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成为近期市场明星,一度出现明显反弹行情。这一波促发因素为何?究竟行业后续是否有机遇?哪些细分板块更好?
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吴兴武、博时权益投资成长组投资总监助理兼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经理葛晨、招商医药健康产业基金基金经理李佳存、长城医疗保健混合基金经理谭小兵、国泰生物医药ETF及医疗ETF基金经理黄岳,以及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
这些人士纷纷表示,印度疫情爆发及医药板块一季报业绩亮眼,是近期医药股表现的主要原因,而中长期看医药领域投资价值仍大,投资者适宜借道主动医药主题基金参与,可通过定投的模式布局。
多因素促发近期医药股走强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医药板块逆市出现反弹,您认为这一波反弹的原因为何?还会持续么?
吴兴武:医药板块经营稳定,周期性弱,基本上短期走势跟基本面关系都不大,更多是筹码结构因素居多,这一波反弹也不例外。前期二三月份的急跌释放了相当多的短期投机资金和部分有兑现意愿的长期资金,但是剩余的长期资金仍然稳定。止跌以后,投资者又开始考量医药行业的短期性价比和长期前景,发现短期性价比尚可,长期发展前景没有任何变化,就又开始重新买入形成趋势。
葛晨:前期市场出现大幅回调,主要是部分龙头白马上抱团的情绪到了一定的极致的程度,本身有调整压力,叠加节后因顺周期板块的机会而被迅速抽水出现了调整。业绩就是最好的催化剂。医药行业不是一个炒主题炒事件的行业,医药行业它最大的特点是长期稳定确定性的增长。疫情可能没那么快结束,医药行业的投资机遇仍在。
李佳存:近期医药板块逆市出现反弹有两个,第一个是印度这边疫情数据出现了爆发,使得全球的患病人数不断创新高,第二个原因是医药板块一季报的业绩比较亮眼,大部分公司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行情持续性方面,我个人觉得国外疫情可能没有那么快得到有效控制,相应的医药板块优秀公司业绩可持续性长期存在,所以我认为这波行情还是可以持续的。
谭小兵:近期医药板块持续反弹,背后的支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后医药板块核心资产大幅下调,带来了一定的投资价值。节后至3月中旬,医药指数已经回调了20%左右,部分核心资产则回调了40%以上,这一回调幅度相对于节前医药板块的涨幅已经具备投资价值。二是3-4月份,医药上市公司迎来年报、季报披露期,由于去年一季度大部分医药子板块受疫情冲击较大,业绩基数比较低,随着业绩的披露印证,医药板块开始率先反弹,其中以CXO、医疗服务的二、三线标的尤为突出。而4月中旬以来的上涨主要受海外疫情反复,尤其是印度疫情的影响,部分细分领域将维持高景气度。
对于此轮医药行情的后市空间,还是要看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医药细分领域的部分公司维持着较好的业绩增长速度,但由于估值较高,短期来看估值提升已难有大的空间,但拉长时间看,可以赚业绩增长的钱。
黄岳:从披露的一季报预告来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喜人。此外,机构对医药行业的关注度也持续高涨。由于在年后至3月9日的这一波调整中,医药行业整体的调整幅度更大,调整更为充分,因此医药行业或会早于市场企稳走出行情。
除了一季报外,预计今年全年新冠疫苗将进入商业化集中兑现的阶段,随着国内以及国外疫苗接种进度超出预期,新冠疫苗的强需求大概率会持续到明年,考虑到病毒潜在变异可能性后,多次接种可能不可避免。作为去年8月就开始调整的长期优质赛道,医药行业今年有走出阶段性行情的机会。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前期市场因为宏观环境、财政政策、国际形势、投资心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普遍回调,具体到医药板块,本次回调整体看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的是释放情绪压力。下跌过程中,一方面以龙头为代表的优质医药板块资产吸引力凸显,估值进入合理配置的区间,在比较优势的作用下医药板块反弹的动能也更为充足。另一方面,医药板块的刚需属性和疫情获益属性持续至今,叠加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一季度医药整体业绩亮眼,基本面强劲,且有一定的延续性,未来一两年的高增长确定性强。叠加估值和成长的吸引力,医药板块逆市反弹就成了预期中的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次反弹的驱动力依旧来自于估值消化和业绩成长,我们认为业绩成长的确定性依旧很高,但同时充分反弹后估值也回到了相对高的历史水平;同时由于宏观因素等其他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几个因素叠加后认为医药板块继续单向反弹的可能性比较低,更大的可能是在震荡中稳步向上。其中个别估值错杀明显、反弹程度较低、基本面稳健的标的有可能迎来补涨的机会。
医药股存在中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后续市场,您如何看待医药医疗板块的投资机遇,利好和利空因素各是什么?
