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年度人气榜单盘点:20万亿公募大市场 那些手握百亿的“顶流”投资人是谁?

2021-02-10 12:59:39来源:中国基金报

由中国基金报举办的“年度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于2021年1月18日正式落下帷幕!但对于优秀基金经理的关注和跟踪持续进行中。基金君将对六张人气榜单进行盘点,向大家介绍人气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方法论与最新观点。

在全市场2400多名公募基金经理中,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占比仅为10%左右。这批处在金字塔顶部的明星管理人,投研实力出色,经市场考验获得持有人的认可,高达百亿的产品规模也正是他们人气的体现。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9.8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伴随着连续两年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显著,一批用业绩证明自己实力的“明星基金经理”成为市场的宠儿,管理百亿级基金经理业逐渐增多。

随着基金2020年四季报披露完毕,其中反映出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管理规模超过3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已达45位。

在本次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中,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汇添富基金胡昕炜、工银瑞信基金袁芳等10位管理规模达百亿以上的基金经理,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本期,基金君将着眼各位优异的百亿管理人,为大家盘点【百亿管理规模人气榜单】。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

图片

谢治宇,经济学硕士,2007年加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历任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

目前,谢治宇在管基金3只,总管理规模约为598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762.35%。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偏股型)显示,自2013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谢治宇取得了717.63%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85.05%,年化回报达29.96%。(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据业内评价,谢治宇一直以稳健著称,他所坚持的投资策略非常简单,即“寻找最具性价比的个股”。在考察一家公司时,谢治宇通常自下而上进行考察,他非常重视业绩成长性,以及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同时,谢治宇认为选股时应保持开放式的思维,不应该拘泥于某只股票是周期股、消费股还是新兴产业成长股。

作为一名注重安全边际,注重控制回撤,投资讲究均衡配置的基金经理,谢治宇多年来保持稳健投资,均衡取胜的投资特点,在投资中严格控制风险。他曾表示,“风险控制就是创造价值,我不会过分在意短期基金净值增长的高低,而在意基金长期投资管理创造的真正价值。”

担任基金经理8年以来,谢治宇在管基金任职期间共获奖16次。管理基金仅3只,谢治宇的投资理念及管理水平仍受到投资人的认可,在管基金管理规模近600亿元。不同于市场上部分基金经理,谢治宇对其管理的产品并没有采用复制的投资策略,而是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特点,灵活调整组合配置。

以谢治宇管理的一只浮动费率基金和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为例,据这两只基金的四季报显示,两只基金皆配置了某互联网港股龙头。其中,浮动费率基金略有减持,灵活配置型基金却加仓至第一大重仓股。

由此可见,在资产配置上,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谢治宇有着不同的管理思路。尽管在大方向上保持相似,谢治宇依旧会在投资时保持不同产品的不同特点。但整体来看,都保持其均衡配置的特点,追求资产净值的长期稳健增值,为基金持有人带来稳定回报。

谢治宇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表示,延续三季度经济复苏态势,四季度经济表现仍然不错;疫情期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3%以上,海外方面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仍在扩张。在此背景下,四季度股票市场仍取得良好收益。

未来,谢治宇表示,将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操作理念,持续关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平衡好公司短期估值与长期价值,不断寻找具有良好投资性价比的优秀公司。整体配置将以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估值合适的中长期价值品种为主,总体结构较为均衡。

汇添富基金:胡昕炜

图片

胡昕炜是汇添富基金培养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他具有工科背景,是清华大学的工学硕士;2011年加入汇添富基金,从行业分析师干起,长期从事食品饮料、农业、轻工制造等消费行业的研究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3日,胡昕炜现在管产品6只,管理规模上升至611.1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管理经验较为全面,其历任的9只产品,囊括了偏股、偏债、QDII三种类型。

在胡昕炜看来,投资的本质,就是选择做一家公司股东的过程。因此,基金经理需要去寻找能为社会进步创造价值的企业,然后作为股东去分享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带来的收益。一直以来,胡昕炜立足基本面分析,聚焦消费板块进行中长期布局,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回报。

