,在“双碳”背景下为社会提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专属能源利用解决方案。

关于超级能源综合体落地的难点,居静对表示,“第一是要解决钱的问题。投资超级能源综合体需要很多钱,尤其是‘便宜’的钱。恰好我们是在海外上市,融资成本非常低,比起很多企业我们是有优势的。第二是解决盈利的问题。沿着将传统能源基地转换成可持续发展基地的思路,既能满足数据中心的使用,又能大幅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单位GDP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