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雪乡:没有大厂的命 却得了大厂的病

2020-12-05 12:29:12来源:中国经营网

以前很多媒体人对于互联网大厂的新闻和评论都小心翼翼,因为你说得稍微过一点,大厂的法务就“啪”地把一纸起诉书拍你脸上了。不仅要求道歉,还要追究你因为言论导致的损失。

不过后来大厂的公关部门和法务部门显然是改变了思路,因为这套手法一旦碰到不怕事大的犟骨头就坏了。对方把警告发在网上公之于众,舆论显然是站在个人这边的,冲突起来大厂的名誉受损极大。而真要诉诸法庭,往往结果也是对方道歉了事。

没想到,最近一篇《叹一声雪乡“窦娥冤”》仿佛以前的大厂公关附体。

先看看这个文风:“因为总有个别人,想给洁白的雪乡抹上一点黑。”“蹭热度者有之、博眼球者有之、赚流量者有之。”“雪越白、越好,越能照出一些人的阴暗心理。”“烤肠又不是刚需,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嘛。”这妥妥的大厂白莲花思维啊。

再看最后这句:对于键盘侠们故意抹黑“碰瓷”的“喷子”行为,雪乡不答应,黑龙江不会答应,热爱雪乡的人也不会答应。除了喊冤,必要时,还得让喷子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可是雪乡毕竟不是大厂啊。你雪乡和我有矛盾,我大不了就不去了呗。雪乡还没有混到大厂那种你不去不行的地步吧?但是这文章却偏偏一副“爱来不来”的语气,让人看了着实不舒服,又觉得有点好笑:连说贵都不行,这该是对自己有多么不自信啊?

不过想想也是,一说起雪乡来,笔者脑子里想到的恰恰就是“宰客”这个词。

中国被报道过宰客的景区很多,比如丽江、三亚、青岛都曾经榜上有名,少林寺、五台山这种佛门净地也曾经挂在宰客榜上被人揶揄。可是像雪乡这样把宰客做成了联想词的却也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按之前的报道,雪乡的宰客是全方位封闭式的,也就是你只要一只脚跨入雪乡,那么从交通到住宿,从餐饮到门票,你就要被全方位扒好几层皮了。而其他景区大多局限在一项上,比如高价住宿、上香算命和天价大虾。要么是集中整治后,一般新闻少了也就慢慢被遗忘在互联网中了。要么是出了恶名,大家知道去了景点不要买某样东西或者别做某事也就消停了。

但雪乡不同,因为其宰客覆盖面广,发生频率高,还曾经伴有暴力手段,所以形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就连《叹一声雪乡“窦娥冤”》也用了“蹭热度”一词,蹭什么热度?当然是蹭雪乡宰客这一旧闻的热度。但旧闻到今天都能有“热度”,可见曾经的影响多么恶劣。要知道,青岛著名的天价大虾事件不过几个月时间就没人再提起了。

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给反映问题的人扣“喷子”的帽子,还要让对方“切身体会一下什么叫‘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说法就更说不过去了。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连说贵都不行了吗?说贵就成“喷子”了?我去超市买菜还经常因为几毛钱说贵呢,卖菜的怎么回应?因为最近遭灾了、油贵了、减产了等,请体谅一下呗。我以前去额济纳住的民宿高达千元一晚,也喊过宰客,官方怎么回应?因为交通不便,供需紧张,待G7高速贯通后会好转。有了这样的解释大家也就理解了。怎么到了雪乡说句贵,就成了犯罪?还被人身攻击为了喷子?这谁还敢反映问题?谁还敢提建议?谁还敢去旅游呢?

一个地方,出现一次两次问题,可能是个别不良经营者的问题。但问题严重到成为地方的“联想词”,那管理者肯定要反思反思了。从这篇《叹一声雪乡“窦娥冤”》不难看出,作者大有“挟雪自重”的思维,这背后是没有将自己作为优质资源的服务者,而是把自己作为优质资源的管理者的思想在作祟。旅游资源,恐怕在当地很多人眼里与过去曾经带来了当地经济繁荣的煤炭、石油无异。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进入了服务行业,但思想没有进入到服务行业里来。这样下去,再好的资源也会烂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