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迎来“高光时刻”,多只爆款基金不断涌现,行情火爆之际更是出现多只基金“一日售罄”的盛况。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正式披露,今年5月至7月三个月内成立的多只次新爆款基金集中披露首份三季报,最新的规模变动、股票仓位、重仓持股情况均得以全面展现。
记者统计了上述3个月内发行规模最大的10只偏股基金,有7只基金在9月底前开放申购赎回,从份额变动上看,缩水最多的1只接近5成,也有基金份额下降幅度不到5%。
上述10只偏股爆款基金建仓速度也有所差异,有2只基金9月底股票仓位已超90%,也有基金建仓较为谨慎,仓位仅为33%。
而从建仓方向上看,估值相对较低的港股、银行板块、高景气度的新能源,以及白酒板块均得到基金经理重点关注。
次新基金最高仓位已超90%
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截止9月末,今年5月至7月成立的规模在百亿以上的10至偏股型基金均有不同程度建仓。
由工银基金袁芳、张继圣两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工银高质量成长、以及杨瑨所管的汇添富优质成长基金三季度末股票仓位均超过90%,上述两只基金也是截止10月28日,10只基金中仅有的两只净值上涨超过10%的基金。
工银高质量成长成立于6月18日,6月24日该基金净值已经开始出现波动的迹象,到了7月10日当周,工银高质量成长基金净值一周内大涨近5%,而接下来的7月11日—7月17日,股票市场出现下跌,该基金净值回调幅度接近3%,说明基金已经有了一定的股票仓位。
汇添富优质成长建仓速度也颇为迅速,该基金于5月25日成立,6月19日当周,基金净值上涨1.39%,说明基金在封闭期内已经建仓。
部分爆款基金缩水接近50%
易方达均衡成长由易方达副总陈皓所管,5月20日发售一天就宣布提前结束募集,首发规模高达269.97亿元,轰动新基金发行市场,易方达均衡成长也是是上述10只次新基金中开放申购最早的一只基金,7月2日起开放赎回业务,截止10月28日,仍未开放申购业务。从三季报数据上看,易方达均衡成长相比成立时减少了85亿份,缩水幅度超过3成。
除了易方达均衡成长,成立以来业绩表现较好的工银高质量成长、汇添富优质成长两只基金均被遭到基民不同程度的获利了结。
成立1个多月后,工银高质量成长基金于8月3日开放申购赎回,不到1个月的时间,基金份额缩水接近50%,截止9月底,基金份额已从成立时的119.89亿份减少到61.73亿份。汇添富优质成长基金份额也从100亿份至少减少至不到90亿份。
建仓速度较慢的交银启汇,9月底基金净值仅1.0158元,尽管该基金已于8月7日开放申购赎回,但是份额变动并不明显。华安聚优开放申购赎回时间较晚,该基金9月18日开放生申赎,9月底规模变动不到5%。
鹏华匠心精选等其他几只基金三季度末仍处在封闭期,因此基金份额并未出现变动。
茅炜重仓新能源板块
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股——宁德时代,以及新能源汽车中的比亚迪,光伏板块中的通威股份出现在南方成长先锋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这些股票在三季度也表现靓丽,比亚迪电子三季度大涨120%,通威股份三季度涨幅也超过50%。
基金经理茅炜在三季报中表示,2020 年三季度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在积极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市场出现了反弹,同时市场风格从上半年的极致转向均衡。在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过程中,叠加疫情后内需与外向型行业的景气度恢复,我们对四季度的市场充满信心,看好新能源、消费电子、光伏、互联网等行业。本产品在三季度投资策略和运作方面,坚持从长期价值和产业趋势出发,更加坚定持有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龙头公司,以更长的视角去进行投资的判断与决策。
胡昕炜建仓大消费板块
胡昕炜是一位偏消费风格的基金经理,他的新基金重仓股中也出现了伊利股份、贵州茅台、美团等多个消费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胡昕炜称,本基金成立于7月上旬,本季度正值建仓期。我们按照稳健的原则,控制风险,逐步增加权益仓位。我们重点看好消费与服务、互联网、医药与医疗、科技与高端制造业等投资方向,基于从长期出发的原则,利用市场波动,逐步布局中盘股中的优质上市公司。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中国优秀企业的高质量增长,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尽责,寻找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受益于产业发展趋势的优质公司,淡化短期波动,着眼于中长期,投资质地优秀、管理层卓越的优质中盘公司,分享经济成长和企业发展。
王宗合大举重仓腾讯控股
7月10日成立的鹏华匠心精选是今年首发募集规模最大的基金,当时创下了1371亿公募基金发行认购历史新纪录。
王宗合也是一位投资风格偏大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该新基金除了重仓港股中的腾讯控股之外,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白酒股也进入其前十大重仓股名单,除此之外,化工股荣盛石化也获得王宗合关注。
他称,整个三季度我们还是坚持一贯的自下而上的选股风格,对目前的市场持中性态度。在个股和细分行业的选择上着力比较多,在港股和 A 股上都有一些新的标的开仓,总体而言,我们在持仓的结构上、和我们关注的行业的深度研究上,都推进了很多。
饶晓鹏建仓首选银行股
华安基金饶晓鹏建仓相对稳健,新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4只银行股,美的集团、中国平安、海康威视等其他细分行业龙头也在其持股名单之列。
他认为,从二级市场看,未来可能面临盈利增速上行和风险偏好回归理性的状态。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在较为合理状态,但各个行业估值差异非常大。一些行业在疫情期间估值被压到较低位置,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基本面开始改善,我们将挑选其中质地优秀的公司。
长期看,中国经济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传统行业优胜劣汰和新兴行业较快发展这两个特征将长期存在。华安聚优精选将挑选细分行业龙头,注重公司的质地、持续盈利能力、业务壁垒和竞争优势。结合行业轮动,筛选估值、增速更优的行业,稳健建仓。
