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中信建投点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连续不急转弯 科技内需是任务重点

2020-12-19 21:29:48来源:文涛宏观债券研究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至18日召开。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会议部署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八大重点任务。

正文

与政治局会议相比,有以下新信息值得关注。

一、宏观政策强调连续性、不急转弯,即边际收紧,慢踩刹车

政策连续性体现在会议提出,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从“可持续”、“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表述来看,我们判断明年宏观政策仍是回归中性,相比今年而言即是边际收紧,从“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表述来看,与我们之前判断的“边际收紧,慢踩刹车”是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强调了诸多结构性支持领域,且均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同时政策定调段落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也有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有效之意。

二、强化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科技创新产业迎来新发展阶段

明年八大任务中的前两项是强化科技力量和增长产业链自主可控。会议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加大、美国对我技术脱钩背景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中央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也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必然选择。在人口红利基本释放完毕和大建设时代基本结束的宏大历史背景中,科技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任务是时代的要求,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稳定潜在增速和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从未来相当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科技创新产业注定要替代传统产业。从产业进步方向、政策支持领域和产业利润来看,科技创新产业或将成为获取超额收益的明星产业。

三、坚持扩大内需、注重需求侧管理,消费升级和新基建是亮点

会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消费端提出的主要着力点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投资端提出的主要着力点在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需求侧管理不是需求侧刺激,而是着眼于解决限制需求的深层次体制性制度性问题,重点是改革和管理。重点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教育、医疗和养老体制的改革等等。

特别是房地产坚持房住不炒,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防止房地产价格高企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四、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继续释放改革开放新红利。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五、将粮食安全、碳中和工作纳入重点任务,种业和新能源蕴藏新机遇

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将将粮食安全、碳中和工作纳入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图片

风险提示:冬季疫情反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