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是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撰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所指出的,“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六大任务之一。易会满表示,债券市场是筹措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场所,对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有竞争力的直接融资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证券日报》记者据数据整理,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3405只,发行规模达3.21万亿元,同比增长37.64%。另外,自公开发行公司债实施注册制以来,沪深交易所注册生效的公司债达520只。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增幅较高,主要受政策面和资金面双重宽松影响所致。进一步提高交易所债券融资规模,可以从完善制度安排、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扩大投资者范围和丰富债券品种等四方面入手。
融资成本下降推升发债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7日,从行业(申万一级)来看,建筑装饰、综合、房地产行业公司债发行规模较高,分别为9226.35亿元、6338.02亿元和4883.93亿元,同比增长80.69%、29.19%和20.89%。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公司债等信用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均明显增加,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及其外溢效应。疫情期间,流动性一度极为宽松,尤其是3月份和4月份,债券融资显著放量。此外,债券到期、再融资压力上升,也推动债券发行增多。
中证鹏元评级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张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大增是受政策面和资金面双重宽松影响所致。一方面,上半年疫情影响,为守住风险底线,多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融资支持措施,支持发行人在疫情期间借新还旧;另一方面,今年资金面整体偏宽松,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前4个月的3.15%下行到目前的2.50%左右;最后,与2019年相比,今年利差收窄,债券融资成本下降亦推动发债需求走高。
公司债注册生效累计达520只
《证券日报》记者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梳理,自3月1日公开发行公司债实施注册制以来,截至12月7日,沪深交易所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注册生效达520只,其中上交所388只,深交所132只。
易会满指出,要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深化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支持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
“公开发行公司债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便利公司参与债券发行、提高债券发行效率的同时,也对强化信息披露、中介机构责任和监管部门职责等,提出更多要求。”赵伟表示,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管规则、配套文件等,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企业债券发行注册管理体系;二是深入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不断提高审核透明度,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夯实注册制下风险防控机制;三是加强与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协同有序推进注册制实施工作,严惩企业债券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11月27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多项文件,完善优化公司债券注册制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体系。具体来看,上交所发布2项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明确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编制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核查要求,规范附带特殊条款或服务国家战略的特定债券品种的相关实施安排,包括短期公司债、可续期债、绿色债、扶贫债、双创债、纾困债等6个特定债券品种监管标准、信息披露及核查要求。深交所集中发布5项创新品种业务指引,对绿色债、可续期债、扶贫债、纾困债、短期公司债等较为成熟的创新品种的材料制备和信息披露进行了规范。
“沪深交易所发布针对特定品种的指引,是对目前创新类公司债品种业务指引进行的整合,减少了规则数量。以前该类债券的规则散落在层级较低的产品通知、指南、问题解答等文件。整合后,公司债形成普通公司债为基本品种、以创新债券为特色品种的规则体系。”张琦表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交易所债券融资规模,赵伟认为,可以从监管、债券供给和配置需求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兑付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市场各主体参与积极性,持续推动市场平稳增长和扩容。其次,规范债券发行主体行为,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等,加大对财务造假、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投资者权利。最后,引导更多资金参与信用债市场交易,推动保险、银行、境外机构等加大信用债配置。
张琦认为,可以从扩大投资者范围和丰富债券品种入手。交易所债券市场属于场外交易,主要采取的是竞价交易和做市商制度,扩大交易所的债券参与者范围,有助于增强市场活跃度,增大流动性,有利于推动交易所债券规模提升。如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境内银行等参与机构范围,加大对外开放等。其次,可以大力发展短期品种等。交易所目前的债券期限结构仍然以中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品种数量和规模小,短期限品种是企业补充流动性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