吴兴武:我们对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是明确乐观的,我们更加关注在几年的周期内给投资者创造几倍的涨幅,而不是去关注短期月度季度百分之十几二十的波动。根本性的利好因素是中国的消费者和患者有能力也有意愿为自己的健康买单,可能的阶段性利空因素包括医保政策阶段性收紧等因素。
葛晨:目前市场环境处在由流动性推升,头部公司极致行情的退散期,市场风格切换,赚快钱和估值波动的时期或已过去,大的方向是回归理性、回归价值、回归正常。目前市场的估值的确不便宜。要观察公司盈利的增长和估值能否匹配,对于估值高的公司需要用时间来换取空间。
未来市场将持续从估值扩张转为盈利驱动。面对处于历史中枢较高水平线上的医药板块,应当更加注重估值与业绩匹配,今年投资的重点应该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选择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标的,用长远眼光关注优质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李佳存:展望后市,我比较看好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随着新冠疫情可能的常态化,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会加大,医药板块的景气度会逐步提升。利空因素可能是医保局的控费和降价政策,但这项政策最大的影响出现在2018年,后续投资者对该项政策的影响已有消化和预期,对行业后续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
谭小兵:首先从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肯定是长跑之王,这是由整个宏观大环境和医药行业的景气度所决定的。我国的GDP处于增速下行的阶段,但是医药产业又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存在逆向剪刀差。而医药长期广阔空间带来的持续高增长预期使医药行业必将享受超越历史的估值溢价率,尤其是一些新兴高景气的赛道更加如此。再叠加大环境下的优质资产荒、医药自身政策所导致的资产淘汰赛、居民对权益资产配置的边际资金增加,长期看,医药板块会处于高估值溢价状态。
负面影响因素方面,在国内疫情可控及疫苗加速接种背景下,影响更多在于医药板块内部各细分行业之间确定性比较优势的转移,对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多少利空的影响。影响相对比较大的是疫情防御板块,比如口罩、手套等,这类防御品种公司的业绩增速会有所下降,但机构投资者对防御品种的配置已经下降。市场对疫情变化的认知预期已经比较充分,未来对医药板块的影响比较低。
黄岳:除了疫情反复和基金持仓的短期催化因素外,中长期来看,居民卫生健康意识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也将支撑医药行业不断向好。作为景气行业和优质赛道,医疗行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风险上,部分公司可能受到集采以及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导致短期利润低于预期的影响,但未来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值得关注。
近期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发表声明称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计划与WTO进行协商以形成协议。放开专利意味着其他制药企业都可以进行疫苗仿制,而不必担心侵权诉讼,对现有的疫苗研发企业不利。但美国放弃疫苗专利需要国会审议通过,内部尚需博弈,在WTO协商及达成具体的协议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此外,疫苗的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合格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不仅涉及知识产权,还需要原始材料、技术人才、制造工艺、环境设备、物流运输等诸多环节,难以一蹴而就。美国政府这一声明发布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反对放弃对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目前来看美国这一声明象征意义更大,实际落地尚需较长的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短期对疫苗企业的影响有限。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医药板块的投资需要长维度的考量和布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重病特病慢病的发病率和诊疗率都在提高,治疗需求日渐强烈,医疗资源压力逐步增大。普通民众对医疗的期待也从单纯治好病,发展成需要国际领先的药物和疗法、提高诊疗体验和治疗后生活质量,最后演变成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等保健的需求。这种需求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也是不可逆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医药的需求持续存在,因此与需求相关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可能出现良好的投资机会。
医药投资利好的因素除了确定的需求外,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供给水平的提高。近年国家和地方医药卫生监管机构和审批机构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审批审评的加速,国内国际临床数据的互认,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支持分级诊疗和基层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造等,这些都切实促进了医药产业的繁荣,加速与国际接轨,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在过去几年引进了大量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科学家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和产品,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创新药和创新器械部分具有了国际可比性,充分展示了供给端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利好医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业务发展的天花板。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布局。部分细分领域竞争激烈,由于企业战略和历史原因,一些立项集中的赛道过于拥挤,经济效益低于预期,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甚至丧失经济价值。此外控费政策进展和严厉程度可能超预期,对一些竞争激烈的赛道不利,可能会给相关标的造成估值上的压力。
看好创新药、医疗服务等
中国基金报记者:医药板块涉及子行业众多,在您看来,哪一些细分领域更值得布局?