他表示,不会跟随市场去炒作在风口上狂涨的“概念公司”。对于能够稳健增长,产生自由现金流的公司,胡昕炜将其称之为“发电厂”。而在投资的过程中,就应该挖掘出“发电厂”类的公司并坚定持有。

据胡昕炜代表产品的四季报显示,其在去年末继续保持高仓位运作,彼时股票仓位达91.41%,比去年三季度略微提升近1%。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为64.62%,比上季度提升了14.46%。产品的重仓组合继续将食品饮料作为核心,同时,新调入了旅游消费与家用电器板块的标的。

展望后市,胡昕炜认为,中国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未来将聚焦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好公司。在具体操作上,会继续淡化短期波动,着眼于中长期,投资质地优秀、管理层卓越的优质公司,分享经济成长和企业发展。

工银瑞信基金:袁芳

图片

“相较于单边极致的市场,自己可能更适合偏难、偏震荡的市场。”在此前的采访中,袁芳如是描述自己。不爱贴标签,也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曾任消费行业研究员的袁芳逐渐将能力圈拓展至科技、医药等行业。

袁芳现任工银瑞信基金研究部大消费研究团队负责人,目前在管基金5只,总管理规模约350亿元,其任职代表产品5年时间,实现任职总回报307.76%,任职年化回报31.72%。(数据来源:Wind,2021年2月2日)

善于应对市场风格轮动,能够适时进行策略调整,袁芳的管理风格较为灵活。她遵循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选股逻辑,通过长期跟踪优质个股构建组合,考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关注ROE的趋势表现。

袁芳的代表产品去年四季度实现净值增长15.38%,持续跑赢沪深300与同类平均。在单边下行的市场中,能稳住回撤,在震荡上行的市场中可以明显跑赢市场,长期业绩稳健。

回顾去年四季度,袁芳表示,在产品管理上,延续三季度以来的策略,即在周期和成长方面保持相对平衡的行业配置,整体在四季度没有太多的策略性操作。

袁芳认为一季度是2021年相对较好的时间窗口,一方面,外部环境较好,欧美疫情随着疫苗的接种进入改善通道,美联储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另一方面,国内的宏观政策相对温和,且一季度有较多的新发基金,流动性相对充分。

袁芳相信,优质成长股依然是主力配置的方向,板块上相对看好军工、有色,新能源板块感觉风险或将大于机会。2021年全年来看,相对谨慎,成长股估值相对较高,而且2021年的宏观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友好程度或将弱于2020年。但是上下半年可能有节奏分化。

平安基金:李化松

图片

李化松,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18年3月加入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权益投资中心投资董事总经理。曾就职于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和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钢铁、环保等行业的研究工作。历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机构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

目前,李化松在管基金8只,总管理规模约为290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83.48%。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偏股型)显示,自2015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李化松取得了342.69%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67.33%,年化回报达33.86%。(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李化松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其求学和从业经历横跨宏观经济、卖方研究和买方投资管理,并在每个领域都有斩获,可谓“跨界达人”。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李化松参与合著的书籍曾获我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7年,李化松获评新财富钢铁行业最佳分析师;2009年,李化松主动从投资管理者转为研究员;2015年,李化松首次管理公募基金,其产品凭借出色的业绩回报于次年获奖2次。

多年以来,李化松坚持深度研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挖掘企业价值。李化松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寻找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从中选择出新兴成长类型的企业和价值成长类型的企业,通过基本面和估值的相对比较,决定配置权重。

出色的业绩背后离不开李化松成熟的投资逻辑,近年来,李化松的研究能力圈不断拓展,以消费和科技为主线,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对于调研公司,李化松尤为看重,“即使在目前的高强度工作下,仍然会花50%的时间在外调研,与公司管理层交流,把研究放在工作的优先顺位。”李化松表示。

在个股选择上,李化松拥有自己的选股拆解法,通常会从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及管理层质地和盈利模式三个维度入手:

