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北方天气转冷,多地受下游地产、基建开工率下降等因素影响,水泥需求骤减,水泥厂发货量普遍减至5-6成。不同地区的水泥价格从12月开始,也普遍出现下滑。为了达到保护环境、提振价格的目的,各地积极有序开展错峰生产。
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开年预计会延续2020年12月的疲软态势,这是符合市场正常规律的。不能因为实行错峰生产,就认为市场供应会短缺,水泥要涨价,决定市场景气度的还是需求端用量。供保稳价依旧是行业主旋律。
多地实行错峰生产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地区密集发布错峰生产的通知,有地区要求所在地部分水泥企业的停窑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以青海地区为例,12月25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青海省2020-2021年水泥企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新型建材、共和县金河、海西化工建材、格尔木宏扬4家水泥企业累计停窑4个月,其余企业累计停窑6个月,计划外的停窑不计入错峰生产时间,连续半个月以上错峰停窑方可计入错峰生产时间,鼓励同开同停。省内所有取得生产许可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实施错峰生产,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原则上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目标市场在青海省外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步参与青海省错峰生产。
青海省要求,不断增强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生产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律意识,营造有利于持续开展水泥错峰生产的良好舆论氛围。对拒不执行错峰生产且强行组织生产的企业,列入失信企业名单,由地方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同时,取消其享受各类扶持政策,并在现行目录销售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加收全年差别电价0.2元-0.4元,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依规严肃予以处理。
在此之前,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组织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的生产线与当地非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沟通协调,通过“错峰置换”参与错峰生产;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生产线,应当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补足错峰时间;有全年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错峰生产期间统筹做好水泥窑、环保设施检修及技术改造等工作,着力改善生产环境,深化环境治理。
《通知》指出,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每年自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每年自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每年自12月1日至次年3月10日;其他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期间开展错峰生产。各地区可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错峰生产时间。
顺应淡季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冷,以北方为代表的多数地区基建、地产开工率出现下降,水泥行业整体进入传统需求淡季。而各地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通过缩减供给端减少产量,可以有效防止因需求疲软导致的价格下滑。
数字水泥网CEO陈柏林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要求所在地区所有的水泥企业都要纳入错峰生产的行列。从执行情况看,至少有90%以上的企业都纳入了错峰生产的实际执行行列中。错峰生产对区域水泥价格有提振作用,是一种积极的保价行为。同时,还能对秋冬大气环境起到保护和缓解作用。如果不实行错峰生产,供需就会失衡,导致价格走低,效益下滑。
预计明年平稳为主
针对2021年水泥市场的整体走势,陈柏林指出,预计2021年水泥市场整体以平稳为主,行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平台期。从需求端看,下游房地产、农村自建房等需求会减少,但基建仍会保持增长,因此需求仍将平稳,预计总量会有小幅下滑。目前,水泥行业的熟料设计产能大概在18.2亿吨,实际产能超过20亿吨。2020年水泥全年产销量预计在23.8亿吨,熟料产销量15.8亿吨,相比2019年均微增。目前整个行业产能仍然过剩。
他强调,从全国范围看,珠三角、长三角是水泥行业的主要消费区,这两个地区的水泥消耗量占比超过全国的50%以上,对全国水泥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只要这两个地区水泥价格和水泥需求不发生大的变化,其余地区会以跟随为主。
“进入12月后,水泥价格受需求影响,出现季节性走低,预计2021年开年会延续2020年12月的疲软态势,这是符合市场正常规律的。不能因为实行了错峰生产,就认为市场会短缺,水泥要涨价。决定市场景气度的还是需求端用量。供保稳价依旧是行业主旋律。”陈柏林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