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港股演绎强势上涨行情,恒生指数一路上涨,12个交易日累计涨幅为8.85%。市场情绪汹涌,多路资金纷纷布局港股。截至1月19日,今年以来的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1853亿港元。作为投资布局利器的ETF一马当先,1月19日,港股ETF普遍上涨,部分ETF场内份额出现大幅溢价。
与此同时,基金机构在港股和沪港深ETF上继续加大布局,一大批相关的ETF产品即将面世。基金机构预计,通过相关ETF,大批投资者南下掘金将更为便利,并助推港股市场进一步走高。
港股ETF集体躁动
1月19日,南向资金继续汹涌。Wind数据显示,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到265.93亿港元,2021年12个交易日的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达1853亿港元。对照北向资金,12个交易日净买入金额仅为396亿元。
在资金争相涌向港股市场的浪潮中,ETF一马当先。1月19日,港股和沪港深ETF上演集体躁动。当日全市场的ETF涨幅榜上,港股100ETF、上证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恒生指数ETF、香港证券ETF、恒生国企ETF、H股ETF等均有不错表现。其中,港股100ETF涨停,上证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盘中均触及涨停。
从成交金额来看,恒生ETF当日的成交额高达62.20亿元,直逼规模巨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此外,H股ETF、港股通50ETF1月19日的成交额双双超过20亿元,一举超过此前活跃的A股市场行业和主题类ETF基金。
公募机构抢道港股ETF
除了二级市场的火爆外,港股ETF的盛宴,同样在新发基金一端上演。
2021年开年不久,港股ETF的发行就已经热火朝天。继1月18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银华中证沪港深500ETF发行后,1月19日,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和嘉实旗下的3只中证沪港深互联网又开启了认购模式,并且都只卖一天。而在1月20日和25日,市场还将迎来另外2只沪港深ETF:汇添富中证沪港深500ETF和国寿安保中证沪港深300ETF。
在港股ETF密集发行的大环境下,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寻找各自ETF产品的卖点。
1月19日发行的包括华泰柏瑞沪港深互联网50ETF在内的首批上海证券交易所跨沪港深ETF产品,是首批采用了跨市场股票ETF交易结算模式的跨沪港深ETF产品,在资金套利效率以及二级市场折溢价率控制方面特点突出。
在港股ETF指数的选择上,各基金产品也有不同侧重。国寿安保基金经理李康表示,投资ETF主要的出发点在于交易便捷性优势,而沪港深300ETF可以满足同时投资三个交易所的需求。沪港深300指数的编制考虑到沪深交易所和港交所上市公司自由流通比例的区别,采用先按总市值分配交易所总权重,再对个股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因此对交易所的投资分布相对更合理。
看好港股机会
展望2021年,基金机构普遍表示看好港股机会。李康认为,一方面,港股相对估值优势明显,A股连涨2年,而港股近年来表现平平,从整体配置的角度而言,可能有一些投资机会转移到港股市场上。此外,部分优质公司回到港股,对市场情绪也能带来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利好港股后市,市场对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比较看好。一些数据表明,优质的龙头公司未来业绩表现较为乐观,预测盈利增速在20%左右。具体行业上,李康看好港股中的科技和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和可选消费领域、互联网、生物医药等。
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余昊分析指出,近期南向资金汹涌主要是因为A股和H股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相比较而言,当前港股市场估值不高,后期补涨潜力较大。基金将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港股市场上,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因此,港股近期成为机构配置新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余昊表示,这两年南向资金主导了港股的估值变化方向,未来南向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或进一步提升。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基金经理程彧指出,近期南向资金蜂拥进入港股市场,原因在于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到港股市场当前的潜在优势和吸引力,导致市场形成了一致预期。因此资金与行情产生共振,一定程度上也形成“港股表现越强-南向资金越多-港股表现越强”的正循环。不过,程彧也表示,港股市场相对更看重实打实的企业盈利,一般很少有单纯“炒估值”的情况。因此,港股资产配置也应当更多围绕“核心资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