首先,看所处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景气度高的行业中精选个股,即“选对赛道”;其次,看质地,优选那些企业文化、管理流程、管理层能力优秀、现金流和分红良好、持续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最后,看盈利模式,优选具有规模优势、品牌定价权、网络效应等盈利模式好的企业。

李化松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表示,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快速释放。新兴成长和价值成长类资产的估值水平相对比较合理。

对于资产配置,李化松表示,四季度在新兴成长和价值成长类资产之间保持了稳定的配置水平。同时结合基本面变化情况,减持了长期竞争优势较弱、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更聚焦在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公司上。

中欧基金:葛兰

图片

葛兰,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2014年加入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前,现任基金经理。曾任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研究员,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

目前,葛兰在管基金4只,总管理规模约为442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303.5%。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偏股型)显示,自2015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葛兰取得了355.24%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74.47%,年化回报达28.6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医学博士,葛兰对医药医疗领域前沿动态的了解及研究非常细致。2018年,葛兰对某创新医疗器械龙头公司进行调研,分别从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具体器械的使用频率、存在的技术壁垒及开展异业合作的目的等方面入手,深挖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目标、商业模式,调研全面而细致。

多年以来,葛兰坚持用科学的精神做每一次调研,对于优质公司,葛兰会坚定持有,但如果在跟踪中发现认知错误,也会果断修正。在资产配置方面,以葛兰的代表基金为例,近5年来,葛兰的持股集中度在45%-75%之间波动,基本维持在60%-70%之间,偶尔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而从仓位水平看,除了两个季度下调至80%以下,近3年来均维持在90%左右。

在行业选择上,葛兰的持仓基本上没有传统产业,前十大重仓股大多在千亿市值以上,少数为细分行业新兴龙头,市值也普遍在三五百亿,共同特征是在国内的成长空间很大,偏好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

对于个股选择,葛兰既有自上而下的视角,即把握监管政策的变化,也有自下而上的选股,即依仗专业度把握个股,研究过程反复分解和迭代验证。在葛兰研究方法论里,她搭建了一个四维空间,除了基本面、行业景气度、竞争格局三个基本维度外,还添加了一个“历史”的维度。葛兰认为,“历史”维度是四个维度之首,是个股研究的起手式。

葛兰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表示,四季度,总体维持了高仓位的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

在组合配置方面,葛兰表示,将长期聚焦有竞争壁垒的优质公司,主要三个方向:1)必选消费品,免疫宏观经济和外围冲击扰动,比如医药与部分食品饮料;2)选择消费品和服务业中,行业格局好,有定价能力的龙头公司;3)科技创新领域,寻找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实现进口替代甚至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

银华基金:王帅

图片

王帅,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专业,曾就职于泰康资管、工银瑞信基金、工银瑞信投资管理,2018年8月加入银华基金,历任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2019年6月起任职基金经理。

王帅目前在管基金8只,总管理规模近140亿元,其管理代表产品不到两年,实现任职总回报84.47%。(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3日)

去年四季度,王帅主要运用自行开发的量化投资管理系统,采用系统管理和人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基金日常运作中所碰到的申购赎回处理、结构配比校验、风险优化等一系列事件,将管理基金的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

回顾2020年四季度,王帅表示,国内的疫情控制仍旧延续了优秀的水平。进入冬季之后,地区性的个别病例均得到了良好的应对,并未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另一方面,疫情在海外的扩张势头仍未逆转,对生产活动影响明显。在这种国内外生产复苏的“剪刀差”背景下,内外需呈现共振,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此外,面对新的形势,决策层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思路,并开始逐步加强反垄断监管。在这一背景下,A股市场在四季度中逐步走出震荡,继续上涨,全季度表现良好。

展望2021年第一季度,王帅对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随着各国疫苗接种的逐步铺开,全球范围的疫情控制将进入关键阶段。在全球的疫情控制与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的制造产业链正在产生新的升级与变化,其重要性仍将逐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王帅相信,A股市场仍将持续出现机会。

对于需要关注的风险点,王帅认为主要在于国际摩擦等黑天鹅事件。整体来说,对2021年第1季度的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大成基金:魏庆国

