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2020 被疫情“催化”的“新式生活”

2021-01-02 15:29:1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几个月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两人见面,问候的方式不再是习惯性的“您吃了吗?”而是:“您核酸了吗?”一个段子,透出了疫情的凶猛,也反映了我国老百姓骨子里的幽默感。这样日常问候的变化,也折射出疫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出行:新的身份证明——“健康码”

肯定有人曾经想过,有一天,我们的通行证会是这个样子:它就在我们的手机里,与我们寸步不离。而且,与我们的行程密切同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它的“眼睛”。只是大概没有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成为了“现实”。因为这个,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胡大爷真是没少着急。

“有一次我去西客站坐车回了一次老家,从老家回来就直接坐车回了通州的家里,哪儿也没去。可是,过几天去医院的时候,门口让出示健康宝,我却怎么也打不开。非要让我填写行程。我填了老家地址,却还是不行,急得我出了一身汗。后来还是身边一个小伙子提醒,北京市的不同区也算,比如我去过西客站,就得填丰台区。我还查了半天西客站到底属于哪个街道,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进了医院。”胡大爷感慨地说:“要说现在这技术,太厉害了!你去过哪儿人家都记录下来了,谁也甭想蒙混过关。”

疫情发生后没多久,2020年3月1日,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正式上线发布。不久后,国务院办公厅指导开发的“全国版”健康码——防疫健康信息码也首先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已实现全国可领。各部门推动建立了“健康码”跨省份互认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省(区、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互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从此,健康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健康码不仅让我们有了一份安全保障,更使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成为可能,之前近乎“冻结”的家政、建筑、制造业人员迅速返工。

2020年7月,人民智库从公众对健康码的使用情况、评价和期待等角度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31省市自治区已经陆续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以10分为满分评价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公众给出的均分高达8.49分,可见公众对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非常认可。

“现在已经习惯了,去医院、进超市,先掏出手机出示健康码。从老家回来也赶紧把健康码更新好。”胡大爷说。

2020年12月28日,腾讯公司副总裁、华东总部总经理张立军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0”现场透露,从2020年2月份至今,在微信平台端使用健康码的人数已经超过9亿人,亮码总数超200亿次,累计访问次数超过500亿次。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如今,没有健康码可谓寸步难行。我们的行程和动向已经被口袋里的这部手机“牢牢掌握”。等疫情结束了,还是不是继续使用健康码?我们是不是永远离不开健康码了?目前还真不好说。

生活:网上消费成个人必备技能

“疫情来了以后,网上消费一下子蹿了起来。因为不能出门,实体店也关门,所以以前不网购的人也学着在网上买东西了。”雨儿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她原来是开实体店的,后来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广阔前景,于是进入了社交电商领域。如今,疫情袭来,相比从前开实体店的朋友,她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每天的收入还在稳步上升。

同样感受颇深的还有小龚。疫情之前,小龚并未觉得自己是个“网购达人”,然而随着2020年2月份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不能出门,小龚的吃和用,包括米面牛奶和一些生鲜产品等基本全部靠网购,有时候小龚一天要下楼去取四五趟快递。而在小龚的带动下,小龚的父母也开始在线上买一些食物及生活用品,一家人的网购需求在疫情期间直线上升。

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2019年,我国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8%,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居民消费受到了极大影响:商场不敢逛了、馆子不敢下了、娱乐场所不能开了……人们或者在家办公,或者家和单位两点一线,消费意愿被严重压缩。

为了提振经济,促进国内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居民“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主线,提出了6方面19条政策措施。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消费室主任王蕴这样评价:“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区别于传统的基础设施,以5G、IoT体系,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体系等新技术为引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会成为未来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推动力。在以互联网、数字化等云、网、端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消费形态,其中包括各种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如《实施意见》中提到的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甚至包括”互联网+社会服务“等,都是新消费的典型体现。消费的融合发展可带动生产部门、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等的更大发展。”

根据京东2020年4月份发布的数据,该年春节,京东平台的粮油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其中食用油成交额同比增长556%,米面杂粮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0倍,方便速食类成交额同比超10倍,牛奶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00%,饮用水成交额同比增长200%。

