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了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
要点速览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其中有哪些新提法、新判断、新亮点?
对明年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27个字阐述资本市场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不多,仅有27个字: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多次强调“经济恢复”,明确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会议多次提及“经济恢复”。比如,提及宏观政策时说要求“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会议还两度提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种种表述都透露出明年经济稳增长的决心。
此外,在宏观政策基调上,会议提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提到宏观政策“不拐急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也就是说明年宏观政策不会很快地收紧,要从今年抗疫的特殊政策回到常规的政策,所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也没有变。
他预计,明年抗疫特别国债应该不会再发,财政赤字率可能回到3%左右,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应该也会有所缩量,但财政支出力度不会减;货币政策不会加码、但也不会很快收紧,还是要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全面降准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准投放流动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不急转弯”这一提法,更精准地回应了在当前经济加快复苏的背景下,市场上对于“政策会否快速转向”的担忧,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而且,目前宏观经济指标虽然向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提升,但是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也不具备政策转向的条件。
“科技”和“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建伟分析称,此次会议全文中“科技”和“创新”分别出现了14次和16次,而2019年底时分别提了6次和10次;“安全”在五中全会就是个高频词,也从去年底的1次到今年的10次,包括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等等。
图片来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强调“需求侧管理”
此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需求侧改革”,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需求侧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供给和需求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绝不是供给侧或需求侧单方面的,而是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相对不足,同时供需结构出现错配。从这个角度看,仅单方面强调供给侧改革或者需求侧改革,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并相互配合。”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付一夫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并非不重视需求侧的改革和管理,而通过需求侧改革来释放居民需求潜力,还能达到和供给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就强大的国内市场,并为国民经济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1次提及“消费”,扩大内需是明年核心
在扩大内需方面,会议强调,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据粗略统计,此次会议 11次提及“消费”,扩大内需将是明年的核心,双循环的关键还是国内大市场。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分析称,“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已取得广泛共识。而新基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便是在于数字化属性,这决定了其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能够有效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带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还能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
罕见!有关房地产的阐述单列一章,强调“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本轮政策周期从2016年开始的,即2016年“930新政”后,全国重点城市纷纷重启限购政策,各类政策也基本上以收紧为导向。从2016年至2020年的政策表述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是强调了“房住不炒”的概念,同时也结合了长效发展机制等进行了政策表述。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除了继续强调“房住不炒”之外,今年政策还提到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今年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抢房源等现象突出,结合会议内容预计后续大城市房地产政策会有较大变化。”
他认为,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短期管控来看,继续打击炒房行为;从长效机制角度来看,土地供应会继续发力,尤其是在增加纯住宅用地方面;从住房租赁方面来看,会继续发展市场化的住房租赁,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共同推进。
一周内两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这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也是一周内中央两度提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上次提及是在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次仅有一句话,但此次会议则是用5句话178个字符进行了详细阐述,“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成为明年八项重点经济工作任务之一。
“这表明了中央积极推动立法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行业中破坏竞争的垄断行为进行监管的决心,以应对迅速变化的数字市场的挑战,从而推动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和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与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颜菁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2008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的条款,今后可能会通过制定一些关于互联网的指南作为补充。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颜菁说。
在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看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主要应该是针对国内资本过多聚焦于流量变现而不注重原创性和基础性创新所提出来的。要把资金投入到创新、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上去,这才是中国未来解决技术“卡脖子”的关键。
他表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要将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的水平,并在以后年份继续逐步提高。除了国家投入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拥有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们,理应在原创性和基础性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和更多投入。
金融创新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这强调了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之间必须均衡、协调,实现平衡。金融创新必须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开展。在这个前提下,要强化现有的监管体系,既要有金融创新,又要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隐患。
他认为,这基本表明,监管在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金融风险之间平衡的基本态度。意味着今后的金融创新要在监管体系允许的框架下有序展开,以实现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平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良性的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也有助提升防金融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出现的一些乱象,不是金融创新本身导致的,而是部分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以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扰乱市场秩序导致的,根子在于“伪创新”。
董希淼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力度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和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反垄断规制。特别是对于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为主要形式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着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董希淼认为,在监管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将良性金融创新与“伪创新”区分开来,更好地保护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要深刻理解金融管理部门各项措施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自觉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良性的金融创新要促进社会价值,所以企业在追求提升自身效益时,即使提升了金融业局部或全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不应当给行业埋下严重的风险隐患。只有加强科学、前瞻和灵活的审慎监管,才能规范和引导金融创新,让创新成果有利于金融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
会议指出,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在债券市场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完善债券市场基础制度,是债券市场运行的基础。债券的违约,是能力问题、不应该是意愿问题,不应在制度上存在策略性违约的激励。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目前市场担心债券市场会出现故意违约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财务造假来发债,二是把资产转移到其他实体,然后自己宣布违约,这是典型的逃废债行为,并非货币紧缩引起的反应,属于扰乱债券市场运行的不法行为。此次会议关于债券的表述,将有利于规范债券市场行为。
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主要是为了支持内循环的形成。因为内循环形成的核心是消费,而要解决消费问题,就需要有就业。要有就业,就必然要加强对作为市场主体的小微企业的支持。因此,在这一层面上,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普惠金融,未来仍然是“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增长中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
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会议指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当前,利率汇率市场化一直处于进行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过程。
在赵庆明看来,未来,在外汇市场中,行政化的或者技术性的干预手段,使用的频率和力度会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力量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不断拓展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度。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社会不稳定不确定性正在攀升,美元可能长期走弱。在这样一个全球大变局下,对人民币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人民币多年来积累的币值稳定信誉,可以吸引更多经济主体使用人民币,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挑战在于,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多种因素。平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就在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目前,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消费者容易不当选择。设立“第三支柱”的标准时,建议引入“养老风险测试”,即通过情景分析,根据有代表性的客户群体主体,检测“参与者从产品现金流中取回的金额是否能用于养老的财务支出”。
比如,参与者寿命越长,领取的总金额越多;对长时期的分期领取有奖励;尽量避免养老基金积累期的现金分红,淡化产品的短期投资性。
王向楠表示,针对养老保险的发展措施可以包括:全社会行动,提升全民的养老金融素养;第三支柱设计的个人账户要能够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个人账户对接;通过竞争机制,促进第三支柱的产品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机构完善产品治理和管理机制;从缓释财政养老负担、提升劳动市场效率、促进长期资金供给的角度,加强和统筹设计第三支柱的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