图片

魏庆国,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华夏基金担任研究员。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在平安大华基金任研究员。2013年5月加入大成基金,两年后开启了投资经理的职业生涯。

魏庆国目前在管基金5只,最新总管理规模接近100亿元,其管理代表产品近6年,实现任职回报231.74%,任职年化回报22.82%。(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在魏庆国看来预测未来涨跌很难,作为投资人要将重心放在当下,把每天的投资做好,一点一点积累出较好收益。

魏庆国表示自己的选股模式可以归纳为五类,第一是成长股选股模式,包括黑马成长股、经典成长股、泡沫化成长股;第二是注重重大事项复牌后的个股行情;第三是强势股投资;第四是超跌反弹个股投资;第五是平台突破型个股投资。

此外,他重点关注“四有股票”,即有远大前景的行业、有野心的企业家、有壁垒的商业模式以及有弹性的股价。

回顾去年四季度,魏庆国表示,自己抓住了军工、新能源和部分白酒的机会。对于未来领涨的主线,魏庆国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对于电气设备、有色金属中的锂钴和汽车整车等新能源,由于反应了中美欧在新能源方向上的共振,新能源汽车将跨过5%渗透率进入加速渗透阶段。除了资金的正循环之外,新能源的趋势一旦被政府、产业、消费者认知到后,确实也会加速自我实现,比如整车厂减少燃油车研发投入,加大电动车投入,将进一步减弱燃油车的吸引力。

对于白酒,主要是通胀预期以及十四五规划都给了五年翻倍的预期,没有激进的目标经销商也没有动力跟进,提价最猛的企业有可能因此逆袭,但保守的企业确实相对落后;对于顺周期的板块,会持续关注银行、采掘、钢铁、化工、家电等;

对于国防军工,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了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是重要信号。

南方基金:骆帅

图片

骆帅,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现任基金经理。历任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目前,骆帅在管基金6只,总管理规模约为401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46.17%。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偏股型)显示,自2015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骆帅取得了111.87%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43.29%,年化回报达14.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骆帅是行业中“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在投资上,他是一个偏成长选手,非常重视安全边际,兼具价值和成长。自2009年清华大学毕业以后,骆帅就加盟了南方基金,从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一路成长,不断锻造自己的投资框架和“能力圈”。

早期,骆帅的“能力圈”是汽车行业,在2009年到2015年期间,骆帅一直是汽车行业的研究员。骆帅表示,“汽车行业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制造业属性和周期属性,因此能力圈一开始是消费、制造业,偏机械,以及对宏观态势的把握。”但骆帅没有止步于此,认为要沿着能力圈做投资,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从熟悉的领域去渗透未知的领域。

在职业生涯中,骆帅表示,有两个重要节点对他的投资风格影响很大。一是2009年7月,在A股阶段性高点时加入南方基金;二是2015年6月正值牛市高点时,从研究员转做基金经理。在这两次重要经历中,都面临过一轮下跌,对于他提升风险意识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投资时,骆帅偏好寻找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公司,投资风格偏稳健,注重安全边际,非常重视“不要亏损”,并在均衡配置基础上做成长股投资。对于投资理念,骆帅认为,投资中既有正向经验,又有负向经验。

正向经验是,“胜而后求战”,在胜率较高行业中选择,更倾向于选择好的行业赛道和在稳定良好竞争格局中的龙头公司。负向经验是,要避免大幅亏损,需要在估值上找有安全边际、避免市场过度追捧的个股,行业配置相对均衡,同时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重视研究企业生意模式、行业空间、管理层能力。

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骆帅表示,在行业配置上,四季度降低了受益于疫情较多的必需消费品的配置,增加了耐用消费品和制造业相关板块的配置——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军工板块,非常看好军工行业的需求爆发及产业升级趋势。出于估值的角度,进行了板块之间的再平衡,但关注的重点在于公司的组织力、产品力、品牌力是不是足够优秀,而不在于短期的景气驱动。