吴兴武:长期来看,具备创新能力和进化能力的企业值得长期布局投资。任何医药板块子行业都有阶段性的行业红利,我们既关注行业红利带来的阶段性机会,也关注优质企业本身。优质企业能够在行业红利的上行周期里跟行业形成共振,在行业红利消失的时候抵御下行周期独立发展。当前阶段,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领域、创新器械领域值得布局。
葛晨:我看好三大维度。第一大维度是创新,比如创造出市场其他人做不出来的药、解决一些病人或者医生的临床需求,都会有相应的价值产生,不过创新的难度很大需要仔细分析,相对来说他认为医疗器械上的创新更容易把握。
第二大维度是“开源”,这背后蕴含的投资逻辑是,一些非民生属性的事业、改善型需求比较有投资机遇,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医美概念。医保内的部分其实是保基础,而医保外的部分是加大杠杆,当经济上行或者需求上行时,非医保的部分其实是会加大杠杆的,增速自然会更快。
第三大维度是“赚海外的钱”。近期全球对反垄断讨论较多,整个社会的方向是“从效率转向公平、从产业转向民生”。从这一方面来看,“去赚海外的钱”是符合未来趋势的。中国目前拥有优势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二:一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尤其是在理工科毕业人数,中国优势比较明显;二是中国产业链优势,虽然不能说最顶尖,但相对来说比较齐全、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因此,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谭小兵:落实到具体的细分领域来看,我更加看好医美、创新药、疫苗这三个领域。首先在医药里面选择细分领域,一定是选择不受政策负向扰动的板块,这三个板块都是医保外的细分领域或者是受到医保长期鼓励的方向。医美板块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将长期受益;创新药是医药中最具爆发性的领域之一;疫苗行业本身的景气度就高,“大产品大时代”在不断兑现,这几年又有新冠疫苗的业绩加持,也是非常看好的方向。后疫情时代,高景气度医药资产,中长期角度看是持续有投资机会的。
李佳存:我看好的赛道,主要是两个投资逻辑下的六大赛道。第一个逻辑是能够规避医保局的控费和降价政策的四大赛道,一是创新药及相关的cxo产业链;二是具有消费属性的药品和器械,包括医美等;三是医疗服务;四是零售连锁药店。第二个逻辑新冠疫情之下政府重新加大投入的细分方向,一是疫苗,二是医疗设备。
黄岳: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未来受益老龄化,细分赛道也多,投资机会层出不穷。
以生物医药板块为例,受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
近几年,政府强有力的医疗监管改革,对创新药和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基金或者是PE基金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力度前所未有;我国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的生物医药专业相关人才,人才的跨国流动也为技术的交流和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生物医药作为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也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几大板块之一,目前A股中生物医药和信息科技公司的占比仍旧很低;医药行业的股价在2018年和2019经历了带量采购政策的多次压价打击之后,药企开始意识到,仿制药已经没有了议价的空间,自主创新才是药企长期发展和拥有定价权的关键。对比国际,生物药、创新药也是国际大药企主要的收入来源。
另外,在疫情考验下,医疗服务板块展现快速恢复能力与长期增长韧性,头部企业投资价值凸显。随着居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面对医保局控费等政策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更值得投资。
医用耗材集采持续推进,以骨科耗材为代表的企业短期业绩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但医疗器械行业百花齐放、黄金投资时代的大趋势不变,核心原因:第一、国内医疗器械消费水平远低于欧美,此次新冠疫情有望加速国内医疗建设,医疗设备显著受益;第二、国内厂家技术持续向中高端突破,进口替代加速;第三、术式创新带来国内创新器械公司蓬勃发展;第四、科创板将加快更多优质器械公司上市。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医药板块的子行业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疫苗和血制品、医药流通、医疗服务等等。
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关联度不大,所处的历史阶段也不尽相同:比如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中的创新药板块,这些企业一般处于发展的初期,有的甚至没有盈利,但其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对比之下医药流通领域已经处于成熟期,几个代表性的龙头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布局,很难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因此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投资价值,布局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目的和风险偏好。
如果是侧重短期业绩爆发力,那么可以布局与疫情密切相关的标的,或者拥有爆款单品逻辑且即将兑现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一定时间内能贡献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如果是侧重长期布局和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类似医疗服务等细水长流、格局变化缓慢的细分行业,充分享受行业成长带来的复利;如果是风险偏好很低的长线资金,也可以考虑估值较低、增速中枢确定性高的医药流通板块。总之领域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的区别。
主动管理医药基金更适宜
可考虑定投医药主题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普通投资者借道医药基金参与,您认为应该如何筛选?哪些风险点需要注意?