不出所料,2020年11月11日0至0天猫对外宣布,2020年天猫“双十一”实时成交额已突破3723亿元,一举超过2019年同期全天的2684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

疫情还推动了直播带货等新的促进消费方式。根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报道,2020年3月23日,在广西百色田东县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物流中心发货现场,田东县副县长黄彩玲、谢晓岗现场为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介绍当地种植的圣女果。一场直播就吸引了超过72万消费者关注,累计卖出超28吨田东圣女果。

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商和物流行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未来,我们的购物将更依赖网络,而网购也成为了一门生活必备技能。

健康:网上问诊优势凸显,行业迎来新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就医成了一大难题。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借助“互联网+”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网上义务咨询等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缓解线下门诊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于是,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迅速行动起来,整合资源,利用技术,让网上诊疗成为可能。

2020年3月,天津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表扬。原来,依托微医平台,天津市开通了线上便民门诊,打通了在线问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全流程,并将便民门诊纳入了医保支付,慢病的复诊就很方便了。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疫情期间线下就诊带来的“次生灾害”,方便老百姓寻医问药。

除了微医,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腾讯健康等平台也均提供在线问诊服务……2020年11月4日,一份涵盖30个科室类别、133家医院的调查报告出炉,该报告由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好大夫在线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611.6亿次的患者浏览轨迹、6648万患者的在线问诊记录、4.7亿次医患交流、454.9万条患者在医院就诊后的线上评价,这些数据经研究者之手,显现出了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图景。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本次疫情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催化剂”。除了避免接触外,互联网医疗的优势还包括: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信息全覆盖,医疗资源共享;个性化定制,高效疾病管理等。

“未来,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互通,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闭环式医疗服务体系将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养成,互联网医疗或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陈礼腾说。

学习工作:上网课让资源更多、云开会让效率更高

2019年12月,北京的章宇报名了新东方的周末法语班。年前上了1/4的课之后,赶上了春节放假。谁知,节后的课程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节奏,章宇的课也无法再继续。春节假期结束,从老家回到北京之后,章宇接到通知,后面的课程全部改为在线上。“刚开始我还不太习惯,感觉没有在课堂上的那种氛围。而且,我们报的线下课改为线上,总感觉服务打了折扣。不过,一段时间学下来,觉得也挺好。省去了路上的时间。只要家里网络通畅,学习效果是差不多的。”章宇说。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于2020年1月22日发布通知:各地各校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大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传播。通知发出后,多省份教育主管部门均发出了关于延迟开学期间普通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这叫作“停课不停学”。而线下教学的暂停,为在线教育平台带来发展契机。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VIPKID、掌门教育、腾讯课堂等在线教育企业纷纷开启“赠课”活动,为各学龄段学生开通免费在线教育课堂。

事实上,受经济、地域等因素限制,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导致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育资源受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线化程度不断提升。

“现在许多网上资源很不错。我们在小地方生活,老师的水平相对于大城市就会低一些。但是,我发现通过网络,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名师课程,也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师资。这一点很好。即使疫情结束了,我以后还是会继续给孩子上网课的。”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刘女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线教育以其高效、强互动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用户普遍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陈礼腾分析,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行业,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使用和体验,或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用户教育尚不成熟的三四线城市。

云服务大显身手的地方还有网络会议。

2020年初疫情突然暴发,为了满足全国各地快速增长的线上沟通需求,腾讯会议快速开放300方免费会议能力,8天内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投入超百万核计算资源。

如今,一年过去了,在线会议逐渐成为一种办公日常。12月25日,腾讯会议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有超过3亿场会议在腾讯会议上举行。

在北京一家基因公司工作的刘江告诉记者,有了线上视频会议APP以后,原先的一些会议就挪到了线上,在家的时间比原来多了。“我们原来开会平均都要1个多小时,现在线上开会,好像平均时间都缩短了,一般用不了一个小时。我感觉是废话少了,效率高了。”刘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