同时,骆帅非常看重公司相对独立的阿尔法来源,尤其是与市场热点方向不同的成长性,可以为组合提供多元化的超额收益来源,降低组合波动性风险。

长城基金:何以广

图片

何以广,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连读博士,2011年加入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研究部总经理。历任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目前,何以广在管基金6只,总管理规模约为126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以来回报达154.69%。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偏股型)显示,自2015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何以广取得了61.97%的回报,最高连续6月回报达63.89%,年化回报达8.83%。(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在投资江湖中,何以广的方法论可谓特色鲜明,他认为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选择以概率思维做投资,通过足够多的单一个体去平衡这种不确定,将个股的不确定性转换成组合的确定性。

在何以广的投资逻辑中,第一步是精选个股,从全市场精选持续增长的“芒格式”公司和业绩出现拐点的“费雪式”公司;第二步是组合构建,目标是规避大的下跌风险,平衡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让组合业绩具有可持续性和重复性;第三步是依靠自己的方法论与经验来决定持仓标的的持有周期与买卖时机;第四步是在选择并持有标的后,通过股价的演绎对标的进行验证;第五步是动态调整,动态更新淘汰基本面变差的,或者估值很高的,买入基本面强劲的、新的公司。

组合分散投资是何以广持仓的一大特点。“我的业绩来源不是依赖于单个行业或单个个股的Beta,而是依赖于选股方法和交易方法的Alpha。”在何以广看来,这种操作思路,让他对于未来业绩的可持续性更加有信心,可预测性更强,组合整体贡献收益相对来说更为稳健可控。

据何以广代表产品近2年的季报显示,在前十大重仓股中,他均配置了7个行业以上,同时保持着较低的持股集中度。何以广认为,在组合分散的情况下,基金业绩摆脱了对个股的依赖,让整个组合为产品贡献业绩,每只个股都是组合中的螺丝钉,这样就能克服投资过程中的运气成分,创造可持续的业绩。

何以广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表示,四季度延续了几年以来的投资策略,配置品质优秀且基本面向上的好公司,期望赚取公司成长带来的价值增长。行业配置来看,较为均衡,重点配置了食品饮料、医药、军工、新能源、机械、电气设备和电子等行业。从风险控制来看,保持行业和个股双分散的特点。

展望未来,何以广表示,会特别关注医药、军工、新能源、机械、食品饮料等具有需求刚性且具有广阔空间的行业。整体来看,对未来六个月保持乐观。

广发基金:刘格菘

图片

刘格菘曾就读于五道口金融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数据跟踪研究工作。得益于对行业发展和政策变化的积累,自上而下的研究思维也为其后期投资框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持。2010年进入中邮基金,2013年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产品。

刘格菘目前在管基金7只,管理总规模近850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总回报307.37%,任职年化回报86.3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2月2日)

从宏观到中观,从研究员到投资经理,刘格菘也将能力圈由金融地产等周期性行业扩展到食品饮料行业。他构建了一个行业比较框架,巧妙地将周期、消费和科技串联了起来。从需求角度分别挖掘宏观层面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中观景气度对消费行业的影响以及政策和产业趋势对科技板块的影响,刘格菘逐渐找到了机会。

过去几年,刘格菘的重仓股一直在变化,但他的投资框架与投资理念却并未改变,始终坚持稳定成长格局的核心资产与变化迅速的效率资产相配合的产品组合。对于效率资产刘格菘看中的是行业供需格局变动对龙头公司带来的驱动力,以科技行业为代表;对于核心资产,刘格菘认为应具备行业发展格局清晰、中长期确定性较高。

回顾2020年四季度,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变化,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给予了高度重视。刘格菘的代表产品重点配置了半导体、新能源、医疗服务等成长行业。他认为,随着海外疫情缓解,全球陆续复工复产,顺周期行业仍值得重点关注。同时,光伏行业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海外需求明显恢复,行业已经进入快行道,长期空间广阔。虽然科技行业出现波动,但是刘格菘依然看好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

声明:上述文章综合自基金经理往期采访及定期报告等相关内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