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今年前三季度GDP为19786.98亿元,同比增长2.6%!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升2.5和9.2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季比一季好的工作目标。
这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从年初开始的主动作为,得益于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得益于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率先转正”背后体现出主动作为
早在今年2月7日,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即深圳“惠企16条”政策,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直接减负超600亿元,其中财政支持超100亿元,带动全社会形成为企业共同减负、与企业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菱亚能源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能源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董事长陈竽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深圳“惠企16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快速、精准落地,让企业真正有获得感,是“真金白银”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月起,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电子信息、高端精密制造、服装、眼镜等不同行业企业。市政府鼓励并创造条件,让这些企业利用新业态新方式拓展国内市场,并继续与国际市场牢牢绑在一起,做到两个不误、两个有力。到了4月份,深圳多项经济数据开始大面积翻红。
重大项目投资成增长基石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抓好“三个千亿”目标任务,是深圳今年努力的目标。今年以来,深圳市级层面多次强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487个,8月,经市政府同意,增补76个项目为重大项目。增补后,全市共安排重大项目563个,总投资25848.9亿元。
对比今年内两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的构成,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大头”:既聚焦机场、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又优先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其次,新基建项目占比持续扩大: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全球智能芯片创新中心、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大厦等20个产业类项目;6月份集中开工的“新增千亿投资工程”首批项目中,新基建项目就有31个,项目总投资19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8亿元,主要包括广电5G网络等。这说明,深圳着眼长远,科学布局,为未来发展培育竞争优势和动能。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3.6、27.5个百分点。
创新链驱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20年“50家聪明公司”榜单,9家深圳企业入选。其中不仅有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也有初创企业贡献“聪明”力量。
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坚定不移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在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上做“大文章”,打造百亿、千亿、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全方位精心打造企业服务体系,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创新主体逆势增长,企业提交21.9万件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量16.4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4万件,多项知识产权核心指标居全国首位。全市商标申请量达43.6万件,居全国大城市首位。亮眼数据背后,高新技术产业立下汗马功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回升或加快。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表现抢眼,分别增长4.3%和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双创活力
2020年,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深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从未停止。
企业是市场发展的主体,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市场主体的创新持续提供肥沃土壤。今年8月6日,位于深圳科兴科学园内的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开业。为何将该中心落户深圳?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店长朱橙表示,深圳拥有超过200万家的中小企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深圳强劲的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
为企业服务,赢得了企业家“用脚投票”。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商事主体超348万户,其中企业218万户,同比增长10.7%。疫情之下,深圳人创新创业热情依旧高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370259户,同比增长2.7%;深圳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7112户,同比增加37%。蕴藏在这些企业中的人才实力、创新基因,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自深圳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69家,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均显著增长,国际投资者布局深圳的信心仍然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