陈皓反思没有把握光伏、免税、疫苗行情
刚刚升任副总经理级高级管理人员的陈皓在三季报中非常坦诚的分享了自己建仓中的得失体会。
他表示,本基金三季度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由于基金五月底成立处于建仓期,我们以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结合市场环境逐步提升组合仓位。我们从季度初开始判断新兴成长板块在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需要一定时间盘整和消化,因此在三季度建仓过程中我们主要增配了部分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和港股资产,以及部分消费类和蓝筹个股,这让我们在三季度科技板块回调幅度较大时降低了净值的波动水平。但三季度我们对光伏、免税、疫苗等偏成长领域的投资机会把握不足,而使得组合未能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我们对此有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希望通过我们的勤勉尽责和投资体系的持续进化提升,为投资人贡献持续优异的回报。
劳杰男建仓偏蓝筹类个股
汇添富研究总监劳杰男的新基金持仓也多体现蓝筹特色,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贵州茅台等龙头股位居其前三大重仓股。
据劳杰男介绍,三季度期间,该基金逐步建仓,基于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在MSCI中国 A 股指数成分股中精选代表中国核心优势的证券,并注重行业和风格资产的相对均衡,突出对消费升级、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传统行业整合等投资脉络的布局。
李元博以顺经济周期行业和个股为主
三季报显示,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趋势成立后建仓以各细分行业龙头白马股为核心标的,头号重仓了美的集团,其十大重仓股的行业分布也十分广泛,凸显出精选个股的特点。
袁芳偏向科技创新型持仓
袁芳在三季报中谈到,基金偏向科技创新型持仓,标的选择立足于中长期的创新成长,换手率相对较低,以力争获取公司业绩持续成长的报酬。三季度本基金的资产配置集中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食品饮料、建材、传媒等细分领域,持仓皆为前述行业内的龙头,经营绩效皆领先同行,以中长期投资为主要的策略。目前看,结构性的判断及掌握仍为今年投资主线。
三季度本基金仓位采用相对高持股的策略,增加电子、汽车、基础化工、食品饮料的持仓,降低家电、医药行业持仓。
杨瑨挑选五条主要投资脉络布局
杨瑨的三季报也着墨颇多,他表示,优质成长的建仓期面临大盘前期累积涨幅较大、整体估值较高的问题,考虑到下行风险,我们在信息科技、医药、消费、高端制造四大成长性板块中,精选那些管理层与治理架构优秀、公司执行力强、商业模式与行业特征较好、竞争优势具备持续性的龙头企业,同时考虑到基金规模较大,优选流动性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作为重仓股。
三季度全球股市在上半年已经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继续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尽管欧洲等地迎来第二波疫情高峰,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新增病例数量居高不下,但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明显下降,民众对肺炎的恐慌情绪亦有所缓解,各国疫苗的研发上市在稳步推进,预计疫情与经济活动的交织前行将成为新常态。
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活动在三季度有了明显的复苏,我们观察到很多出口企业的订单本季度出现高增长,部分是由于上半年的积压需求释放。此外,11 月的美国大选也带来了中美关系的暂时缓和,9.15 之后针对中国企业的实质性打击动作显著减少,但中美对抗也将是未来世界的新常态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们挑选五条主要投资脉络进行布局:
1 精神消费驱动的可选消费品、现代服务业;
2 品牌/渠道/资金/大规模制造/环保等合规成本/大客户准入等门槛提升而导致的行业整合;
3 参与全球供应链并具备全球化竞争优势的信息科技/医药科技龙头;
4 科技创新驱动的信息科技/医药科技龙头;
5 具备较强客户粘性与行业定价权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优质的内容型企业。
楼慧源重点配置消费、医药、制造以及科技
楼慧源一直掌管着交银医药创新基金,不过她的新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仅出现了药明康德、爱尔眼科两只医药股,其他的个股分属消费、科技、化工、物流等板块。
她表示,考虑到新基金建仓期对回撤的控制要求,本产品坚持了稳健的运行策略,精选了一批收益确定性高、回撤风险较小的标的进行配置,逐步建仓,没有追逐市场热点。
本基金以自下而上的成长股选股思路为主,重点配置于消费、医药、制造以及科技等,同时关注具备估值吸引力的港股稀缺标的投资机会。市场的长期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居民储蓄流向权益市场,国家政策鼓励直接融资,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等一系列的制度,预计仍会催生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当下的成长股估值水平仍然不算低,这一轮成长股的结构性牛市自 2019 年开始,无论是消费、医药还是科技、制造,一批优秀的龙头享受到了较为充分的溢价。本季度内,成长股经历了一轮调整,具备了时间换空间的可能。随着未来新股上市数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认为新股的估值水平有望更为合理,从而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因此,未来会继续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耐心等待各类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同时随着疫情的控制,流动性自六月以来不再边际放松,未来经济复苏可能带来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因此组合也会考虑适当配置估值较低的顺周期品种。