吴兴武:普通投资者应该以长期投资和定投等投资方式投资医药基金,选取历史业绩优秀、业绩持续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最大的风险是过分关注所谓的“短期波动风险”,这是对风险最大的误读,这类投资者容易把伪风险当作风险,往往可能错失长期巨大涨幅。
葛晨:市场上医药主题基金既有主动管理型产品,也有被动指数型产品。指数型基金的优点在于费率较低,与行业指数的偏离度较小,但缺点是基金本身是被动投资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无法根据行业内结构性和趋势性的变化做出主动调整。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医药行业细分行业非常多,内部差异较大,这两年医药行业又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整个投资逻辑与三四年前相比有了巨大变化,因此细分行业表现差异极大,这正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主动型基金要想跑赢指数获得超额收益,要么在仓位选择上做到涨时高仓位跌时低仓位,要么是在个股选择上能抓到优秀的有超额收益的个股。对于绝大多数公募集基金而言,在仓位选择上做出超额收益的难度远高于在个股选择上做出超额收益;另外,大部分中大型基金的规模也限制了这种通过仓位选择获得超额收益的空间。所以,公募基金超额收益的关键点还是在于个股选择,而个股的超额收益来自于深度的研究,这也正是公募基金的优势所在。普通投资者在选择主动管理基金时,主要还是挑选基金经理及背后的研究团队。
李佳存:普通投资者借道医药基金投资医药板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回溯这个基金的历史业绩,看看他的收益率、波动率情况,在此基础上挑选长期绩优的基金经理,然后坚持长期持有。风险点在于追高和频繁申赎,医药板块得一个长期比较稳健的赛道,建议大家采用定投的方式参与。
谭小兵:医药医疗是公募投资的一大主题,相关主题基金数量较多。选择这类医药主题型基金,建议关注基金风格。有些医药主题基金主要围绕核心赛道的核心资产进行配置,优选赛道,布局龙头的特点明显;有些医药基金则坚持个性化选股,不追逐短期热点、分散赛道;还有些医药基金则是核心与差异化兼顾,均衡配置……这可以从基金季报中找到线索,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布局。
黄岳: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在场内有一定交易需求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ETF类产品。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医药投资典型的特点就是专业知识门槛高、标的追踪难度大。鉴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很多产业如创新药研发、新药合同外包、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从业者,大多拥有硕博士的学历,也具有诸如医学、生理学、生物学、药学、化学等等专业背景;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知识架构和底层逻辑并不相通,这也增大了投资者所需的知识量,提高了认知门槛。此外,研究医药标的时不可避免需要涉及专业数据库、学术文献和学术会议的追踪和挖掘,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追踪难度很大。
因此医药行业二级市场投资的门槛很高,选股和择时依赖于大量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如果是具有多年医药投资经验、长期追踪少量公司的投资者,直接投资股票未尝不可;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非专业背景且没有足够精力进行追踪、但又看好医药赛道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医药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途径。
一般来说专业的医药基金通常会配备经验丰富的主理人,也有具有医药背景的投研团队支持,加上基金公司健全的体系保障和风险控制,这类产品都可以在考虑范围内。在筛选医药基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主理人的背景、产品成立的时间、历史表现、公司平台背景等等。选择一位具有多年从业经验且最好是医药投资出身的主理人、产品成立时间较久、历史表现较为稳健、大平台大公司背书的产品,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具有吸引力。
在选定了产品后,也应该理性匹配个人的投资意愿、风险承受能力等,可以在专业投顾的帮助下识别个人投资中的风险点,理性选择是否采用定投等特定的投资方式,同时需要警惕盲目蹭热点,切勿因为大盘一时涨跌而选择大量买入和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