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来了,牛市能否继续?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把脉牛年新主线,挖掘牛市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的专访。
王汉锋多次被国内外知名评选机构评为“最佳中国策略分析师”。值得一提的是,王汉锋从2005年开始,持续覆盖港股市场,是内地覆盖港股最资深的分析师之一。
展望牛年的A股市场,王汉锋认为,在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之后,今年A股市场指数走势或保持相对中性。因此,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A股收益率预期,重点把握阶段性、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一方面,虽然疫情对A股的影响“渐行渐远”,但增长与政策是“一进一退”和“此消彼长”的关系,政策已有继续渐变的苗头。另一方面,A股当前的整体估值,已并不低。
值得关注的是,开年以来,A股抱团行情突出,蓝筹股不断走出新高。
对此,王汉锋表示,对当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适度向优质蓝筹股集中的现象,应全面综合看待。机构持股更加强调基本面,代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方向的部分优质龙头,长期跑赢“传统老经济”,加之外资持续持有A股优质龙头策略,获得较好长线收益的示范效应,以及A股加速改革进一步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等,均是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适度集中的成因。
王汉锋说,机构持股适度向优质蓝筹集中,也是A股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除了适度关注蓝筹股持股集中带来的流动性及估值风险外,市场对此不必过度紧张。
值得一提的是,王汉锋强调,牛年港股市场的行情,可能会相对好于A股。港股在盈利增长、流动性、估值、市场结构等方面,均驱动力十足。资金南下的趋势,短期仍将持续。
配置方面,王汉锋建议,牛年A股方面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等结构性成长机遇。港股方面,可关注A股相对稀缺、估值偏低、基本面稳健或改善的优质新经济龙头蓝筹公司。
以下为澎湃新闻记者对王汉锋的专访实录:
澎湃新闻:展望牛年,A股市场的行情如何?
王汉锋:总体而言,对牛年A股市场指数走势持相对中性看法,建议投资者今年适当降低A股收益率预期。
具体来看,虽然A股疫情的影响“渐行渐远”,但增长与政策是“一进一退”和“此消彼长”的关系。开年以来,股市局部出现大涨,叠加资金募集活跃、房价局部上涨压力明显等新进展,使得政策层面、资金层面担心当下是否会过于宽松,政策已有继续渐变的苗头。
估值方面,当前A股整体估值并不低。一方面,A股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结构性表现,结构估值不低。另一方面,尽管2021年经济增长可能继续复苏,但市场对此已经有一定的预期,A股整体估值也恢复明显。同时,场内资金仓位普遍不低。
因此,对于A股牛年的行情,建议投资者在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之后,重点把握阶段性、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澎湃新闻:开年以来,抱团股行情成为A股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抱团行情下,贵州茅台等大蓝筹股,连续创出新高。对A股的抱团现象和当下蓝筹股的估值,您如何看待?
王汉锋:对当下市场机构投资者持股,适度向优质蓝筹股集中的现象,应全面综合看待。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的“新老”转化,代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方向的部分优质龙头,长期跑赢“传统老经济”,是机构持股适度集中的基本面基础。
同时,随着A股市场持续开放,外资参与率逐步提高,而外资持续持有A股优质龙头的策略,获得了较好的长线收益,也起到了一定示范效应。
加之市场发行注册制的推进及其他配套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步从“散户化”向“机构化”转变,机构持股更加强调基本面,这些都是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适度集中的成因。
另一方面,从发达市场的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适度向优质蓝筹集中,是常态化的现象。A股市场目前整体呈现“机构化”,机构持股适度向优质蓝筹集中现象,这也是A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总体而言,除了适度关注蓝筹股持股集中带来的流动性及估值风险外,市场对此不必过度紧张。
澎湃新闻:牛年您最看好A股的哪几个板块?理由是什么?
王汉锋:从结构性的角度看,牛年对A股部分中长期结构性大趋势仍持积极态度。
十四五规划将发布,“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望初现雏形,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再叠加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结构性的成长机遇,是投资中国值得把握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将MSCI全球指数的成份公司,按照市值、行业及增长等三个条件来筛选符合一定条件的成长公司,筛选出的公司约60%都来自中国,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及转型升级,在全球创造了最多的中长期成长机会。
因此,建议A股投资者,重点关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等结构性成长机遇。
澎湃新闻:开年以来,南下资金亢奋,港股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牛年港股市场的行情,您有何观点?
王汉锋:总体上看,牛年港股市场的行情,可能会继续相对好于A股。
2020年9月份开始,港股的看多机会其实已经比较突出,特别是内资银行股,当时的估值极低,配置性价比可观。目前,看多港股已基本成为各方“共识”。
展望后市,牛年港股市场的行情驱动力十足。
首先,盈利增长方面,相比A股,港股更加重视盈利增长,今年香港内资股自上而下预计将实现15%至20%的盈利增长。其次,流动性方面,内地政策开始逐步退出,流动性出现边际收紧,而海外政策仍相对宽松。
再次,估值方面,目前港股相比A股,折价幅度依然不小。最后,结构方面,当下新经济龙头公司持续在港股上市,吸引包括内地南下资金在内的全球资金关注,港股生态仍在积极变化。
因此,随着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了解的增多,叠加港股结构相比A股存在一定互补性等因素,预计2021年资金南下投资港股的趋势,短期仍有一定的持续性。
澎湃新闻:港股经过新一轮上涨后,该如何进一步布局呢?
王汉锋:当前时点,港股吸引力仍在不断增强。同时,内地公募基金对于港股的配置力度,仍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从短期和中期角度,建议投资者从四个角度,进行港股的进一步布局:一是关注优质互联网及科技新经济龙头公司;二是关注两地上市但港股大幅折价、估值偏低、基本面稳健或改善的公司;三是关注A股相对稀缺,或在港股具备特色的独特公司;四是一些近期受事件影响而估值较低的龙头蓝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